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025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结构至少包含:一光条,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一条状治具,设置于所述光条之上,所述条状治具上具有至少一通口,所述通口暴露出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一光杯,所述光杯具有上开口及下开口,所述下开口连结于所述通口的周缘上。运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增加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间的距离,以解决发光二极管封装胶材因受热膨胀而与导光板接触所造成的永久性破坏,又能可减少因距离增加造成散射现象所削减的光强度,使辉度与均匀度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的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为了满足轻薄化的需求,会将光源置放在面板的侧方,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是发光二极管,其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低耗、低热、高亮度、微型等优点。但是,异于冷阴极射线灯管的是,发光二极管是点光源,因此,为了将点光源变成线光源及面光源,导光板应运而生。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压克力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压克力板材底面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然而,现阶段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的趋势为轻、薄、小、窄,故内部各元件的空间皆被压缩,一般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之间的间距也不会太大。在点灯后,因热涨冷缩效应,发光二极管受热后膨胀,其表面封装胶材易与导光板接触,在高温的作用下,表面封装胶材与导光板间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沾粘,在关灯冷却后,胶材与发光二极管本体因拉扯而分离,或是造成永久性破坏,导致整串发光二极管点不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发光二极管受热后膨胀后表面封装胶材与导光板产生沾粘的问题的方案,将导光板外缘内缩以增加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间的距离是一可行的方案,但是,现有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的辉度与均匀度就必须重新进行设计,否则,现有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就会产生辉度不足且均匀度下降的新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除了用以消除发光二极管受热后膨胀后表面封装胶材与导光板产生沾粘的问题外,更能够在不改变现有发光二极管光条设计的情况下,保持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原有的辉度与均匀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结构至少包含:一光条,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一条状治具,设置于所述光条之上,所述条状治具上具有至少一通口,所述通口暴露出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一光杯,所述光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结于所述通口的周缘上。条状治具可以藉由粘合或是锁附的方式与所述光条结合。条状治具上的光杯与条状治具可以为一体成型。光杯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圆形,亦可以为非圆形,例如多边形。一般而言光杯内壁为一平坦反射曲面,但并不限于此,亦可以为一不平坦反射曲面。-->优选的,光杯的第二开口的内径小于等于第一开口的内径。运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不止可以解决发光二极管受热后膨胀后表面封装胶材与导光板产生沾粘的问题,在光条上加装一具光杯的条状治具,光杯配合发光二极管设置且光杯内表面具有高反射率,可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收光作用,将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往所需要的区域导入,可减少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间因距离增加,因散射现象所削减的光强度,使辉度与均匀度在不重新进行设计的情况下,仍可维持原有的水平。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绘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中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将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中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间距拉开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示意图;图4至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光杯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来清楚阐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且并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请参照图1,其绘示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中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结构示意图。导光板100用于将光源射入的光线经折射及扩散后均匀发散出来。导光板100的一侧边108外侧设置有光条102,光条102上具有发光二极管104。发光二极管104发出的光随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射入导光板100的侧边108。在点灯之后,发光二极管104的温度会开始上升,因热涨冷缩效应,发光二极管104受热后体积膨胀至如虚线106所示的大小,发光二极管104表面封装胶材易与导光板100的侧边108接触,在高温的作用下,表面封装胶材与导光板间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沾粘,在关灯冷却后,胶材与发光二极管本体(未绘示)因拉扯而分离,或是造成永久性破坏,导致整串发光二极管104点不亮。请参照图2,图2绘示将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光源中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间距拉开的结构示意图。和图1相较,图2是将发光二极管104与导光板100间的间距拉大。在点灯之后,发光二极管104的温度会开始上升,因热涨冷缩效应,发光二极管104受热后即使体积膨胀至如虚线106所示的大小,发光二极管104表面封装胶材也不会与导光板100的侧边108接触,进而避免了表面封装胶材与导光板间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沾粘。但是,发光二极管104与导光板100间的间距的增加,现有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的辉度与均匀度就必须重新进行设计,否则,现有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就会产生辉度不足且均匀度下降的新问题。请参照图3,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示意图。和图2相较,图3多了具有光杯112的条状治具110。条状治具110可以藉由粘合或是锁附的方-->式与所述光条结合。条状治具110上具有通口114,通口114暴露出发光二极管104。光杯112具有开口116和开口118,开口118与通口114的周缘接合。基本上,光杯112与条状治具110可以由具有高反射性材质,例如金属,一体成型制造而成,或是采用非反射性材料制成但在光杯内表面形成高反射性材质,例如金属。光杯112的开口118的内径与通口114的内径约略相当,且开口118的内径小于开口116的内径。但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开口118的内径可以等于开口116的内径。请参照图4至图7,图4至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光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光杯112的开口为圆形且内壁为一平坦反射曲面;如图5所示的光杯112的开口为圆形且内壁为一不平坦反射曲面;如图6所示的光杯112的开口为非圆形,例如多边形,且内壁为一平坦反射曲面;以及如图7所示的光杯112的开口为非圆形且内壁为一不平坦反射曲面。甚至,可视不同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因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间距离增加程度不同而导致散射现象的不同,以不同的光杯来调整光的走向使辉度与均匀度在不重新进行设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原有的结果。所以,光杯的形状不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同一条状治具上亦不限于仅使用相同的光杯,可视光源在光条上的为置而定。一般而言光杯内壁为一平坦反射曲面,但并不限于此,亦可以为一不平坦反射曲面。图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光杯中的示意图。当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光杯中,如图3所示,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会为光杯内壁所反射后收敛,进而减少发光二极管与导光板间因距离增加而生的散射影响。因此,运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不止可以解决发光二极管受热后膨胀后表面封装胶材与导光板产生沾粘的问题,在光条上加装一具光杯的条状治具,光杯配合发光二极管设置且光杯内表面具有高反射率,可对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结构至少包含:一光条,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一条状治具,设置于所述光条之上,所述条状治具上具有至少一通口,所述通口暴露出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一光杯,所述光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结于所述通口的周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结构至少包含:一光条,其上具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一条状治具,设置于所述光条之上,所述条状治具上具有至少一通口,所述通口暴露出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一光杯,所述光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结于所述通口的周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治具粘合于所述光条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治具锁附于所述光条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杯的所述第一开口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雅君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