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644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具有:具备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的纵向长的吸收性主体(11)、和设置在该吸收性主体(11)的纵向两侧的一对翼部(21),其中所述各翼部(21)至少在靠近其基端部(21a)的部位具有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由具有伸张性的无纺布和层叠于该无纺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非伸张性片(27)构成,且在所述靠近基端部的部位的所述非伸张性片(27)上形成有不贯通所述无纺布的多个狭缝(28)或长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区域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理用卫生巾、卫生护垫、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翼部的生理用卫生巾已广为人知。这种生理用卫生巾中的翼部通常在其单面上设置有粘合部,在卫生巾使用时沿短裤等内衣的股下部侧缘折曲,通过所述粘合部固定在所述内衣的外表面。所述翼部通常使用不具有伸张性(也称为伸长性或拉伸性)的片材而形成。特许3262172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生理用卫生巾,该生理用卫生巾在翼部基端部附近,在卫生巾的前后设置将非伸缩性片成型为蛇腹状而形成的伸缩部。在该卫生巾中,提高了对于短裤的股下部侧缘所具有的适合性(也称为合穿性)的程度,但对于穿用者活动的跟随变形性不充分。此外,上述伸缩部是将非伸缩性片成型为蛇腹状,因此肌肤接触感不好。此外,特开平11-76298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生理用卫生巾,该生理用卫生巾在翼部的折回部以没有达到折回部两端的长度设置了狭缝。但是,由于该卫生巾的狭缝从翼部的表面贯穿到背面,因此肌肤接触感不好,此外,上述狭缝在翼部的折回部设置得大到两端,因此该翼部不具有防漏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收性物品,其具有具备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的纵向长的吸收性主体、和设置在该吸收性主体两侧的一对翼部,其中所述各翼部至少在其靠近基端部的部位具有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由具有伸张性的无纺布和层叠(也称为层压)于该无纺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非伸张性片构成,且在所述靠近基端部的部位的所述非伸张性片上形成有不贯通所述无纺布的多个狭缝或长孔。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案(第1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的斜视图。图2为将部分省略地表示图1的X-X线截面的截面图。图3为表示图1的生理用卫生巾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部分截断平面图。图4为表示将图1的生理用卫生巾固定在短裤的股下部的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第2实施方案)中翼部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图6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中翼部的非肌肤接触面侧。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中翼部的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中翼部的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中翼部的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其翼部相对于短裤等的股下部(裤裆部)的侧缘的适合性以及相对于穿用者活动的跟随变形性好,而且肌肤接触感也良好的吸收性物品。以下,参照附图并结合其优选的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案的生理用卫生巾1,其具有具备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12及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16的纵向长的吸收性主体11、和设置在吸收性主体11的纵向的两侧的一对翼部21。吸收层12由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13和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14构成,背面层16由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片16构成。本实施方案中的背面层16只由背面片构成,因此两者标注同一符号16。吸收体14夹持固定在表面片13和背面片16之间。在吸收性主体11的纵向两侧部分别沿纵向配置有立体防护形成用片15’,从而形成立体防护15。在吸收性主体11的非肌肤接触面设置有用于与短裤接合的主体粘合部17。如图2所示,一对翼部21在吸收性主体11的纵向中央部的左右两侧缘部形成有固定翼部形成用片22。翼部形成用片22在被夹持在立体防护形成用片15’和背面片16之间的状态下,对这些片一起施以利用热或超声波进行的密封加工而形成为一体,将其一端部固定。通过所述密封加工,在吸收性主体11的纵向中央部的左右两侧部形成俯视圆弧状的密封部18。吸收体14在与吸收性主体11的纵向相同的方向上具有纵向长的形状,在所述密封部18的内侧不远处沿所述密封部具有弯曲的两侧缘14a。翼部21从吸收体14的纵向两侧缘14a向卫生巾1的横向的外方延伸出来,至少其顶端部为在将该卫生巾1固定在短裤等内衣的股下部3的状态下配置在该短裤等内衣的外表面侧的部分。翼部21的基端部21a为吸收体14的纵向两侧缘14a所在部位。各翼部21在靠近其基端部21a的部位具有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由伸张性的无纺布23和层叠于该无纺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非伸张性片27构成。在本实施方案中,作为翼部形成用片22,使用伸张性的无纺布23和非伸张性片27在层叠状态下相互粘接而形成的层叠片,翼部21的整个区域具有由伸张性的无纺布23和非伸张性片27构成的层叠结构。作为伸张性的无纺布23,可以列举调整热熔融粘合点或缠绕少的无纺布,或实施了凹凸加工的无纺布等,从提高与内衣的适合性或穿着时的随动性等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为伸缩性的无纺布。优选伸缩性的无纺布,是因为穿着时即使反复固定翼部,翼部相对于短裤等股下部(裤裆部)侧缘的适合性也不降低,或即使在穿着中反复拉伸和收缩也能稳定地维持适合性等。作为伸缩性的无纺布,可优选使用含有三维卷曲的纤维、利用该纤维的相互缠绕而显示出伸缩性的无纺布,或利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Spandex(聚氨酯弹性纤维)等弹性体材料而显示出伸缩性的无纺布等。伸缩性(伸张性)的无纺布可以为单层,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也可以为无纺布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无纺布。当为复合无纺布时,将无纺布侧配置在肌肤接触面侧。本专利技术中的伸张性的无纺布至少在一方向上具有伸张性,其伸张性是,以0.5N/cm的负荷拉伸单独状态的无纺布时的长度优选为原始自然状态(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的长度的1.2~3倍,特别优选为1.5~2.5倍长度。所谓0.5N/cm的负荷相当于翼部穿着时的拉伸负荷。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作为伸张性的无纺布23,使用由含有三维卷曲的卷曲纤维的第1纤维层24、和不含三维卷曲的卷曲纤维或以比第1纤维层24更低的含有率含有三维卷曲的卷曲纤维的第2纤维层25构成的,第1纤维层24和第2纤维层25被局部地热熔融粘合从而形成一体的伸缩性的层叠无纺布。该层叠无纺布是在将含有由于构成成分的热收缩而显现卷曲的潜在卷曲性纤维的第1纤维层形成材料、和含有在上述潜在卷曲性纤维的收缩开始温度以下不产生热收缩的纤维的第2纤维层形成材料相互层叠的状态下,通过热或超声波压花而使两者部分热熔融粘合,在制造了多个热熔融粘合部26形成为分散状态的中间体后,对该中间体实施热处理,使第1纤维层形成材料热收缩而制得,在第2纤维层25侧形成具有多个独立的凸部或连续的凸部的凹凸形状。在本实施方案中,第1纤维层24侧形成两翼部21的非肌肤接触面,第2纤维层25侧形成两翼部21的肌肤接触面。如图1~3所示,翼部的非肌肤接触面和肌肤接触面为在将两翼部21向吸收性主体11的左右两侧扩展的状态下,面向与吸收性主体11的背面片16侧的面相同方向的面和面向其相反侧的面。本实施方案中的翼部21,其具有凹凸形状的第2纤维层25侧形成肌肤接触面,缓冲性、触感(与肌肤接触的感触柔软)更好。潜在卷曲性纤维,为在加热前可以与以往的无纺布用纤维同样地使用,并且通过加热到所规定温度而显现螺旋状卷曲的具有收缩性质的纤维。如果使用潜在卷曲性纤维,可以实现无纺布制造时的第1纤维层的热收缩和收缩后的伸缩性这两者。潜在卷曲性纤维,例如由以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或并列型复合纤维构成。作为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可以列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酰胺等。作为该构成的层叠无纺布,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具备液体保持性的吸收层和液体不透过性的背面层的纵向长的吸收性主体、和设置在该吸收性主体两侧的一对翼部,其中所述各翼部至少在靠近其基端部的部位具有层叠结构,该层叠结构由具有伸张性的无纺布和层叠于该无纺布的非肌肤接触面侧的非伸张性片构成,且在所述靠近基端部的部位的所述非伸张性片上形成有不贯通所述无纺布的多个狭缝或长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原弥生箕轮浩树木贺田哲行店纲俊安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