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六脚蜘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2266 阅读:40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六脚蜘蛛,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一上身组件和一下身组件,该上身组件包括一上壳体,该上壳体中设有一行走牙箱和一转向牙箱,该下身组件包括一中壳体和下壳体,于该中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一组伸出中壳体与下壳体、且能交替抬高和放下从而形成前进或后退动作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牙箱与行走机构之间设有一控制该行走机构进行抬高与放下动作的T形连杆,所述转向牙箱的输出端设有一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与一水平固定在中壳体顶部的转向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逼真的模仿了蜘蛛活动时的动作,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和转向等功能,任意方向行走,其灵活性高,可靠性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玩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模仿蜘蛛直线前进、后退和转向的仿生 六脚蜘蛛。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仿生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它由生命科学 与工程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通过学习、模仿、复制和再造生物系统的结构、功 能、工作原理及控制机制,来改进现有的或创造性的机械、仪器、建筑和工艺过程。仿生机器 人这门学科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就在于,生物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在结构、功能 执行、信息处理、环境适应、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具有高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进步性。而非结 构化的、未知的工作环境、复杂的精巧的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和对于高精确度、高灵活性、高 可靠性、高智能性的目标需求则是仿生机器人提出和发展的客观动力。在玩具行业中,仿生学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市面上充斥着琳琅满目的仿生电动 玩具,但这些玩具多数还停留在较简单的外形模仿上,只能通过轮子、履带等机构实现很机 械的前进或后退等,并不能逼真的模仿动物活动时的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仿生六脚蜘蛛,通过巧妙的结构设 计,逼真的模仿了蜘蛛活动时的动作,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和转向等功能,任意方向行走,其 灵活性高,可靠性强。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仿生六脚蜘蛛,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一上身组件和一下身组件,该上身组件 包括一上壳体,该上壳体中设有一控制该仿生六脚蜘蛛直线行走的行走牙箱和一控制该仿 生六脚蜘蛛转向的转向牙箱,该下身组件包括一中壳体和下壳体,于该中壳体和下壳体之 间设有一组伸出中壳体与下壳体、且能交替抬高和放下从而形成前进或后退动作的行走机 构,所述行走牙箱与行走机构之间设有一控制该行走机构进行抬高与放下动作的T形连 杆,所述转向牙箱的输出端设有一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与一水平固定在中壳体顶部的转 向齿轮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牙箱的输出端设有一传动齿轮,该传动 齿轮同时与两个并列设置的同步齿轮啮合,所述T形连杆包括相互垂直的一短边和一长 边,该短边的两端分别与一同步齿轮侧面上的凸点固定连接,所述长边垂直向下并由所述 上身组件伸入到下身组件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若干个第一行走部和第二行走 部,该第一行走部和第二行走部的数量相同,该第一行走部和第二行走部沿圆周方向相间 且均勻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行走部和第二行走部的数量各为三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行走部包括一脚、一连杆A和一连杆B, 所述连杆A上设有一滑槽,该连杆A —端铰接在该脚的顶部,所述连杆B —端铰接在该脚的 中部,该连杆B的另一端铰接到下壳体上;所述第二行走部包括一脚、一连杆C和一连杆D, 所述连杆C 一端铰接到该脚的顶部,该连杆C的另一端铰接到中壳体上,所述连杆D为一三 叉连杆的一支杆,该连杆D的端部铰接在该脚的中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叉连杆包括一基座和三个从基座侧面伸出 的支杆,该三叉连杆的基座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T形连杆长边的下端,所述三支杆沿圆周 方向均勻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三个连接块,该连接块分别位于两相邻支杆的中间, 所述连杆A的另一端通过一转接头铰接在所述连接块上,该连杆A上的滑槽与一设置中壳 体上的导柱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叉连杆的底部还设有一防止所述行走机构 在水平面内转动的十字节,所述十字节上设有一长形凹槽,该十字节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 长形凹槽相垂直的长滑块,该十字节通过销钉与长形凹槽的配合可滑动的固定在三叉连杆 的底部,该长滑块与一设于所述下身组件内的导槽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C或D与脚相铰接一端的侧面为弧形面, 该铰接处的铰接孔为一中部窄两端宽的双喇叭形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接头为十字状,其包括基体和该基体两侧 的短轴,该基体设有一中心孔,该基体的底面为圆形平面,所述连杆A的一端套在所述短轴 上,一销钉穿过所述中心孔将该转接头可转动的固定连接到所述连接块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逼真的模仿了蜘蛛活 动时的动作,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和转向等功能,任意方向行走,其灵活性高,可靠性强。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下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T形连杆与同步齿轮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三叉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转接头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连杆C、三叉连杆与脚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十字节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十字节与下身组件之间相配合的结构关系图10是本技术的剖视图1 ;图1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至图11,本技术是一种仿生六脚蜘蛛,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一 上身组件1和一下身组件2,该上身组件1包括一上壳体11,该上壳体11中设有一控制该仿生六脚蜘蛛直线行走的行走牙箱12和一控制该仿生六脚蜘蛛转向的转向牙箱13,该下 身组件2包括一中壳体21和下壳体22,于该中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设有一组伸出中壳 体21与下壳体22、且能交替抬高和放下从而形成前进或后退动作的行走机构23,所述行走 牙箱12与行走机构23之间设有一控制该行走机构23进行抬高与放下动作的T形连杆14, 所述转向牙箱13的输出端设有一输出齿轮131,该输出齿轮131与一水平固定在中壳体21 顶部的转向齿轮M啮合。所述行走牙箱12的输出端设有一传动齿轮121,该传动齿轮121同时与两个并列 设置的同步齿轮15啮合,所述T形连杆14包括相互垂直的一短边141和一长边142,该短 边141的两端分别与一同步齿轮15侧面上的凸点151固定连接,所述长边142垂直向下并 由所述上身组件1伸入到下身组件2中。所述行走机构23包括若干个第一行走部231和第二行走部232,该第一行走部 231和第二行走部232的数量相同,该第一行走部231和第二行走部232沿圆周方向相间且 均勻设置。所述第一行走部231和第二行走部232的数量各为三个。所述第一行走部231包括一脚2311、一连杆A2312和一连杆B2313,所述连杆 A2312上设有一滑槽2314,该连杆A2312 —端铰接在该脚2311的顶部,所述连杆B2313 —端 铰接在该脚2311的中部,该连杆B2313的另一端铰接到下壳体22上;所述第二行走部232 包括一脚2321、一连杆C2322和一连杆D2323,所述连杆C2322 —端铰接到该脚2321的顶 部,该连杆C2322的另一端铰接到中壳体21上,所述连杆D2323为一三叉连杆233的一支 杆,该连杆D2323的端部铰接在该脚2321的中部。所述三叉连杆233包括一基座2331和三个从基座2331侧面伸出的支杆,该三叉 连杆233的基座2331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T形连杆14长边142的下端,所述三支杆沿圆 周方向均勻设置,于所述基座2331的顶部设有三个连接块2332,该连接块2332分别位于两 相邻支杆的中间,所述连杆A23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生六脚蜘蛛,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一上身组件和一下身组件,该上身组件包括一上壳体,该上壳体中设有一控制该仿生六脚蜘蛛直线行走的行走牙箱和一控制该仿生六脚蜘蛛转向的转向牙箱,该下身组件包括一中壳体和下壳体,于该中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一组伸出中壳体与下壳体、且能交替抬高和放下从而形成前进或后退动作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牙箱与行走机构之间设有一控制该行走机构进行抬高与放下动作的T形连杆,所述转向牙箱的输出端设有一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与一水平固定在中壳体顶部的转向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平李文李贵江梁岳
申请(专利权)人:创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1月16日 09:38
    六脚乡位于台湾嘉义县西部,北隔北港溪与云林县水林乡、北港镇为邻,东邻新港乡,东南连太保市,西邻东石乡,南接朴子市。乡公所位于蒜头村。本乡地处嘉南平原北部,地势平坦,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与副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年均温约22.8℃。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