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45508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的工厂化苗种生产,具体地说是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及方法。采苗设施由表面粗糙的塑料波纹板和固定波纹板的支架组成,塑料波纹板平行固定在支架上的卡槽内,在卡槽连接杆相对的侧面捆扎与卡槽连接杆平行的绳索。采苗设施投放前要首先在塑料波纹板上附着牡蛎稚贝作为脉红螺幼虫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中的动物性饵料。当50%以上脉红螺幼虫发育到三螺层后期至四螺层初期时,在育苗池中以塑料波纹板呈多平面立体分层方式投放采苗设施,使脉红螺幼虫附着于附有牡蛎稚贝的塑料波纹板上,完成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并进行稚螺中间培育。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脉红螺幼虫在工厂化育苗中顺利完成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的工厂化苗种生产,具体地说是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 苗设施及方法。
技术介绍
脉红螺Rapana venosa,俗称“瓦螺”、“海螺”,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骨螺科,红 螺属,成体壳高可达ll_12cm,我国渤海和黄海均有分布。其足部特别肥大,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甚为人们所喜食,经济价值高。近些年来,随着近海资源的下降和该品种商品畅销于 国内外市场,其经济价值不断提高,目前活体价格为20 40元人民币/公斤。目前,脉红螺在我国渤海和黄海沿岸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一些科研单位和育苗企业尝试进行人工育苗,但多为失败,出苗效率极低,还远未实现产业 化规模,导致人工养殖无法大规模进行。目前,导致脉红螺苗种繁育技术没有过关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很好地解决脉红螺 幼虫的食性转换问题。所谓食性转换是指脉红螺幼虫变态过程中需要由摄食单胞藻等植物 性饵料转为摄食动物性饵料。食性转换是脉红螺发育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大部分 幼虫的死亡均发生在此发育阶段。在脉红螺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目前使用的动物性饵料大 部分是双壳贝类(如蛤仔、牡蛎、贻贝等)的肉泥。使用双壳贝类肉泥作为动物性饵料极易 造成水质败坏,导致幼虫大规模死亡,使育苗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解决脉红螺幼 虫的食性转换和变态及稚螺中间培育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方法,由波纹板和固定波纹板的支架制成采苗设 施,采苗设施投放前,在波纹板上附着牡蛎稚贝,作为脉红螺幼虫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中的 动物性饵料,当50%以上脉红螺幼虫发育到三螺层后期至四螺层初期时,在育苗池中以波 纹板呈多平面立体分层方式投放采苗设施,使脉红螺幼虫附着于附有牡蛎稚贝的波纹板 上,完成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并进行稚螺中间培育。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方法,波纹板上牡蛎稚贝的密度为5 20个/ cm2,牡蛎稚贝大小为壳长0. 5 2. 0mm。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方法,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适宜应用条件为水 温18 28°C,盐度为25 35%。,pH值为7. 0 8. 5,脉红螺幼虫培育密度为0. 1 0. 3个 /ml。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采苗设施设有波纹板和固定波纹板的支架, 固定波纹板的支架是立方体,波纹板平行固定在支架的卡槽内。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波纹板中,波纹板长度为50 100cm,波纹板宽度为50 100cm,波纹板厚度为0. 05 0. 15cm,波纹板的波纹均勻分布,波纹板 波高为1. 0 2. 0cm,波纹板上分布有直径2. 0 4. 0cm的孔,波纹板上的孔距为10. 0 30. 0cmo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支架长度比波纹板长度大0. 5 1. 0cm,支 架宽度比波纹板宽度大0. 5 1. 0cm,支架相对的两个侧面有固定波纹板的卡槽。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在支架一个侧面分别靠近立边I和立边II 位置,竖向对称设置一对卡槽连接杆;与所述支架一个侧面相对的支架另一侧面立边III和 立边IV中,立边I与立边IV位于同侧,立边II与立边III位于同侧;在靠近立边I的卡槽连 接杆与立边IV之间搭接一侧卡槽,在靠近立边II的卡槽连接杆与立边III之间搭接另一侧卡 槽。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两侧的卡槽分别与其外侧的支架侧面之间 形成夹角,所述卡槽外侧的支架侧面设有防止波纹板滑落的栏杆,栏杆竖向设置。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立边I与靠近立边I的卡槽连接杆之间 距离为3. 0 5. 0cm,卡槽厚度比波纹板波高大0. 1 0. 2cm,波纹板之间距离为2. 0 20. 0cm。所述的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设施,波纹板装配完成后,在卡槽连接杆相对的 侧面捆扎与卡槽连接杆平行的绳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用牡蛎稚贝作为脉红螺幼虫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中的动物性饵料,改变 了以往直接向脉红螺幼虫培育池中投放双壳贝类肉泥导致水质恶化的不良后果,幼虫成活率高。2.本专利技术采苗设施中的塑料波纹板呈多平面立体分层结构分布,采苗设施本身就 作为幼虫食性转换和变态时期的培育载体,可以充分利用空间。3.本专利技术采苗设施的支架上设有卡槽,可以方便地固定塑料波纹板,并根据需要 方便地调节塑料波纹板间距。4.利用本专利技术进行脉红螺工厂化育苗,幼虫可顺利完成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大 幅度提高脉红螺幼虫在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中的成活率,成活率比传统方法提高70%以 上。附图说明图1、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采苗设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采苗设施中的塑料波纹板示意图。图2为采苗设施中的支架示意图。图3为采苗设施装配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波纹板长度;2、波纹板宽度;3、孔;4、孔距;5、波纹板的波纹;6、支架长 度;7、支架宽度;8、支架高度;9、卡槽;10、栏杆;11、卡槽连接杆;12、卡槽连接杆与支架最 近夹角处距离;13、波纹板;14、波纹板波高;15、牡蛎稚贝;16、与卡槽连接杆平行的绳索; 17、波纹板之间距离;18、立边I ;19、立边II ;20、立边III ;21、立边IV。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方法,具体过程如下由表面粗糙的塑料波纹板和固定波纹板的支架制成采苗设施,采苗设施投放前, 在塑料波纹板上附着牡蛎稚贝,作为脉红螺幼虫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中的动物性饵料,塑 料波纹板上牡蛎稚贝的密度为5 20个/cm2,牡蛎稚贝大小为壳长0. 5 2. 0mm。当50% 以上脉红螺幼虫发育到三螺层后期至四螺层初期时,在育苗池中以塑料波纹板呈多平面立 体分层方式投放采苗设施,以充分利用水体,使脉红螺幼虫附着于附有牡蛎稚贝的塑料波 纹板(塑料波纹板的表面粗糙度以能附着牡蛎稚贝为准)上,完成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并 进行稚螺中间培育。本专利技术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适宜应用条件为水温18 28°C,盐度为25 35%0, pH值为7. 0 8. 5,脉红螺幼虫培育密度为0. 1 0. 3个/ml。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采苗设施由表面粗糙的塑料波纹板和固定波纹板的支架 组成,具体结构如下塑料波纹板13中,塑料波纹板长度1为50 100cm,塑料波纹板宽度2为50 100cm,塑料波纹板厚度为0. 05 0. 15cm,波纹板的波纹5均勻分布,塑料波纹板波高14为 1. 0 2. 0cm,塑料波纹板13上分布有直径2. 0 4. 0cm的孔3,塑料波纹板13上的孔距4 为10. 0 30. 0cm。所用采苗设施中的塑料波纹板13,在育苗池中呈多平面立体分层结构 分布(图1)。固定塑料波纹板13的支架是立方体,支架长度6比塑料波纹板长度1大0. 5 1. 0cm,支架宽度7比塑料波纹板宽度2大0. 5 1. 0cm,支架高度8比塑料波纹板的长或宽 大0. 5 1. 0cm,支架相对的两个侧面有固定塑料波纹板13的卡槽9(图2)。在支架一个侧面分别靠近立边(立边I 18和立边II 19)位置,竖向对称设置一 对卡槽连接杆11 ;与所述支架一个侧面相对的支架另一侧面两个立边(立边III 20和立边 IV 2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红螺工厂化育苗的采苗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波纹板和固定波纹板的支架制成采苗设施,采苗设施投放前,在波纹板上附着牡蛎稚贝,作为脉红螺幼虫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中的动物性饵料,当50%以上脉红螺幼虫发育到三螺层后期至四螺层初期时,在育苗池中以波纹板呈多平面立体分层方式投放采苗设施,使脉红螺幼虫附着于附有牡蛎稚贝的波纹板上,完成食性转换和变态过程,并进行稚螺中间培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潘洋杨红生邱天龙张立斌班绍君周毅刘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