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春善专利>正文

近视复明保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5137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近视复明保健方法,其特征是如同保健身体练功一样,操练者眼部戴正凸透镜训练眼部肌肉力量,依靠主观意识支配晶状体规律地运动操练,远、近交替凝视各一段时间,带动睫状肌伸缩运动,通过调整视觉行为,改善睫状肌的功能,增强视力。将本发明专利技术近视复明保健方法训练表挂于墙上,该训练表上标有分布均匀的视标“C”字,戴上正凸透镜,坐于视标“C”刚好看不清的位置上;先凝视“C”字10-30秒,努力寻找“C”的缺口;然后举起手掌于眼前稍高处,注视掌心5-10秒;凝视训练表上的第二个“C”字,如此循环反复。经过锻炼,可提高远视力、降低近视屈光度、防止近视发展,方法简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容易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益于眼睛健康的保健训练设备和保健训练方法。
技术介绍
近视眼已公认是全球最严重的医学问题之一,也是家喻户晓、人人关心的公共卫生医学问题。仅以25%的患病例率计算,我国近视眼患者估计在3亿人以上,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近视眼的患病例率仍在不断增加,已占致盲病例因中的第3位(仅次于白内障及黄斑变性)。全国各地每年6月6日开展“爱眼日”活动,防治近视眼便是主要内容之一。近视眼的直接影响是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烦恼,限制人们从事很多需要良好远视力的工作。曾有人作以下描述近视眼看不清远物,只好缩小兴趣范围,使活泼好动、好奇善创的青少年的才能发挥受到限制。载镜后又不敢自由蹦跳和参加体育运动,怕的是眼镜掉落。遇上雨雾气多的环境,眼镜蒙上一层小水珠,看物似在雾中,给生活带来不便,……视力不好,报考高校、中专受到限制,影响国家选拨人才,也影响了个人前途。已公认,后天性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与过度用眼,视觉负荷明显增加有关,但其变化规律及性质有几种可能,第一种是直接并早期即表现眼轴延长;第二种是近视眼为屈光性,即晶状体屈光力增加为唯一因素;第三种说法是近视眼早期为屈光性(功能性),后期为轴性(器质性)。目前,尚未不能详细明了近视眼为何种性质的病变。现有近视眼的矫正疗法近期或远期效果不佳,有副作用,方法复杂,花费多,不益于推广。在近视眼尚未无理想预防方法的今天,近视眼的矫正研究工作既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医学难题,也是深受人们关注的社会大事,人类与近视眼斗争已持续了几个世纪,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征服它,但是,由于近视眼本身的复杂性,近视眼的治疗始终是一个极其复杂及非常困难的问题,迄今为止仍未能理想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在近视眼的保健训练中,(1)、提高远视力;(2)、降低近视屈光度;(3)、防止近视发展;(4)、避免近视眼并发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这种,其特征在于如同保健身体练功一样,操练者眼部戴正凸透镜训练眼部肌肉力量,依靠主观意识支配晶状体规律地运动操练,远、近交替凝视各一段时间,带动睫状肌伸缩运动,通过调整视觉行为,改善睫状肌的功能,增强视力。将本专利技术训练表挂于墙上,该训练表上标有分布均匀的视标“C”字,戴上正凸透镜,坐于视标“C”刚好看不清的位置上;训练步骤1凝视“C”字10-30秒,努力寻找“C”的缺口;训练步骤2举起手掌于眼前稍高处,注视掌心5-10秒;凝视训练表上的第二个“C”字,重复步骤1和步骤2,如此循环反复。具体的操作将本专利技术训练表挂于墙上,该训练表上标有分布均匀的视标“C”字,该训练表的中心同眼睛的高度一致,室内光线均匀柔和,戴上正凸透镜,开始坐于视标“C”刚好看不清的位置上,双手握拳置于膝上,背直、头正、胸挺、咬牙、闭口、排除杂念,思想集中,凝视“C”环25秒,勿眯眼,勿眨眼,努力寻找“C”的缺口。若15秒内能看清口时,坐位向后退10cm左右,若25秒内不能辨认缺口时,就前进5cm左右,举起左手于眼前30cm稍高处,注视掌心5秒后,凝视第二个“C”25秒,再注视手掌5秒,直至看完第8个“C”,如此反复2-3次。上述训练表上标有环形分布或行状分布的视标“C”字。上述训练表上视标“C”字的缺口方向一致或不一致。上述训练表上视标“C”字的缺口方向为上下左右或上下左右之间的任意方向。上述操练者为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时,每次训练为8分钟,1天3次,早晨、晚间及就寝前各1次,连续2周。上述操练者为中学以上者,每次训练为12分钟,一天3次,连续3周。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近视眼屈光性学说的核心是调节。调节是人眼的一种特殊功能。就物理属性来说人眼是复杂、精密的光学器官,各光学成分(复合透镜)巧妙组合,但重要的是它的生物属性,即人眼具有灵敏的感光功能及动态的成象功能。人眼可使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和近处物体发出的分散光线进入眼内形成的主焦点均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保证了清晰的成象。按理,发自近处的光线是散开的,经过静态的人眼各屈光成分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的后方,故若要明视近处物体,就得要改变人眼屈光成分的位置或增加屈光力等,以使物象聚焦于视网膜上。从人眼解剖生理特点来看,在视觉活动中唯一能在瞬间迅速改变的成分即是晶状体。通过改变晶状体屈光力来完成明视近物的过程,即称眼的调节。调节的发生机制为当睫状肌安静时,晶状体悬韧还处于紧张状态,其一端与睫状体相连,另一端与晶状体囊膜相连,对晶状体维持一定的张力。而当眼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张力放松,晶状体因固有的弹性而变凸(晶状体厚度由此可从3.6mm增至4.0mm)屈光力因此增加。整个过程受第III对脑神经支配而实现。调节是睫状肌活动的结果,存在一个双重神经支配系统。副交感神经兴奋传出冲动可使睫状肌收缩,产生近调节或正调节;副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时,睫状肌松弛,产生远调节或负调节。已知交感神经系统的冲动传入调节中枢对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生拮抗作用,仲上一之助等认为睫状肌“受大脑的新皮质和边缘皮质区的支配”可受主观意识来支配。对于一个正常眼来说,相对调节储备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指标因其可用来衡量完成各种视功能和补偿必要调节器所必需的能力,一般资料均指出,近视眼的调节力减弱(相对调节力为0309±022D),且均始于近视眼发生的初期,故曾被很多人看作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一个主要证据。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机理a、睫状肌受大脑的新皮质和边缘皮质区的支配,故近视者可令靠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支配睫状肌,只要睫状肌的功能改善,就可以使视力恢复正常,如同运动员可以靠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一样。b、主动远方凝视法靠自我努力,用心注视,从而有缓解睫状肌的异常紧张性,不断扩大远近调节范围,有助视力恢复。c、这种远近交替注视训练法即为晶状体操,是基于近视睫状肌功能衰弱学说设计的一种睫状肌锻炼法,通过锻炼以增强睫状肌功能,达到增强视力的目的。d、正凸透镜雾视训练法作用是通过凸透镜使睫状肌放松,缓解肌肉紧张,增强调节器力,是防止近视发展,避免近视眼并发症。e、作为一种行为疗法,在近视眼视觉训练中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符合视觉生理、心理学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训练可改变近视屈光状态(降低角膜屈光力、消除晶状体的异常作用、缩短眼球轴长等);阻止近视病变的发展,恢复眼正常结构与功能,确有增强睫状肌功能、放松调节、防治近视的作用。(1)、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可提高远视力;(2)、降低近视屈光度;(3)、防止近视发展;(4)、避免近视眼并发症、(5)、安全,无副作用;(6)、方法简便、(7)、经济,容易推广。本专利技术已作了235例试验,试验者的年龄为7-14岁,近视屈光度05-3.5D。一个疗程2-3周,1年三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即见相对调节储备及调节器范围均显著增大,并达到正常水平,视力增加者占76%(对照组视力均明显降低),2年以后,近视停止发展者占82.7%,(对照组近视发展者占90.2%)。睫状肌受大脑的新皮质和绝缘皮质区的支配,近视者可靠自己的主观意识来支配睫状肌,只要睫状肌的功能改善,就可以使视力恢复正常,如同靠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一样。本专利技术依靠主动训练,可以增加睫状肌肌力,扩大调节储备,使眼发生与近视方向相反的适应性改变,可以有效提高近视眼的视力或降低近视眼的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视复明保健方法,其特征在于:如同保健身体练功一样,操练者眼部戴正凸透镜训练眼部肌肉力量,依靠主观意识支配晶状体规律地运动操练,远、近交替凝视各一段时间,带动睫状肌伸缩运动,通过调整视觉行为,改善睫状肌的功能,增强视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善
申请(专利权)人:韩春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