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开关设备中的电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979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它包括一基架、一枢设在基架的丝杆、一螺接在丝杆的螺母、一固设在螺母的销轴、一输出转轴和一固设在输出转轴并能适配连接销轴的开口拨叉,所述开口拨叉之末端之正中开设有一适配并能连接销轴的开口长槽,所述开口长槽具有二平行的第一工作面,所述开口拨叉之末端端面具有二对称位于开口长槽之二侧并分别连接二第一工作面的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夹角等于开口拨叉之转动角度。销轴在拨叉第一工作面相对活动时能带动拨叉转动,销轴在拨叉第二工作面相对活动时不能带动拨叉转动,只能起限位作用,因此拨叉输出角由零件确定,机构能够输出准确、可靠输出角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尤其是一个开口拨叉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电开关设备中的拨叉电动机构,请查阅图l,它包括一基架100'、一枢设 在基架100'的丝杆200'、一螺接在丝杆200'的螺母300'、一固设在螺母300'的销轴400'、 一枢设在基架100'的输出转轴500'和一固设在输出转轴500'并能适配连接销轴400'的 开口拨叉600',所述开口拨叉600'之末端之正中开设有一适配并能连接销轴400'的开口 长槽610',所述开口长槽610'具有二平行的工作面611',所述工作面6ir足够长,使得拨 叉600'转动过程中,所述销轴400'始终位于开口长槽610'内。由于所述拔叉只有一个工 作面,所述销轴始终工作在这工作面上,于是它存在有如下不足由于行程动作后,丝杆还 会因惯性作用继续转动,所述惯性转动还会继续带动拨叉转动,因此如果需要对驱动力进 行极精确的控制和制动,就必须避免惯性转动出现,然而,1、要完全避免出现惯性转动是极 其困难的,2、不少机构需要手动操作,手动操作就更难避免出现惯性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开关设备中的电动机构,它克服现有技术的电动机构 所存在的难以精确控制转角的缺陷。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它包括一基架、一枢设在基架的丝杆、一螺接在丝杆 的螺母、一固设在螺母的销轴、一输出转轴和一固设在输出转轴并能适配连接销轴的开口 拨叉,所述开口拨叉之末端之正中开设有一适配并能连接销轴的开口长槽,所述开口长槽 具有二平行的第一工作面,所述开口拨叉之末端端面具有二对称位于开口长槽之二侧并分 别连接二第一工作面的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夹角等于开口拨叉 之转动角度。 —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二第二工作面成V形布置。 —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相交处圆滑过渡。 —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一设在基架的电动机、一设在基架并传动连接电动机和丝杆的变速机构、一固设在基架的限位块及一固设在基架的行程开关。 —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输出转轴枢设在基架。 —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丝杆包括一螺旋段及二位于螺旋段之二端的光杆段。 —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开口拨叉之末端端面还具有二分别连接二第二工作面的 第三工作面,所述第二工作面和第三工作面相交并形成一夹角。 —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二工作面具有一内侧端和一外侧端,所述内侧端连接 第一工作面,所述外侧端连接第三工作面。 —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开口拨叉之末端端面还具有二分别连接二第二工作面的3缺口,所述缺口具有一平行第二工作面且低于第二工作面的第三工作面及一连接第二工作 面和第三工作面的倾斜台阶面。 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1.销轴在拨叉第一工作面相对活 动时能带动拨叉转动,销轴在拨叉第二工作面相对活动时不能带动拨叉转动,只能起限位 作用,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拨叉转动角度,因此拨叉输出角由零件确 定,机构能够输出准确、可靠输出角度,降低了对驱动电动机控制精度的依赖,无需复杂的 电机制动装置,避免了因惯性出现过转动现象,避免了因二次控制失灵出现过过转动现象, 而且,如果机构是手动操作,同样能达到额定输出角后不会出现过驱动;2.在拨叉的末端 面还设置有缺口或者第三工作面,当丝杆和丝杆上的螺母设计成可脱离时(丝杆上有二无 螺旋槽的光杆段),可抵消拨叉与拨叉相连部件的反弹,使螺母不受拨叉反弹力(或受力 小)的影响,便于螺母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准确、可靠地进入丝杆上有螺旋槽的螺旋段。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的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拨叉工作在第一工作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拨叉工作在第二工作面时的 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拨叉工作在第三工作面时的 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拨叉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拨叉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至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的较佳实 施例,它包括一基架100、一枢设在基架100的丝杆200、一设在基架100的电动机700、一 设在基架100并传动连接电动机700和丝杆200的变速机构800、一螺接在丝杆200的螺 母300、二对称固设在螺母300之二侧面的销轴400、一枢设在基架100的输出转轴500、一 固设在输出转轴500并能适配连接二销轴400的开口拨叉600。所述丝杆200和输出转轴 500垂直设置,所述基架100之上设置限位块110、行程开关120和复位弹簧130。 所述电动机700通过变速机构800带动丝杆200转动,能够带动螺母相对丝杆轴 线移动,能够带动销轴相对丝杆轴线移动。所述丝杆200包括一螺旋段210及二位于螺旋 段之二端的光杆段220。 所述开口拨叉600之末端之正中开设有一适配并能连接销轴400的开口长槽610, 所述开口长槽610具有二平行的第一工作面611。所述开口拨叉600之末端端面具有二对 称位于开口长槽610之二侧的第二工作面612,所述第二工作面612具有一内侧端和一外侧 端,所述内侧端连接第一工作面611,其中所述第一工作面611和第二工作面612之间夹角等于开口拨叉610之转动角度,所述第一工作面611和第二工作面612的相交处圆滑过 渡,所述二第二工作面612成V形布置。所述开口拨叉600之末端端面还具有二分别连接 二第二工作面612的缺口,所述缺口具有一平行第二工作面612且低于第二工作面612的 第三工作面613及一连接第二工作面612的内侧端和第三工作面613的倾斜台阶面614。 该电动机构工作过程包括螺母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准确、可靠地进入丝杆上有 螺旋槽的螺旋段,销轴相对倾斜台阶面活动;销轴通过倾斜台阶面进入第二工作面;销轴 进入第一工作面,该销轴移动时带动拨叉转动。 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它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请查阅图7,所述开口拨 叉600之末端端面还具有二分别连接二第二工作面的第三工作面615,所述第二工作面和 第三工作面相交并形成一夹角。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 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 型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它包括一基架、一枢设在基架的丝杆、一螺接在丝杆的螺母、一固设在螺母的销轴、一输出转轴和一固设在输出转轴并能适配连接销轴的开口拨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拨又之末端之正中开设有一适配并能连接销轴的开口长槽,所述开口长槽具有二平行的第一工作面,所述开口拨又之末端端面具有二对称位于开口长槽之二侧并分别连接二第一工作面的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夹角等于开口拨又之转动角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电开关设备的电动机构,它包括一基架、一枢设在基架的丝杆、一螺接在丝杆的螺母、一固设在螺母的销轴、一输出转轴和一固设在输出转轴并能适配连接销轴的开口拨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拨又之末端之正中开设有一适配并能连接销轴的开口长槽,所述开口长槽具有二平行的第一工作面,所述开口拨又之末端端面具有二对称位于开口长槽之二侧并分别连接二第一工作面的第二工作面,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间夹角等于开口拨又之转动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奇郑闽生马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