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关节的假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080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假脚,包括不可压木芯(1)、软泡沫塑料制成的楔状脚后跟(2)和内脚(3)、以及起皮膏作用的包络层(4)。木芯底面(6)由前向后朝上倾斜,在踝骨区形成上连接面(5),木芯上突出部分(8)向前伸到脚背区,伸进长度小于其连接面长度的一半。脚后跟与木芯底面相连。内脚跟木芯和脚后跟的前侧相连并延伸到脚趾区,除连接面外包络层包住整个假脚,它是一种软、轻、可变形泡沫塑料,其回弹力比内脚小,这种假脚行走性能良好,结构简单,脚背区灵活。(*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带关节的假脚。它有一个不可压芯子,一个楔状脚后跟和一层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芯子最好是木芯,底面由前向后朝上倾斜,并在踝骨区形成上连接面,而且以一个高度逐渐减小、向前伸出的突出部分伸到脚背区;楔状脚后跟由软泡沫塑料制成、紧挨着木芯底面;包络层由泡沫塑料制成,除上连接面外该包络层包住了由木芯和楔状脚后跟组成的结构体。西德专利说明书3309777公开了这种不带关节的假脚。它的主要优点是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能保护其内部结构免受湿气和腐蚀性物质的侵入。不可压缩芯子伸进到脚背区很远的地方,大约终止在该假脚的踝骨区。紧接在其前面的是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该包络层与固定在芯子前棱底部、一直延伸到脚趾处的、平的织物衬垫一起决定了假脚脚趾区和踝骨区的灵活性。织物衬垫用耒加固踝骨部位的脚。位于芯子下方后跟区的软的楔状脚后跟同样也由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包住。由于包络层相对耒说强度较大(该泡沫塑料单位体积重量约为6g/cm3),在楔状脚后跟区的包络层厚度可以很薄,只有2mm左右,使很软的楔状脚后跟的弹性不致于受很大的影响。首先由较硬的壁包住的软楔状脚后跟起作用,接着是踝骨区和脚趾区包络层的弯曲,决定了这种脚的行走过程。由于不可压缩芯子伸到踝骨区,这种脚相对耒说比较僵硬。美国俄勒冈州菲尼克斯市CampbellChilds公司的产品目录中公开了一种称之为S.A.F.E的假脚结构,其中不可压缩芯子仅仅位于踝骨区,紧接在芯子前侧是一个一直延伸到脚趾区的纤长的内脚。大体上在脚中部位置的内脚底面被凿去一块,因而是挖空的,该处材料明显变薄,成为内脚的弯曲区。内脚和芯子除上连接面外由相对耒说较硬的泡沫塑料包住,楔状脚后跟同样也由这种泡沫塑料制成。数条弹性带从芯子伸到内脚下面,并固定在内脚脚尖处。还有一条弹性带从芯子前侧直接伸进内脚材料中。与上面已描述过的假脚相比,这种脚的优点是脚背区灵活,然而由于采用了带子加固的措施,造价十分昂贵。此外也不能确保水和腐蚀剂不侵入脚的内部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本说明书开始部分所描述的那种假脚,其结构简单,不用加固带及类似部件而可靠地行走,脚背灵活自如。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任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从木芯在连接面上的前棱算起,伸进脚背区的木芯长度小于连接面上的木芯长度的一半;紧接在木芯前表面和楔状脚后跟前侧的是一个由泡沫塑料制成的、并一直伸到脚趾区的可弯曲的内脚,该内脚同样也由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包起耒;上述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是一种软的、轻的、可变形的泡沫塑料层,其回弹力与内脚回弹力相比是小的。本专利技术的假脚具有一种迄今已公知的软的楔状脚后跟。包围该楔状脚后跟以及本专利技术内脚的、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是非常软的,实际上不影响楔状脚后跟和内脚的弹性。因此在行走(抬起后跟时)两个阶段的行走性能实际上只取决于内脚的可弯曲性。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的作用只是防止水和腐蚀剂的侵入,并使脚的外表美观。跟现有的包络层不同,这种脚的行走性能实际上已不再受包络层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假脚的内脚比CampbellChilds公司所公开的假脚的内脚短。除脚趾部分外,它由一层平的、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包住,其轮廓有规律。它的形状基本上与踝骨区和脚背区的前脚形状一致。本专利技术假脚的主要优点是根本不需要象弹性金属带之类的附加加固件,因而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其脚背区足够灵活,因而对较紧的鞋子也能适应。在一个做过试验的实施例中,起皮肤作用包络层的泡沫塑料单位体积重量约4g/cm3,内脚单位体积重量约为6-10g/cm3,楔状脚后跟的单位体积重量约为2-4g/cm3。此外最好木芯很短,它伸进脚背区的长度从连接面上的前棱算起约小于木芯连接面长度的三分之一。在本专利技术假脚结构中最好让楔状脚后跟的前尖一直伸到相应于木芯最前端的位置,也就是一直伸到脚心。因此成为有弹性的减震部分,适于走很远的路程。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假脚沿图2中Ⅰ-Ⅰ线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假脚的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假脚沿Ⅲ线的横剖面图。图中所描述的假脚主要由木芯〔1〕、楔状脚后跟〔2〕、内脚〔3〕以及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4〕组成,除木芯〔1〕的上连接面〔5〕以外,包络层将整个脚都包住了。在木芯〔1〕上用公知的方法加工出一个由前向后朝上倾斜的底面〔6〕,为纵剖面基本上是三角形的楔状脚后跟〔2〕留出了空间。楔状脚后跟〔2〕由单位体积重量约为3g/cm3的软泡沫塑料制成。木芯〔1〕从其连接面〔5〕的前棱开始,以向下倾斜的、成圆形收缩的突出部分〔8〕伸进脚背区。在本实施例中,从突出部分〔8〕的前棱〔9〕到连接面〔5〕的前棱〔7〕的距离约为木芯连接面〔5〕最大长度的五分之一。紧靠着突出部分〔8〕轮廓处的内脚〔3〕均匀地延伸,直到脚趾区。内脚的形状大体上与脚的形状相一致,这是由于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4〕以平的包围层将内脚的各个面包住了,在图3上所示厚度的变化主要是出于外观的考虑。如果撇开脚趾〔10〕的结构,包络层〔4〕实际上作为平的包围层将整个脚都包住了。孔〔11〕穿过木芯〔1〕和楔状脚后跟〔2〕,该孔在木芯〔1〕的下部边缘成阶梯状地扩大,用耒容纳带螺钉头的紧固螺钉,以便将假脚安装在假腿上。孔〔11〕较大直径一段同样也有一层起皮肤作用的薄壁,因而湿气或腐蚀剂不会从孔〔11〕侵入到脚的内部。用一块可插入的塑料密封片,实现了木芯〔1〕的密封。木芯〔1〕在连接面〔5〕上还有一个填充有浇铸树脂的凹坑〔12〕。凹坑〔12〕位于脚行走时连接部件有规律地撞击的地方,因而在那里通常可看到木芯有较大的磨损。填充浇铸树脂可防止这种磨损。权利要求1.不带关节的假脚,它包括--一个不可压缩的芯子,最好由木头制成,其底面由前向后朝上倾斜,并在踝骨区形成一个上连接面,而且以一个高度逐渐减小、向前伸出的突出部分延伸到脚背区;-一个由软泡沫塑料制成、与木芯底面相连的楔状脚后跟;-一层由泡沫塑料制成、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除上连接面外它包住了由木芯和楔状脚后跟组成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木芯从其连接面上的前棱算起伸进脚背区的部分小于连接面上的木芯长度的一半;-紧接着木芯的前表面以及楔状脚后跟的前侧有一个由泡沫塑料制成的、一直伸到脚趾区的柔韧的内脚,该内脚同样也由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包起耒;-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是一种软的、轻的、可变形的泡沫塑料层,它的回弹力与内脚相比是小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脚,其特征在于构成起皮肤作用包络层〔4〕的泡沫塑料的单位体积重量约为4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脚,其特征在于内脚〔3〕的单位体积重量约为6-10g/cm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假脚,其特征在于楔状脚后跟〔2〕的单位体积重量约为2-4g/cm3。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假脚,其特征在于木芯〔1〕从其连接面〔5〕上的前棱算起伸进脚背区的部分小于连接面〔5〕上的木芯长度的三分之一。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假脚,其特征在于该假脚的弹性由内脚〔3〕、楔状脚后跟〔2〕和包络层〔4〕决定。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假脚,其特征在于包络层〔4〕在假脚除脚趾〔10〕以外的所有部分基本上都是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带关节的假脚,它包括:--一个不可压缩的芯子[1],最好由木头制成,其底面[6]由前向后朝上倾斜,并在踝骨区形成一个上连接面[5],而且以一个高度逐渐减小、向前伸出的突出部分[8]延伸到脚背区;-一个由软泡沫塑料制成、与木芯底面[ 6]相连的楔状脚后跟[2];-一层由泡沫塑料制成、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4],除上连接面[5]外它包括住了由木芯[1]和楔状脚后跟[2]组成的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木芯[1]从其连接面[5]上的前棱算起伸进脚背区的部分小于连接面[ 5]上的木芯长度的一半;-紧接着木芯[1]的前表面以及楔状脚后跟的前侧有一个由泡沫塑料制成的、一直伸到脚趾区的柔韧的内脚[3],该内脚同样也由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4]包起来;-起皮肤作用的包络层[4]是一种软的、轻的、可变形的泡沫塑 料层,它的回弹力与内脚[3]相比是小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斯纳德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伯克矫形外科工业产业管理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