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理智专利>正文

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640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包括一可供置放垃圾袋的外筒,所述外筒的上方盖合一上盖,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一上下贯穿所述上盖的导孔,而一按压件以可相对上下滑动的方式穿过导孔,以在使用者推压按压件的顶端时,可以按压件底部的压板向下压缩垃圾袋内的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从而降低垃圾袋的使用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垃圾桶,尤指一种能压縮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而可降低垃圾袋使用量的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
技术介绍
—般人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是将垃圾直接丢进垃圾桶内,而由于大多数垃 圾桶的内部都放置有供容纳垃圾的垃圾袋,因此,为了增加垃圾袋所能容纳的垃圾,以节省 垃圾袋的使用量,使用者常会在垃圾装满垃圾袋后,用手或脚向下挤压垃圾,以压縮垃圾体 积。但是,此种方式不但不卫生,且会让人有脏污恶心的感觉,并不是好的处理方式。 再者,当垃圾袋置放于垃圾桶的内部时,由于垃圾袋并未有任何有效的支撑,因 此,垃圾袋的底部角落常会被挤压,无法装入垃圾,而减少垃圾的容量。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不仅能让垃圾完全装进 垃圾袋内,降低垃圾袋的使用量,以节省购置费用,且可在压縮垃圾时,达到干净卫生的要 求,创作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通过在一上盖的底部 设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压板结构,能有效压縮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而可降低垃圾袋的使 用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省购买垃圾袋的费用。 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藉由在一垃圾袋的内 部设置一无底的内筒,并以一压板在内筒内部上下移动的结构,能将垃圾袋撑开,以有效容 纳垃圾,并方便使用者更换垃圾袋。 为达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设的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包括一外筒、 一上盖以及一按压件。其中,所述外筒供置放一垃圾袋;所述上盖盖合于外筒的上方,一导 孔上下贯穿所述上盖;而所述按压件以可相对上下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导孔连结,且所述按 压件的底部设有一压板,以在使用者推压按压件的顶端时,可以压板压縮置放于垃圾袋内 的垃圾。 实施时,一无底的内筒同轴置放于所述外筒内,且所述垃圾袋套接于内、外筒之 间。 实施时,所述内筒的周缘顶端设有一外翻的檐片。 实施时,所述内筒的顶端设有一提把。 实施时,所述按压件包括一上杆及一下杆,所述下杆的底部结合压板,而所述下杆 的顶端与所述上杆的底部枢接。 实施时,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一向上凸出的定位部,所述导孔贯穿所述定位部及 所述上盖;而所述按压件包括一具有手柄的直杆及一弹性件,所述直杆的底部结合压板,所 述弹性件套接于所述直杆的顶端及所述定位部上。 实施时,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实施时,所述弹性件的外部套接一挠性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能压縮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而可降低垃圾袋使用量。 为便于对本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l ;外筒-2 ;内筒-3 ;檐片_31 ;左定位孔-32 ;右定位孔-33 ;提把-34 ;上盖-4 ;顶板-41 ;立板_42 ;空间_43 ;定位部_44 ;导孔-45 ;按压件_5 ;手柄-51 ;直杆_52 ;压板_53 ;弹性件_54 ;挠性管_55 ;上杆_56 ;下杆-57;垃圾袋-6。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外筒2、一内筒3、一上盖4以及一按压件5。 所述外筒2为顶端设为开口的圆形筒;所述内筒3为一上、下贯穿的无底圆形筒,且所述内筒3的外径小于外筒2的内径,以使所述内筒3同轴置放于所述外筒2内。实施时,所述的内、外筒(2、3)也可为多边形或其他几何形状。另,所述内筒3的周缘顶端设有一外翻的檐片31,以使所述内筒3同轴置放于所述外筒2内部时,以檐片31向下抵压在外筒2的顶端周缘;又, 一左定位孔32及一右定位孔33对称设于所述檐片31上,供连接一弧形提把34的两端。 所述上盖4概略呈短圆筒状,以供盖合于外筒2及内筒3的上方。所述上盖4包括一圆形顶板41及由所述顶板41的周缘向下垂直延伸的立板42,所述顶板41及所述立板42圈围成一空间43,且所述顶板41的顶面设有一向上凸出的短圆柱,所述短圆柱做为定位部44,所述顶板41及所述定位部44上设有一同轴且上、下贯穿的导孔45。 而所述按压件5包括一具有手柄51的直杆52、一压板53及一弹性件54,所述直杆52穿过所述导孔45 ;所述压板53概略呈圆形,其结合于直杆52的底部,且所述压板53的直径小于内筒3的内径,以供轴向伸进内筒3中;而所述弹性件54为一弹簧,供同时套接于直杆52的顶端及定位部44上。另,所述弹性件54的外部套接一挠性管55,以防止灰尘附着在弹性件54上,并确保使用时的安全。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其中,一垃圾袋6套接于内、外筒(2、3)之间,所述垃圾袋6的顶端由外筒2的顶端向外翻。藉此,可以内筒3将垃圾袋6撑开,提供最大的垃圾袋可用容量;以内筒3的檐片31向下抵压垃圾袋6的顶端,以定位垃圾袋6 ;并在垃圾填满垃圾袋6时,使用者可以向下推压手柄51,使压板53同步向下移动,以压縮垃圾,使垃圾的体积縮小;而在放开手柄51时,经由弹性件54的弹力,让直杆52回縮而向上移动。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1的第二实施例,其中,所 述按压件5包括一上杆56及一下杆57,所述下杆57的底部结合压板53,而下杆57的顶端 与上杆56的底部枢接。藉此,当上、下杆(56、57)呈一直线时,可让使用者向下推压压板 53,以压縮垃圾;而在转动上杆56时,则可让上杆56平置于上盖4的顶面,以节省上盖4上 方的空间。 因此,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技术不但能有效压縮垃圾,以减少垃圾的体积,且可降低垃圾袋的使用 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省购买垃圾袋的费用。 2、本技术不但能以内筒将垃圾袋撑开,以有效容纳垃圾,且可在垃圾填满后, 将内筒拉出清洗,并更换垃圾袋,因此,在使用上相当方便。 3、本技术的垃圾压縮结构主要是设计在上盖,因此,可弹性使用在不同的外 筒上。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技术确可达到技术的预期目的,提供 一种不仅能让垃圾完全装进垃圾袋内,降低垃圾袋的使用量,以节省购置费用,且可在压縮 垃圾时,达到干净卫生要求的可压縮垃圾的垃圾桶,极具实用的价值,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申 请。 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露或 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等效改变,其所产生 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技术的技术范畴之 内,合先陈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筒,供置放一垃圾袋;  一上盖,盖合于外筒的上方,一导孔上下贯穿所述上盖;以及  一按压件,以可相对上下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导孔连结,且所述按压件的底部设有一压板,藉以在使用者推压按压件的顶端时,能以压板压缩置放于垃圾袋内的垃圾。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可压缩垃圾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筒,供置放一垃圾袋;一上盖,盖合于外筒的上方,一导孔上下贯穿所述上盖;以及一按压件,以可相对上下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导孔连结,且所述按压件的底部设有一压板,藉以在使用者推压按压件的顶端时,能以压板压缩置放于垃圾袋内的垃圾。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无底的内筒,所述内筒同轴置放 于所述外筒内。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袋套接于所述内筒、所述外筒之间。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周缘顶端设有一外翻的檐片。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理智
申请(专利权)人:吕理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