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用文专利>正文

一种牵引治疗床及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32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牵引治疗床,包括床架(1)、床面和附件,床面有固定部分(8)和活动部分(4),床面下有可以使活动床面(4)纵向移动的操纵装置,其床上设有上顶旋转挤压机构,包括竖向丝杠(6)、齿轮传动装置和手轮(5),竖向丝杠(6)可自由穿过床面,丝杠(6)上端连接附件(7),丝杠(6)上套有伞齿轮(13),伞齿轮(13)与手轮(5)轴上的伞齿轮(12)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具有牵引功能,而且具有协助复位的上顶挤压、旋转挤压和双向对冲挤压功能,综合治疗,医疗效果好。(*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引治疗床,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目前,牵引治疗床已有很多种,大多数都只具有纵向牵引功能,如专利号为94215113.5的“多功能康复牵引床”,就属于其中较好的一种,既能实现平行牵引,又可完成直立牵引,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在牵引的同时仍需要人力协助复位,一般是用拇指用力顶压,既费力,又不易控制,且不易掌握。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牵引治疗床及附件,既具有牵引功能,而且具有协助复位的上顶挤压、旋转挤压、双向对冲挤压功能。本技术的目的可以由以下方案来实现所述的牵引治疗床,包括床架(1)、床面和附件,床面有固定部分(8)和活动部分(4),床面下有可以使活动床面(4)纵向移动的操纵装置,在床上设有上顶挤压、旋转挤压机构,包括竖向丝杠(6)、齿轮转动装置和手轮(5),竖向丝杠(6)可自由穿过床面,丝杠(6)上端连接附件(7),丝杠(6)上套有伞齿轮(13),伞齿轮(13)与手轮(5)轴上的伞齿轮(12)相啮合。所述的牵引治疗床,其丝杠(6)上串一附件(15),附件(15)位于伞齿轮(13)的上面,伞齿轮(13)与附件(15)上分别有相互对应的销键孔。在齿轮(13)和附件(15)之间插入销键,可使附件(15)随齿轮(13)一同旋转。选择不同厚度的附件(15),可使附件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旋转,而其通孔中不会露出丝杠(6),既能旋转,又能起到限位作用。所述的牵引治疗床,其伞齿轮(13)上固定一旋转盘(14),旋转盘(14)上有相应的销键孔。在齿轮(13)上设置旋转盘(14),增加销键的插入深度,使依靠销键固定的附件(15)稳固,使其转动更平稳,更安全可靠。所述的牵引治疗床所用的一种附件,可以固定于丝杠(6)的顶端,也可以放置在附件7上,配合复位操作使用。该附件具有双向对冲挤压功能,由丝杠(17)、手轮(20)和丝杠(17)上的移动块(16、18)组成,丝杠(17)两端的螺纹丝旋向相反,丝杠(17)两端处的移动块(16、18)的套丝分别与丝杠(17)上的螺纹丝相吻合,移动块(16、18)上有插孔(19),丝杠(17)的端部连有手轮(20)。转动手轮(20)使丝杠(17)转动,则丝杠(17)两端的移动块(16、18)便会向中间靠进,借助在移动块插孔(19)中插入的其它附件固定人体所需部位,从而实现双向对冲挤压功能。在转动手轮的传动中,可增设调速机构,减速机构可起到微调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亦为一实施例。图2、图1中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活动床面的纵向移动操纵装置简易图。图4、上顶机构简易图。图5、对冲挤压附件简易图。图中1床架,2、5、20手轮、3、6、17丝杠、4活动床面、7、15附件、8固定床面、9折叠床面,10、11、12、13齿轮、14旋转盘、15支架、16、18移动块、19插孔。如图所示,床架1上放置有固定床面8、折叠床面9、活动床面4,在不需要使用上顶、旋转挤压装置时,转动手轮5,使丝杠6下落,可在此处的位置上放置一游离床面,便于其它用途使用。折叠床面9可在90°范围内根据需要调整角度使用。转动手轮2,可借助齿轮10、11和丝杠3的作用,可使活动床面4纵向移动,完成纵向牵引功能。床头、床尾的附件可辅助完成纵向牵引作用。在纵向牵引的同时,根据需要使用上顶、旋转挤压机构。该机构包括竖向丝杠6、齿轮传动装置和手轮5,竖向丝杠6可自由穿过床面,丝杠6上端连接附件7(根据部位及治疗需要选择确定附件),丝杠6上套一伞齿轮13,伞齿轮13与手轮5轴上的伞齿轮12相啮合。转动手轮5,可借助丝杠6和齿轮12、13的作用,可使丝杠6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丝杠6上面的附件7作上下移动,完成上顶挤压功能。如果借助旋转盘14和附件15的辅助,转动手轮5时,完成旋转挤压功能。再配合使用具有双向对冲挤压功能的附件,转动手轮20,使丝杠17转动,则丝杠17两端的移动块16、18便会向中间靠近,借助在移动块插孔19中插入的其它附件,固定人体所需部位,实现双向对冲挤压功能,协助完成复位治疗。将上顶机构上升露出床面,借助其在床面上的突出暴露部分,再配合相应的象形附件,可起到牵引复位时的固定作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具有牵引功能,而且具有协助复位的上顶挤压、旋转挤压和双向对冲挤压功能,机械综合治疗,医疗效果好,摆脱人工用力复位,容易掌握和控制。权利要求1.一种牵引治疗床,包括床架(1)、床面和附件,床面有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4),床面下有可以使活动床面(4)纵向移动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床上设有上顶、旋转挤压机构,包括竖向丝杠(6)、齿轮传动装置和手轮(5),竖向丝杠(6)可以自由穿过床面,丝杠(6)上端连接附件(7),丝杠(6)上套有伞齿轮(13),伞齿轮(13)与手轮(5)轴上的伞齿轮(12)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治疗床,其特征在于丝杠(6)上串一附件(15),附件(15)位于伞齿轮(13)的上面,伞齿轮(13)与附件(15)上分别有相互对应的销键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治疗床,其特征在于伞齿轮(13)上固定一旋转盘(14),旋转盘(14)有相应的销键孔。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治疗床所用附件,为一双向对冲挤压机构,其特征在于由丝杠(17)、手轮(20)和丝杠(17)上的移动块(16、18)组成,丝杠(17)两端的螺丝旋向相反,丝杠(17)两端处的移动块(16)、18)的套丝分别与丝杠(17)上的螺纹丝相吻合,移动块(16、18)上有插孔(19),丝杠(17)的端部连有手轮(2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牵引治疗床,包括床架(1)、床面和附件,床面有固定部分(8)和活动部分(4),床面下有可以使活动床面(4)纵向移动的操纵装置,其床上设有上顶旋转挤压机构,包括竖向丝杠(6)、齿轮传动装置和手轮(5),竖向丝杠(6)可自由穿过床面,丝杠(6)上端连接附件(7),丝杠(6)上套有伞齿轮(13),伞齿轮(13)与手轮(5)轴上的伞齿轮(12)相啮合。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具有牵引功能,而且具有协助复位的上顶挤压、旋转挤压和双向对冲挤压功能,综合治疗,医疗效果好。文档编号A61F5/04GK2291131SQ96227169公开日1998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马用文 申请人:马用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牵引治疗床,包括床架(1)、床面和附件,床面有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4),床面下有可以使活动床面(4)纵向移动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床上设有上顶、旋转挤压机构,包括竖向丝杠(6)、齿轮传动装置和手轮(5),竖向丝杠(6)可以自由穿过床面,丝杠(6)上端连接附件(7),丝杠(6)上套有伞齿轮(13),伞齿轮(13)与手轮(5)轴上的伞齿轮(12)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用文
申请(专利权)人:马用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