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一资料页读取不同数据的资料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773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统的可供书写的记事册、活页文件册、及相片册等文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从一资料页读取不同数据的资料册,资料册设有电子读卡装置,所述资料册的封面与封底及封脊的连结是可活动张展和叠合,张展状态时,资料页是可分别放置在封面与封底之间的内面上,资料页的页面印有隐形代码,所述光电阅读装置由光电装置与电磁波电路的组合,光电阅读装置可从资料页页面印有的隐形代码及电子X-Y座标电路中分别读取不同的数据,传送至含储存器的中央处理器电路板处理为建立电子档案的组合数据,该组合数据可快速调出相关的资料内容通过连接的电子阅读装置阅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从一资料页读取不同数据的资料册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统可供书写的记事册、活页文件册及相片册等文具,特别是涉及一 种可从一资料页读取不同数据的资料册,该组合数据可快速调出相关的资料内容通过连接 的电子阅读装置阅览。
技术介绍
人们生活中,离不开文字、图档等资料的记录和传播,但传统纸质的文具产品所能 表达的能力极之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实际需要。例如传统相片放置于相片册,仅具有单一的存放功能,阅览者只能直观上看相片, 其中相片的拍摄背景及相关资料,或者是当事人不在场、或者是当事人忘记等等原因,而无 法深入了解该相片的背景资料,因而严重减弱对该相片的欣赏兴趣及存放纪念的意义。为此,有使用者在放置相片的相片册页上加注相关文字,虽具有一定提示作用,这 样不仅容易造成相片册的不美观,在需要变更相片的摆放位置时,遗留善后处理的麻烦。如能够为传统纸质文具产品的内容(包括个人的笔记等)配有相关背景文字、图 片、声音及视频等资料,是人们的愿望和需求。当年,一些IT专家为人类描绘了一幅“无纸办公”的美妙远景,是将整本书籍以图 形及数字语音方式贮存在电脑的存贮媒介上,使用者通过电脑的显示器来交互式地阅读和 学习书籍的内容,但不便携带,无法用于随时阅读和学习的缺点。同时,长时间地在发光及 反光的电脑屏幕前进行阅读也会眼睛疲劳,容易导致使用者的视力下降。另一类是微型电子阅读产品(如手持式电子阅读器、电子学习机、掌上电脑、MP4 及手机等)的应用,与传统纸媒产品相比,电子阅读产品具有存储量大,体积小便携带,可 发声,可搜索、可下载及更新内容等特点,然而,该类产品为达到便携性,所以该类电子阅读 产品的显示屏不可能很大,但单一电子显示屏幕是不能同时显示整页书籍内容,更无法如 纸质的书籍可完整地表达内容及自然的浏览,而导致阅读之不便。经过十几年的事实证明,显然,电子出版不可能取代传统纸媒出版,传统纸媒存有 电子阅读无法比拟及无可替代的方便、快捷、易用特性,所以传统纸媒仍是今天人类社会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样传统纸媒出版也不能抗拒数字革命的来临。为此,专家们再提出“e纸结合”的新论点;即纸书阅读和电子阅读将是多元并存。 纸质出版物可与电子数码技术真正融合一体使用,是人们的需求及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的必 然性,因此,多年来,全世界的科研人员不懈地努力寻求相关的技术突破。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正逐渐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共存的现代出版产业转变,如 “书配盘”、“书配卡”及“书配机”等方式,其理念是;人们可以把纸质出版物的相关内容存储 到盘或卡上,同时存储在上面的还包括一些互动元素,比如插入注解,标注概念,把关键词 和相应的解释连接起来、加入动画绘制等多媒体元素用于解释书本中所描述的过程。但是该等方案的不足在于,纸质出版物与附带的盘、卡及机始终是分开的,必须另 外配合对应的人为操作使用才可能达到互动使用的目标。能够把纸质出版物可与电子数码技术融合一体,是人们的需求及文化产业发展方 向的必然性,因此,多年来,全世界的科研人员不懈地努力寻求相关的技术突破。美国1999年三月公布的专利USA5, 686,705及USA5, 877,458中,公开一种简单的 对纸张出版的书籍,进行交互式阅读学习的系统;该专利的电子座标技术是一种基于“电荷-变换(Charge-ansfer) ”的感应技术 (Sens ingTechnology),这种电子座标技术采用一个由电极组成的平面矩阵装置放置于书 籍的下面,其平面矩阵的形状和面积与书籍的页面相同。当数字脉冲信号通过电极时,在电 极之间就会产生感应电荷。当带有发射信号的电笔点击放在电极平面矩阵上的书籍时,发 射信号就可穿过书籍,影响点击点下面电极之间的电荷。与电极矩阵相连的微处理器通过 对电极间电荷的比较计算出电极矩阵中有电荷变化电极的行与列,从而确定点击点在书籍 页面中的平面位置。这种电子座标技术用于对纸张出版的书籍内容进行定位与识别存在以下的缺点。(1)每次点击只能确定页面中的平面位置,但不能确定所点击的是哪一页;(2)当书籍的厚度增加时,穿过书籍的电笔发射信号就会减弱,甚至于电笔发射信 号完全不能穿过书籍,从而产生误识或无法识别;客观的讲,该电子座标技术只是一种单一识别座标位置的技术,并不能确定识别 的是纸籍的哪一页,虽然科研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但该技术的产品至今仍无法突破原 来单一识别座标位置的技术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仍需要在其电路设计另外附加选择页 码的功能。随着电子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有科研人员在原有条码(一维码) 的光电阅读技术基础上,衍生新的二维码产品技术。二维码是复个微小图像单元排列构成,微小符号单元微小至在视觉上易忽略,是 以一荧光油墨绘制,荧光油墨对红外线发射器的红外线具光学反应,通过摄像器可摄取复 个微小图像单元的回应影像,光电转换电路把分辨的数据信号输送至中央处理器处理为电 子数据。在实际应用时,纸籍需要阅读的文字和插图旁边分别加插有二维码,再通相关的 过光电装置对书籍的的文字和插图进行定位识别(实际是对加插的二维码识别),达到“e 纸结合”的目标。从理论上与电子座标技术相比,二维码技术对书籍的厚度与页数没有使用限制, 但其识别技术完全依靠文字和插图旁边插有的二维码,所以二维码的码源是该技术能否有 效发展的关键,二维码电子阅读产品的发展仍存在以下的缺点(1) 二维码是由多个点组成的点矩阵,称为二维码的基本单元,摄取二维码的基本 单元是根据光电装置的DPI和摄像器的大小确定,是受到光电装置的条件影响,也即是二 维码的码源数量是受到严重限制,造成不同出版物共用相同二维码的编码,致使阅读内容 出现张冠李戴的混乱情况。(2)基于二维码的识别技术完全依靠需要阅读的文字和插图旁边插有的二维码, 所以该技术的应用必须经相关的专业人士编辑、打稿和印刷等处理,二维码对使用者来讲 是“死”码,即是使用者只能接受,而不可改变的被动使用。因此,也基于二维码技术产品存在抑制性的技术条件限制,虽然相关的科研人员 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动,但该技术仍无法突破其技术的被动局限性,市场主要应用在一些要 求较低的儿童刊物。也曾有技术人士提出使用RFID技术的方案,希望达到“e纸结合”的新效果,从理 论上或是可行,但更不符合人们实际使用的要求。在
上;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 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条件是在附着物体上的标识目标对象都要设立一个标签 (标签具有独立的电子编码)。但实际阅读使用中,每一个人阅读的方法及心得并不一样,同一书刊的内容,可以 产生无数的解释组合,要为书刊的每一内容解释组合而设立一个独立的标签,其工程相当、 相当大及不实际。因此,基于RFID技术的特点,市场上主要是应用在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等 行业的追踪技术系统上。基于世界市场至今仍未能寻找出一种有效解决的技术,可使传统纸介质的文具产 品可与电子数码技术有效融合使用的技术,导致传统纸媒和新电子媒介的发展出现互相排 斥的恶性对立。为了使传统纸介质的文具产品可与电子数码技术结合一体使用,互补彼此存在的 不足,申请人在纸质书籍与PDA等掌上型电子阅读装置相结合使用的概念,形成了一些新 的解决方案;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从一资料页读取不同数据的资料册,资料册(10)设有电子读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料册(10)是由封面(11)、封底(12)、封脊(13)及资料页(14)组成,封面(11)与封底(12)及封脊(13)的连结是可活动张展和叠合,张展状态时,资料页(14)是可分别放置在封面与封底之间的内面上,资料页(14)的页面印有隐形代码(141),所述电子读卡装置包括电子座标装置、光电阅读装置(20)及含储存器的中央处理器电路板(40),所述电子座标装置是由设有电子X-Y座标电路及一可发出固定频率信号的电磁波电路(21)构成,所述光电阅读装置(20)由光电装置(22)与电磁波电路(21)的组合,光电阅读装置可从资料页(14)页面印有的隐形代码(141)及电子X-Y座标电路中分别读取不同的数据,传送至含储存器的中央处理器电路板(40)处理为建立电子档案的组合数据(141AXY),该组合数据可快速调出相关的资料内容通过连接的电子阅读装置阅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炎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王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丘炎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