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片及音圈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156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呈波浪形,且自第一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一固定部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也呈波浪形,且自第二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二固定部延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音圈马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防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光学防抖的音圈马达及应用 于该音圈马达的弹片。
技术介绍
相机模组通过快门控制光线投射到影像感测器的时间长短,比如,快门速度为1/2 秒时,表示影像感测器感光的时间为1/2秒,若在这1/2秒内由于抖动的原因同一束光线 在影像感测器上发生移动,影像感测器就会记录下该光线的运动轨迹,使拍摄的照片模糊 不清。为了补偿由于抖动造成的光线偏移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利用影像稳定系统 以防止抖动的相机模组。具体请参阅Cardani B.等人2006年4月在Control Systems Magazine, IEEE (Volume 26, Issue 2, Page (s)± L 白勺 ife t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for digital cameras,,。随着数码相机技术不断发展,相机的机身往往既小且轻,容易造成手震,导致影像 模糊。以下三种情况容易产生模糊的影像一,长焦聚拍摄,由于长镜头会将相机的振幅放 大,轻微的抖动也会造成较大的模糊,因此手部震动对画面清晰度的影响较使用广角镜头 明显。二,弱光环境拍摄,在室内、黄昏等弱光源环境,相机会将快门速度调得较慢以增加入 光量,因此较易发生手震。三,微距拍摄,细微对象在镜头高倍放大的情况下,轻微震动也会 变得相当明显。这些情况都可以造成手震,使得影像变得模糊。由于所拍摄的物体距离远 大于相机晃动的位移,所以通常手震造成影像模糊的主要原因都是相机本身的偏转,而非 相机本身的位移,特别是在远距离拍摄时这种情形特别严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拍摄过程中防止由于相机的抖动造成成像偏移的音 圈马达及能够应用于上述音圈马达的弹片。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弹片及一种音圈马达。一种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 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弹性部。所述 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 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部与第 三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呈波浪形,且自第一侧边远离第三侧边 的一端向第一固定部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也呈波浪形,且自第二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 端向第二固定部延伸。—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其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 二磁性元件及所述弹片,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 收容空间内,所述弹片的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固定于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 于可动组件,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可动组件,并与第一磁性元件相对,所述第 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其中之一为电磁铁,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 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转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弹片,可以在第一固定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绕不 同的方向发生偏转时提供弹性回复力。并且,本技术方案中的弹片中的两个弹性部相对于 内固定部相互对称设置,可以保证内固定部受到的弹性力平衡。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 达,在可动组件和固定组件之间设置了上述的弹片进行连接,通过控制线圈中的电流的方 向,使得相应的两个磁性元件之间产生洛仑兹力,可以可动组件绕着滚动元件发生转,从而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音圈马达可以应用于相机模组防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弹片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弹片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4沿VI-VI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Y轴偏转的示意 图。图8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音圈马达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X轴偏转的示意 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弹片及音圈马达作进一步详细说 明。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弹片100,其包括一体成 型的第一固定部110、第一弹性部120、第二弹性部130、第二固定部140及第三固定部150。第一固定部110用于与音圈马达的可动组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 110连接于第一弹性部120和第二弹性部130之间。第一固定部110大致呈长方形的片状, 其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111、与第一侧边111相对的第二侧边112、沿长度方向 延伸的第三侧边113、与第三侧边113相对的第四侧边114。为了方便与可动组件需要光线 透过的区域相配合,自第三侧边113向第四侧边114形成有半圆形的开口 115。本实施例 中,在第一固定部110内还开设有相互对称的两个L型通孔116,以减轻弹片100的重量并 且节约制造弹片100的材料。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140之间,第一弹性部120沿 基本平行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侧边111相邻,其长度基本与第一固 定部Iio的宽度相等,第一弹性部120基本呈波浪形,其具体可以为正弦波,余弦波,方波, 三角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20基本成方波形,其包括多个第一延伸段121及 多个第二延伸段122,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二延伸段122交替连接,即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段121仅连接有一个第二延伸段122,相邻的两个第二延伸段122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一 延伸段121。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12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的第一侧边111靠近第 四侧边114的一端。第一延伸段121与第一固定部110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第二延伸段 122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方向基本平行。具体的,第一弹性部120包括5个第一延伸段 121及4个第二延伸段122,位于第一弹性部120两端的第一延伸部121分别与第一固定部 110和第二固定部140相连接,每个第二延伸部122平滑连接于与其相邻的第一延伸段121 的一端,从而使得第一弹性部120基本呈方波形。即第一弹性部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 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122、第一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122、第一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 122、第一延伸段121、第二延伸段122及第一延伸段121。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121的 宽度大于第二延伸段122的宽度,当然,第一延伸段121的宽度也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第二延 伸段122的宽度。第一延伸段121和第二延伸段122的长度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弹 性变形的大小和该弹片需要提供的弹性回复力的大小进行设定。第二弹性部130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三固定部150之间。第二弹性部130 的形状与第一弹性部120的形状相同。第一弹性部120与第二弹性部130关于第一固定部 110的中心轴线对称。第二弹性部130沿基本平行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与 第二侧边112相邻,其长度基本与第一固定部110的宽度相等,第二弹性部130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呈波浪形,且自第一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一固定部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也呈波浪形,且自第二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向第二固定部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 固定部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的第二弹性部,所述第 一固定部具有第一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及连接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 第三侧边,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侧边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三固定部与第三 侧边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呈波浪形,且自第一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 一端向第一固定部延伸,所述第二弹性部也呈波浪形,且自第二侧边远离第三侧边的一端 向第二固定部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第 一侧边,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第二侧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关于第一固 定部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三固定部关于第一固定部的中心对称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 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第一弹性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片垂直于第一固定 片,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固定片和第四固定片,所述第三固定片与第二弹 性部连接,所述第四固定片垂直于第三固定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 第一固定片及第三固定片位于同一平面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正弦波形、方波形或三角 波形,所述第二弹性部为正弦波形、方波形或三角波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方波形,其包括多个第一 延伸段和多个第二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一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二延伸段,相邻的 两个第二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侧 边,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弹性部也为方波形,其包括多个 第三延伸段和多个第四延伸段,相邻的两个第三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四延伸段,相 邻的两个第四延伸段之间仅连接有一个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 二侧边,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侧边。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均呈三角波 形,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多个第一延伸段和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舜凡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