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热水器。该热水器包括:一外壳,其为一体式中空筒状结构,外壳内具有加热水仓、进水管道,进水管道连通固定在外壳上的进水管,在进水管道与加热水仓之间有螺旋状设计的通孔连接,加热水仓连接有出水管;一个或多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嵌装于加热水仓内,与水接触;一电控板电性连接数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壳一体式结构,并构造有加热水仓、进水管道,结构优化,科学合理,无内胆,密封性好,不易漏水,制作成本低。水进入加热水仓后会产生螺旋运动,充分接触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温升快,热效高,可即时得到热水,方便使用。在进水路线上设有霍尔开关,可防止干烧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水器
,特指一种电热水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用的热水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目前,家庭用的热 水产生有多种方式,包括燃气或者电开水器加热,但不管用什么方式加热,都不能即时得到 热水,都要等袋一段时间,尤其在人们洗澡、洗碗需要即时热水时,非常不方便,有时还会造 成水资源浪费。随着电子科技及加热技术的发展,电热式热水器也逐步占据市场较大份额,但是 现有的电热式热水器大多采用电热管进行加热,也有采用加热板结构的,但均存在体积大, 能效低,结构复杂,加工制作不方便,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有的使用时还非常不安全,出现干 烧之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设计理念,结构优化,体积小,方便安装使用,且 温升快,热效高的无内胆一体化速热式电热水器。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干烧,并可智能调整适合的加热功率,达 到节能功效的无内胆一体化速热式电热水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无内胆一体化速热式电热水器,包括一外壳,其为一体式中空筒状结构,外壳内具有一加热水仓、一进水管道,进水管 道连通固定在外壳上的进水管,在进水管道与加热水仓之间有通孔连接,加热水仓连接有 出水管;一个或多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嵌装于加热水仓内,与水接触;一电控板电性连接数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上述方案中,连接进水管道与加热水仓之间的通孔为螺旋状设计。上述方案还进一步改进于外壳内还一体成型有安装区间,电控板安装在安装区 间内,安装区间、加热水仓及进水管道之间为平行并排关系;进水管道位于安装区间和加热 水仓之间,电控板上的发热元件靠近进水管道一侧设置。所述加热水仓为一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在加热水仓之上开口的密封盖上安装有 过压保护阀,而加热水仓之下开口供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嵌装组合,并附有密封盖。外壳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上盖和下盖封盖,于外壳的正面设有连接电控板的温度 调控单元;温度调控单元为电位器或触摸屏。于进水管上设有霍尔开关,霍尔开关与电控板电性连接。连接进水管道与加热水仓之间的通孔开设于加热水仓下端方位,而加热水仓连接 的出水管设置于加热水仓上端方位。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此获得的电热水器具有如下优点1、外壳一体式构造有加热水仓、进水管道,结构优化,科学合理,无内胆,也没有焊 接口,密封性好,不易漏水,使用寿命长;且一体成型,加工制作相当容易,制作成本低。2、连接进水管道与加热水仓之间的通孔为螺旋状设计,因而水进入加热水仓后会 产生螺旋运动,并由下而上,充分接触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温升快,热效高,可即时得到 热水,达到速热功效,方便使用,也有效节约水资源。3、进水路线上设有霍尔开关,可有效防止干烧现象,同时还可由霍尔开关检测流 量,自动调整适合的加热功率,达到节能功效。4、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拆装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其一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附图2为图1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之外壳端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其包括有一外壳10,其为一体式中 空筒状结构,外壳内具有一加热水仓11、一进水管道12,进水管道12 —端连通固定在外壳 10上的进水管2,在进水管道12与加热水仓11之间有通孔13连接,加热水仓11连接有出 水管3 ;通孔13为螺旋状设计,且开设于加热水仓11下端方位,而加热水仓11连接的出水 管3设置于加热水仓11上端方位,形成落差,实现水进入加热水仓后会产生螺旋运动,并由 下而上运动。一个或多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嵌装于加热水仓11内,与水接触;一电 控板5电性连接数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本实施例中,于外壳10内还一体成型有安装区间14,电控板5安装在安装区间14 内,安装区间14设有插槽141,以配合电控板5插入安装,安装固定容易,且有效保护好电控 板5。安装区间14、加热水仓11及进水管道12之间为平行并排关系,跟随外壳10—体成 型制作,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加热水仓11为一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在加热水仓11之 上开口的密封盖111上安装有过压保护阀112,而加热水仓11之下开口供纳米氮化硅陶瓷 发热体4嵌装组合,并附有密封盖113。组装结构简单,易安装;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有 一块或多块,由此得到不同功率的热水器。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的接线端朝外延伸,密 封盖113包括密封垫和铁片,密封垫和铁片层叠组装,并采用螺钉锁接于外壳10上。密封 垫和铁片开设有相应的穿孔给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插入组装,并供纳米氮化硅陶瓷发 热体4的接线端朝外延伸。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系为一种电热体,目前已经得到逐步 推广使用,其功能、原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图2、3所示,进水管道12位于安装区间14和加热水仓11之间,电控板5上的发 热元件靠近进水管道12 —侧设置,由此充分利用发热元件发出的热量辐射,来提升进水管 道12内的水温,提高效率,节约能源。进水管道12与加热水仓11紧靠在一起,同样,加热水 仓11内的温升也会辐射提升进水管道12内的水温,使水进入加热水仓11之前得到适当预4热,提高效率,有助于热水直出。进水管2上设有霍尔开关21,霍尔开关21与电控板5电性 连接。自来水从进水管2进入加热水仓11时,是先经过霍尔开关21,再进入进水管道12, 最后通过螺旋的通孔13进入加热水仓11,霍尔开关21可检测是否有水及水压情况,输出信 号给电控板5,以便启动加热,可有效防止干烧现象,同时还可由霍尔开关检测流量,自动调 整适合的加热功率,达到节能功效。图1所示,外壳10的上下端还分别设有上盖15和下盖 16封盖,上盖15和下盖16具有保护外壳内的部件,美化产品外形的作用。于外壳10的正 面设有连接电控板5的温度调控单元17,温度调控单元17可采用设计为电位器或触摸屏, 由此实现调节温度。在加热水仓11之上开口的密封盖111上安装有过压保护阀112,达到 过压保护,防止水温过高,可自动卸压,使用更安全。使用本专利技术时,进水管2的外端还可适当安装有过滤器及单向阀等,达到过滤和 防止回流。自来水从进水管2进入加热水仓11时,是先经过霍尔开关21,再进入进水管道 12,最后通过螺旋的通孔13进入加热水仓11,使水进入加热水仓11后会产生螺旋运动,并 由下而上运动。使用者通过温度调控单元17设定温度,电控板5控制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 体4加热;由于自来水进入加热水仓11内,呈现螺旋运动,并由下而上,充分接触纳米氮化 硅陶瓷发热体4的表面,热传递快,受热均勻,因而温升快,热效高,达到即时出热水,由出 水管3输出,提供生活热水,极大方便使用,有效节约用水,符合节能减排的社会要求。本专利技术将加热水仓11和进水管道12与外壳10 —体化制作,达到无内胆,采用一 体制作,没有焊接口,密封性好,不易泄漏,保温性高,使用寿命长,达到节能、环保、省材的 功效。权利要求1.无内胆一体化速热式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10),其为一体式中空筒状结构,外壳内具有一加热水仓(11)、一进水管道 (12),进水管道(12)连通固定在外壳(10)上的进水管(2),在进水管道(1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内胆一体化速热式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10),其为一体式中空筒状结构,外壳内具有一加热水仓(11)、一进水管道(12),进水管道(12)连通固定在外壳(10)上的进水管(2),在进水管道(12)与加热水仓(11)之间有通孔(13)连接,加热水仓(11)连接有出水管(3);一个或多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嵌装于加热水仓(11)内,与水接触;一电控板(5)电性连接数个纳米氮化硅陶瓷发热体(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