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周贤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76938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其内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槽;至少一排端子,其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排端子槽,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该固定部与端子槽固定,该接脚部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当一电子元件插入时可与该接点连接并使该弹动部弹动;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端子在冲压制造非常节省材料 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的端子在制造上是以金属片冲压,冲压完成的端子是依电连接器的端 子间距而间隔排列连接于一料带上,如此整排的端子可一次组装在电连接器的塑胶座体 上。上述整排连续排列端子在冲压制造上,两相邻端子的间隔区域则是金属片打掉 材料而形成,故此部份则成废料,因此,若要节省端子冲压上的成本则需减少废料形 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构造,其端子冲压制造上, 是采二排端子对撕冲压,达到省料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冲压制造上,是采二排 端子对撕冲压,达到省料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其内设有至少一排端子 槽;至少一排端子,其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排端子槽,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 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该固定部与端子槽固定, 该接脚部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当一电子元件插入时可与该接点连接并使该弹动部弹动; 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是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 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 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 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承接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其内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槽;至少一排端子,其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排端子槽,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 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该固定部与端子槽固 定,该接脚部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当一电子元件插入时能够与该接点连接并使该弹动部 弹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 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 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 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一排端子构造,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端子,包括有一料带;及多个端子,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 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 可弹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 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 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 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二排端子构造,其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而形成,其特征在 于包括有一第一排端子,设有一料带及多个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的端子,每一端子 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 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该每一端子设有一对撕冲切部位;一第二排端子,设有一料带及多个呈间隔排列连接于该料带的端子,每一端子 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固定部的宽度较该弹动部为 宽,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且可弹动,该每一端子设有一对撕冲切部位;该第一、二排端子是呈反向对接,该第一、二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该第一排 端子的各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于该第二排端子的两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的 间隔区域。借由以上构造,在端子冲压制造上,二排端子可对撕冲压,达到省科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 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排端子展开平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二排端子的延伸部的切断面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排端子的其中一端子成反面反向接合于两端子 之间的切断面接合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排端子的其中一端子成正面反向接合于两端子 之间的切断面接合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端子展开平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端子展开平面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排端子立体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反面立体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一排端子展开平面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端子展开平面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立体图。图29是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30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正面立体图。图31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一排端子立体图。图32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反面立体图。图33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4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端子与塑胶座体立体分解图。图35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6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37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立体图。图38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的展开平面图。图39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二排端子立体分解图。图40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立体图。图41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二排端子立体分解图。图42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二排端子对接立体图。图43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图44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塑胶座体的后视图。图45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46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47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五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48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六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图49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0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剖面侧视图。图51是本专利技术第十七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9图52是本专利技术第十八实施例的端子冲压制造流程示意图。料带10 端子20 弹动部21 延伸部22 固定部23 接脚部24 切痕25 延伸部第一段26延伸部第二段27固定部第一段28 固定部第二段29倒刺210弹 动部第一段211弹动部第二段212 凹部213 接点215 连接凸部217 倒刺218 凹部219辅助力臂220第一端221第二端222连接片225间隙226塑胶座体30端子槽 31连接槽32开口 33 导入斜面34 抵靠面35卡槽36 后盖38抵缘39凸部310 插孔312金属外壳40金属上盖45顶面46第一侧面47 第一侧面48塑胶内座50 凸缘51 放置区52 端子槽53第一壁54第二壁55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胶座体,其内设有至少一排端子槽;至少一排端子,其设于该塑胶座体的至少一排端子槽,每一端子由一端至另一端设有一弹动部、一固定部、及一接脚部,该弹动部设有一接点,该固定部与端子槽固定,该接脚部伸出该塑胶座体外,当一电子元件插入时能够与该接点连接并使该弹动部弹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排端子为一金属片对撕冲压所形成的二排端子的其中一排,该二排端子的每一端子具有一对撕冲切部位相互无缝对接,该一排端子展开成平面时,其中一端子反向且反面接合于二相邻端子之间时,该一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与二相邻端子的对撕冲切部位无缝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贤
申请(专利权)人:蔡周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