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5092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具有多重握持位置,其包括有一第一训练球本体及一握把。第一训练球本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转子及一具有驱动转子旋转的第一握持位置,第一开口设置于第一训练球本体的一侧,转子设于第一训练球本体内部,握把连接第一训练球本体于设置第一开口的另一侧,握把同轴对向于第一开口并具有驱动转子旋转的第二握持位置,以提供使用者多重握持的方式,来进行不同姿势的腕力训练模式,除增加趣味性外,更增进了前臂肌肉训练的全面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握把的腕力球
本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握把的腕力球,特别是一种具有多重握持位置握把的腕力 球。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腕力训练球包括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上壳体及下壳体相互组合, 用来包覆一旋转球体容置于上下壳体内部,上壳体顶端设有一开口使旋转球体的局部露 出,且旋转球体于两端各设有一转轴,两转轴枢连于一外环,外环上至少设有一弹性装 置,以及,在对应弹性装置的旋转球体的一侧面内至少设有一活动臂机构,活动臂机构 用来连结弹性装置,通过旋转球体局部拨转或接触物体表面直线拖动,使弹性装置累积 压缩弹性,于放开旋转球体后使旋转球体经由弹性装置的释放弹性产生反向旋转启动的 辅助动力及初步转速,并使活动臂机构通过旋转离心力脱离弹性装置。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腕力训练球,大多于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处设置有一防 滑条,以供使用者握持来进行手腕的运动,除此之外,在现行训练球的结构设计上,并 无其它握持方式,因此,对于使用腕力训练球的使用者而言,单调的握持方式除会让使 用者容易感到无聊厌倦外,相同握持姿势容易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相同部位肌肉的疲劳。另一种改良式的腕力训练球,其具有一数据传输功能,可检测旋转球体的转速 并传输至一外部装置,此改良式腕力训练球除具有如上所述的腕力训练球结构外,还包 括一传输装置及一传输电缆,传输装置连结于上述腕力训练球的下壳体底部,且传输装 置包括一传感器及数据处理电路,传感器用来感测腕力训练球的上、下壳体内的旋转球 体的转速,并将感测信号送至数据处理电路,由数据处理电路作计数及实际转速的运 算,最终并由数据处理电路根据转动次数及转速运算结果输出一运动数据;以及传输电 缆一端连结数据处理电路,另一端连结至如计算机、行动电话等数据终端设备上,以使 运动数据得以传输至数据终端设备上,以让数据终端设备加以储存、显示或应用运动数 据。然而,由于传输装置受限于训练球底部的空间,故需要通过传输电缆连接外部 装置,方可进行储存、显示或应用运动数据,在使用上造成十分的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多重握持位置的具有握把的腕 力球,在不增加使用的复杂度与制作成本的要求下,增设一可拆卸/组装于现有腕力训 练球的握把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因仅具有单一握持位置,而容易发生枯燥无趣或因相 同握持姿势容易在运动过程中造成相同部位肌肉疲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包括一第一训练球本体,该第一训练球本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转子及一具有驱动 该转子旋转的第一握持位置,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第一训练球本体的一侧,该转子设于该第一训练球本体内部;以及一握把,连接该第一训练球本体设置该第一开口的另一侧,该握把与该第一开 口同轴并具有驱动该转子旋转的一第二握持位置。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握把包括一第一连接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锁固部,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一训 练球本体设置该第一开口的另一侧连接;以及一插杆,具有一顶端与一底端,该顶端插设该第一连接部并与该第一锁固部固 设组合。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训练球本体,该第二训练球本 体具有一第二开口及一转子,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第二训练球本体的一侧,并在该第二 训练球本体的另一侧连接该握把设有该第一训练球本体的另一端。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还包括一座体,该座体连接该握把设有该第 一训练球本体的另一端。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握把与该第一训练球本体为一体成型结 构。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握把具有一螺牙结构,该第一训练球本体 具有一螺纹结构,该螺牙结构与该螺纹结构相互螺合,以使该握把固设于该第一训练球 本体。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插杆的该顶端边缘设有二向外凸块,该第 一锁固部具有二对应该二凸块的纵向导轨及二对向设置于该二纵向导轨间的凹槽,各该 纵向导轨插入有该对应的凸块,以使该二凸块自该第一锁固部底部通过该二纵向导轨卡合于该二凹槽。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还包括一第二训练球本体及一第二连接件, 该第二训练球本体具有一第二开口及一转子,该第二开口设置于该第二训练球本体的一 侧,该第二连接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锁固部,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二训练 球本体设置该第二开口的另一侧,该插杆的该底端插设该第二连接部并与该第二锁固部 固设组合。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第一训练球本体还设置有一感测该转子旋 转的状态以输出一运动数据信息的感测模块。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插杆的该底端边缘设有二向外凸块,该第 二锁固部具有二对应该二凸块的纵向导轨及二对向设置于该二纵向导轨间的凹槽,各该 纵向导轨插入该对应的凸块,以使该二凸块自该第二锁固部底部通过该二纵向导轨卡合于该二凹槽。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座体设置有一具有一镂空窗的盖体,该盖 体与该座体内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置有一电子模块,该镂空窗嵌设有一输 出模块,该输出模块电性连结于该电子模块,该电子模块接收该运动数据信息后,传送 至该输出模块。上述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中,该电子模块包括有一与一外部数据终端设备 进行数据交换的传输模块,该传输模块为一通用序列总线传输模块、一以太网络传输模5块、一美国电子电机工程师学会802标准无线传输模块、一极蜂或一蓝牙传输模块。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可提供使用者多重握持的方式,来进行不同姿势 的腕力训练模式,除增加趣味性外,更增进了前臂肌肉训练的全面性。另外,本新型通 过在握把两端活动拆解或组装有不同的构件,来提升其功能性、实用性与娱乐性,本实 用新型所公开的一实施例,其增设有一座体,座体增设一电子模块及一输出模块,可直 接用以储存、显示或应用运动数据,以提升功能性与实用性;本技术所公开的另一 实施例,则在握把设有第一训练球本体的另一端增设另一第二训练球本体,第二训练球 本体与第一训练球本体结构相同,均具有开口与转子,当使用者转动手腕驱动第一训练 球本体的转子时,也会带动第二训练球本体的转子旋转,以提升娱乐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 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握把的腕力球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具有握把的腕力球的分解图;图3为一使用者握持于本技术第一握持位置的示意图;图4为一使用者握持于本技术第二握持位置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具有握把的腕力球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的感测模块、电子模块与输出模块的功能方块图;图5C为一使用者以第二握持位置握持图5A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有握把的腕力球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第一训练球本体11 第一开口12 转子20 握把201,202 凸块21第一连接件211第一连接部212第一锁固部213,323 纵向导轨214,324 凹槽22 插杆30第二训练球本体31 第二开口32第二连接件321第二连接部322第二锁固部51 座体52 盖体501感测模块502电子模块503输出模块521镂空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考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握把的腕力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训练球本体,该第一训练球本体具有一第一开口、一转子及一具有驱动该转子旋转的第一握持位置,该第一开口设置于该第一训练球本体的一侧,该转子设于该第一训练球本体内部;以及一握把,连接该第一训练球本体设置该第一开口的另一侧,该握把与该第一开口同轴并具有驱动该转子旋转的一第二握持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培松庄永裕
申请(专利权)人:宜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