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洗涤剂洗涤的纤维制品的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8412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免洗涤剂洗涤的纤维制品的整理方法,工艺流程包括烧毛、退浆、丝光、拉幅、预缩,其特征在于:在烧毛、退浆之间增加了酶堆;退浆采用高效退浆工艺;在丝光、拉幅之间增加液氨整理和预处理;在拉幅、预缩之间增加了焙烘整理,使整个工艺流程为烧毛、酶堆、退浆、丝光、液氨整理、预处理、拉幅、焙烘、预缩。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所制的纺织品不使用洗涤剂洗涤与添加洗涤剂洗涤的效果基本相同,在洗涤时也不会产生“湿再沾污”,同时,用此方法所制的纺织品兼具防污、易去污功能,适度的防油功能,优异的吸水、透气、耐水洗及抗静电的多重功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属节能环保和低碳的理想高档纺织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纺织
技术背景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衣着的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服饰不 仅要求高档、外观自然和穿着舒适且能应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同时也需容易打理。作为 服装用品,传统的易去污整理家庭洗涤需添加洗涤剂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普通衣物,人 们在穿着时特别是领子、袖口等特殊部位,污渍吸附后不容易洗涤去除干净,使用洗涤剂洗 涤脏的纤维制品是一种生活常识,所使用的洗涤剂如肥皂、洗衣服、洗衣液等,其主要成分 主要是表面活性剂,油污灰尘和汗水等赃物被其和水包围起来,渐渐地从衣服上“抓下来” 溶解到水中,再经过清水漂洗,油污连同洗涤剂分子一起被水清洗掉。但是,其中大量的洗 涤剂被排入环境中,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三防处理后的纤维制品虽防污、防油、防水性 能优异,在空气介质中有很好的三防性,但若沾了油污,在水介质中很难去除,且容易在洗 涤过程中发生油污的再粘污,透气性差、穿着不舒适,穿着时间长了会有闷热感。为此,研究 一种,开发更加低碳环保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环保低碳的免洗 涤剂洗涤的纤维制品的整理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工艺流程包括烧毛、退浆、丝光、拉幅、预缩,其特征在于在烧毛、退浆之间增加了 酶堆;退浆采用高效退浆工艺;在丝光、拉幅之间增加液氨整理和预处理;在拉幅、预缩之 间增加了焙烘整理,使整个工艺流程为烧毛、酶堆、退浆、丝光、液氨整理、预处理、拉幅、焙 烘、预缩。所述的,烧毛工序中,车速为80 120m/ min,火焰强度为12 14,火口位置为姊;在酶堆工序中,加入退浆酶4 12g/l、渗透剂 3 8g/l、去腊剂3 8g/l,然后冷堆打卷6 12小时;退浆工序中,在退浆机料槽内以每 升4 12g、3 8g、3 8g的比例添加退浆酶、渗透剂和精炼剂,料槽温度50 70°C,饱 和蒸汽汽蒸10 25min,水洗槽温度为90 95°C ;丝光工序中,碱浓度为20 ^Be°,渗透 剂5 10g/L,在布铗或直辊丝光机上进行,车速50 75m/min,水洗槽温度75 85°C,落 布PH值为5 7. 5 ;液氨整理工序中,车速为25 50m/min,pH值在5 7之间,水洗温度 60 75 。所述的,预处理工序中选用有机酸、无机酸 及其化合物的水溶液、或催化剂,用量均为30-80g/L,在常温、pH值0. 8 1. 5的酸性条件 下处理纤维制品15分钟 120分钟,织物的含湿率6. 5 12%。所述的,预处理工序中,选用纤维素反应型 N-羟甲基化合物和催化剂为树脂加工剂,在常温、pH值1. 0 1. 5的酸性条件下打卷堆置44小时 16小时,纤维素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80-200g/L,催化剂用量为纤维素反 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的30-50 %,织物的含湿率60 90 %。所述的,预处理工序中,选用纤维素反应型 N-羟甲基化合物和催化剂为树脂加工剂,在室温30 40°C堆置0. 5小时 4小时,纤维素 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60-140g/L,催化剂用量为纤维素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 的20-35 %,控制pH值4 6. 5,织物的含湿率8. 5 16 %。所述的,拉幅工序中,烘房温度90 100°C, 车速40 80m/min,pH值4. 5 6. 0,落布湿度6. 5 12%,在织物上浸轧亲水性高分子材 料易去污剂,用量为30-60g/L,其中易去污剂由下述至少一种材料组成甲基丙烯酸、乙基 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聚酯醚、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羧基高聚物、羟基高聚物、磺酸基高聚物、 短氟链聚醚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所述的,拉幅工序中,烘房温度90 100°C, 车速40 80m/min,pH值4. 5 6. 0,落布湿度6. 5 12%,在织物上浸轧亲水性高分子材 料易去污剂、柔软剂、纤维素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和催化剂,进行免烫加工,其中易去污 剂用量为30-60g/L,由下述至少一种材料组成甲基丙烯酸、乙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聚 酯醚、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羧基高聚物、羟基高聚物、磺酸基高聚物、短氟链聚醚丙烯酸酯嵌 段共聚物;柔软剂用量5-30g/L,选用脂肪酸、氨基改性有机硅或聚氨酯类柔软剂;纤维素 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60-140g/L,催化剂用量为纤维素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 的 20-35% ο所述的,预处理工序中,纤维素反应型N-羟 甲基化合物选用二羟甲基乙烯脲、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的一种或两种,催化剂选用无机 酸盐类的氯化铵、硫酸氨、硝酸铵催化剂,或者选用金属盐类的氯化镁、硝酸锌催化剂,或者 选用金属盐和有机酸组成的复合催化剂。所述的,拉幅工序中,烘房温度90 100°C, 车速40 80m/min,pH值4. 5 6. 0,落布湿度6. 5 12%,在织物上浸轧亲水性高分子材 料易去污剂,或者在织物上浸轧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易去污剂、柔软剂、纤维素反应型N-羟 甲基化合物和催化剂,进行免烫加工。其中易去污剂由下述至少一种材料组成甲基丙烯 酸、乙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聚酯醚、聚丙烯酸酯共聚物、羧基高聚物、羟基高聚物、磺酸基 高聚物、短氟链聚醚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用量均为30-60g/L ;柔软剂选用脂肪酸、氨基改 性有机硅或聚氨酯类柔软剂,用量5-30g/L ;纤维素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60-140g/ L,催化剂用量为纤维素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用量的20-35%。所述的,焙烘温度140 165°C,焙烘时间为 1. 5 3min ;预缩车速50 70m/min,呢毯温度100 120°C。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快速烧毛,烧去面料布面的毛羽,再经过6-12小时的冷堆常 温堆置再高温汽蒸退浆,退去布面浆料,提高了织物吸水性,使织物光洁美观,纹路清晰;采 用一定碱浓度丝光改善了面料的缩水、幅宽等性能,增强了面料的光泽度;液氨工序赋予织 物一定的抗皱防缩性,增强织物的耐磨、吸湿透气性和滑爽感;在保证织物充分的前处理的 条件下,再进行预处理使纤维膨胀,更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杂质,调节织物的PH值,更好的中 和丝光、液氨工序纤维内部的碱,实现30-50%的智能梯级交联提高后道易去污整理的效果。拉幅再在织物上浸轧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易去污剂,或者在织物上浸轧亲水性高分子材 料易去污剂、柔软剂、纤维素反应型N-羟甲基化合物和催化剂,进行免烫加工。经过高温焙 烘提高易去污的级别及耐洗性,柔软剂使面料具有较高的强力保留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易去污整理观念。整理加工时确保织物前处理充分,进行 预处理实现30-50%的智能梯级交联,使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易去污剂与纤维进行定向反应, 使处理后的织物在液相介质中必须具有很高的可湿性,同时在空气介质中具有很低的界面 能,具有防污、易去污,兼具优异的透气性和超强的吸水性,穿着舒适透气。2、处理后织物既有优异的亲水性又有一定的疏油性,防油成分可以减少油污对纤 维的浸透和扩散,亲水成分在织物的外表面,会产生剧烈的膨润使带负电荷的羧基之间产 生相互的排斥力,这种排斥力,使卷曲的易去污共聚物分子链舒展伸长,将附着在织物上的 油污排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洗涤剂洗涤的纤维制品的整理方法,工艺流程包括烧毛、退浆、丝光、拉幅、预缩,其特征在于:在烧毛、退浆之间增加了酶堆;退浆采用高效退浆工艺;在丝光、拉幅之间增加液氨整理和预处理;在拉幅、预缩之间增加了焙烘整理,使整个工艺流程为烧毛、酶堆、退浆、丝光、液氨整理、预处理、拉幅、焙烘、预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纪忠王维维倪爱红崔金德
申请(专利权)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