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国忠专利>正文

一种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45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它包括鱼杆(1)、支架总成(2)、激发机构总成(3)、拉簧肩(4)、拉簧座(5)和拉簧(6),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杆(1)与所述支架总成(2)由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连接;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包括上套管(7)、下套管(8)、支撑外壳(10)、连接座(11)、激发主机内壳(13)、激发手柄(17)和连接钩(1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感应灵敏、携带方便。(*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olding type automatic rod fish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lding type automatic rod lifting fish rod. It includes a fishing rod bracket assembly (1), (2), excitation mechanism assembly (3), (4), shoulder spring tension spring seat (5) and spring (6),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shing rod (1) and the bracket assembly (2) by the excitation assembly (3) connected; the excitation mechanism assembly (3) comprises an upper casing (7), (8), casing shell (10), a connecting seat (11), (13) stimulate the host shell, stimulate the handle (17) and hook (18).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ensitive induction and convenient car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垂钓用具,特别是一种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
技术介绍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极好垂钓,特别是垂钓后满载而归,更是给人以无比的满足和惬意。但现行使用的渔具中,包括一些自动起杆渔具,常常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CN2456466中介绍的“全收缩式自动钓鱼杆”,虽然设置有自动提杆机构,但垂钓时感应仍不够灵敏,只能用于钓较大的鱼。有的渔具垂钓时稳定性差,稍有风吹鱼杆就摇摇晃晃,起杆时鱼杆也易晃荡;有的渔具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或携带不方便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灵敏的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钓和自动起杆时稳定性好,携带方便的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它包括鱼杆、支架总成、激发机构总成、拉簧肩、拉簧座和拉簧,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杆与所述支架总成由所述激发机构总成连接;所述激发机构总成包括上套管、下套管、支撑外壳、连接座、激发主机内壳、激发手柄和连接钩;其中上套管与下套管经铰链半轴销铰连;上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鱼杆固定连接;下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总成固定连接;支撑外壳的一端与固定在上套管上的连接座经连接轴销固定连接;支撑外壳的另一端通过激发主机内壳上设置的T形滑动限位槽经滑动限位轴销连接;激发手柄的尾部带有两个激发限位销,通过设置于激发主机内壳一端与其相匹配的激发限位槽经螺钉锁定;连接钩经销钉固定连接于激发主机内壳内,鱼杆呈垂钓状态时连接钩正好能咬合住连接座上的连接轴销;连接钩的尾端延伸至激发手柄尾部的一个激发限位销处。所述激发微调片用螺钉安装于激发主机内壳一端与激发手柄尾部的另一个激发限位销相匹配的位置上。本技术另一目的的实现是通过在所述激发机构总成中设置一复位簧片,所述复位簧片经销钉固定连接在激发主机内壳的T形滑动限位槽的底部,自动起杆时能使支撑外壳复位。所述拉簧肩固定连接于所述激发机构总成的上套管上,所述拉簧座固定连接与所述激发机构总成的下套管上,所述拉簧的两端各与拉簧肩、拉簧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总成由支架管和支架插经轴销连接构成。所述支架插为半圆弧锥形,并且可以折叠与支架管重合。本技术使用时,由垂钓者把鱼杆上的鱼线鱼钩投至水中;把支架插插入土中;然后将激发机构总成中的支撑外壳沿激发主机内壳上设置的T形滑动限位槽移动,同时将上套管向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与下套管成90°直角,此时支撑外壳重叠于激发主机内壳,而连接钩正好咬合住连接座上的连接轴销;将激发手柄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其与支架管成120度角,则连接钩的尾端正好被激发手柄的一个激发限位销压止住;再把鱼线放入激发手柄端设置的U形槽内,即完成本技术的垂钓状态。一旦鱼儿咬钩牵动鱼线就触动激发手柄尾部的激发限位销移位,则连接钩自动由连接座上的连接轴销处脱落,此时拉簧收缩,鱼杆被迅速提起,鱼儿就被钓住了。由于本技术在激发机构中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连接钩臂较长,激发灵敏度极高,只需约10-30克激发力即可;并且设置了激发微调片可以任意调节激发力的大小,因此,无论钓大鱼或小鱼,感应灵敏度都很高。本技术由于在激发机构中采用了复位簧片,起杆时复位簧片能自动顶住支撑外壳,使支撑外壳与激发主机内壳形成错位,相互卡住,防止鱼杆与支架管之间发生的自由弯曲,从而自动起杆时鱼杆稳定不晃荡。由于在支架总成中设计了半圆弧锥形支架插,即使在4-6级的大风中垂钓,鱼杆也不会因风而摇晃或造成自行起杆;且支架插可以折叠,携带方便安全。总之,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伸展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垂钓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附图可知,一种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它包括鱼杆1、支架总成2、激发机构总成3、拉簧肩4、拉簧座5和拉簧6,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杆1与所述支架总成2由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连接;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包括上套管7、下套管8、支撑外壳10、连接座11、激发主机内壳13、激发手柄17和连接钩18;其中上套管7与下套管8经铰链半轴销9铰连;上套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鱼杆1固定连接;下套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总成2固定连接;支撑外壳10的一端与固定在上套管7上的连接座11经连接轴销12固定连接;支撑外壳10的另一端通过激发主机内壳13上设置的T形滑动限位槽14经滑动限位轴销15连接;激发手柄17的尾部为圆形且带有两个激发限位销20,通过设置于激发主机内壳13一端的半圆弧形激发限位槽21经螺钉锁定;连接钩18经销钉固定连接于激发主机内壳13内,鱼杆呈垂钓状态时连接钩18能正好咬合住连接座11上的连接轴销12;连接钩18的尾端延伸至激发手柄17尾部的一个激发限位销20处。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还包括一激发微调片19,所述激发微调片19用螺钉安装于激发主机内壳13一端与激发手柄17尾部的另一个激发限位销20相匹配的位置上。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还包括一复位簧片16,所述复位簧片16经销钉固定连接在激发主机内壳13的T形滑动限位槽14的底部,自动起杆时能使支撑外壳10复位。所述拉簧肩4固定连接于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的上套管7上,所述拉簧座5固定连接于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的下套管8上,所述拉簧6的两端各与拉簧肩4、拉簧座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总成2由支架管22和支架插23经轴销连接构成。所述支架插23为半圆弧锥形,并且可以折叠与支架管22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它包括鱼杆(1)、支架总成(2)、激发机构总成(3)、拉簧肩(4)、拉簧座(5)和拉簧(6),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杆(1)与所述支架总成(2)由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连接;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包括上套管(7)、下套管(8)、支撑外壳(10)、连接座(11)、激发主机内壳(13)、激发手柄(17)和连接钩(18);其中:上套管(7)与下套管(8)经铰链半轴销(9)铰连;上套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鱼杆(1)固定连接;下套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总成(2)固定连接;支撑外壳(10)的一端与固定在上套管(7)上的连接座(11)经连接轴销(12)固定连接;支撑外壳(10)的另一端通过激发主机内壳(13)上设置的T形滑动限位槽(14)经滑动限位轴销(15)连接;激发手柄(17)的尾部带有两个激发限位销(20),通过设置于激发主机内壳(13)一端与其相匹配的激发限位槽(21)经螺钉锁定;连接钩(18)经销钉固定连接于激发主机内壳(13)内,鱼杆呈垂钓状态时连接钩(18)正好能咬合住连接座(11)上的连接轴销(12);连接钩(18)的尾端延伸至激发手柄(17)尾部的一个激发限位销(20)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折式自动起杆鱼杆,它包括鱼杆(1)、支架总成(2)、激发机构总成(3)、拉簧肩(4)、拉簧座(5)和拉簧(6),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杆(1)与所述支架总成(2)由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连接;所述激发机构总成(3)包括上套管(7)、下套管(8)、支撑外壳(10)、连接座(11)、激发主机内壳(13)、激发手柄(17)和连接钩(18);其中上套管(7)与下套管(8)经铰链半轴销(9)铰连;上套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鱼杆(1)固定连接;下套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总成(2)固定连接;支撑外壳(10)的一端与固定在上套管(7)上的连接座(11)经连接轴销(12)固定连接;支撑外壳(10)的另一端通过激发主机内壳(13)上设置的T形滑动限位槽(14)经滑动限位轴销(15)连接;激发手柄(17)的尾部带有两个激发限位销(20),通过设置于激发主机内壳(13)一端与其相匹配的激发限位槽(21)经螺钉锁定;连接钩(18)经销钉固定连接于激发主机内壳(13)内,鱼杆呈垂钓状态时连接钩(18)正好能咬合住连接座(11)上的连接轴销(12);连接钩(18)的尾端延伸至激发手柄(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张国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