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口腔科器具,适用于牙齿缺失的治疗,主要适用于口腔骨内种植。现有技术中,国外骨内口腔种植于1965年开始研究,并在七十年代末取得较大进展,如瑞典Branemark系统,美国的Core-Vent系统,瑞士ITI系统,德国的IMZ系统等,相继发展起来,国内的口腔种植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并在八十年代末应用于临床,目前正与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以及国外进口产品的口腔种植体基本上有三类(1)实芯螺丝形种植体。(2)表面涂镀羟基磷灰石的柱状种植体。(3)叶片状种植体。这三种类型种植体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牙槽骨以松质骨为主的后牙区,前两种种植体的固定效果不理想,有松动现象,且取骨量大,手术反应较大。叶片状种植体的配套工具及临床手术都比效复杂,骨愈合时间较长,目前国际上对这种种植体的应用效果尚有分歧。这三种种植体均需两次手术,即种植后牙龈包埋缝合,安装义齿时重新切开牙龈。因此,目前国内外的这几种口腔种植体不能很好的满足口腔牙根种植的要求,需要研制一种新的口腔种植体。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短期内获得良好的骨愈合效果,且能够提高初期及长期固定效果,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孔式口腔种植体,由一个假体和盖于其上的愈合帽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愈合帽为T型结构,愈合帽盖的直径大于假体上口外径,所述假体颈部呈喇叭状且外壁光滑,颈部往下至底部呈园柱体且外壁有螺纹,所述假体颈部开口向上有一锥台式孔,所述锥台式孔的中央往下沿假体轴线方向开有一个园柱螺纹孔,螺纹孔的直径小于锥台式孔的宽度,在假体的底部沿垂直于假体轴线方向开有一个园孔,在所述园孔的上方和所述螺纹孔的下方开有一个轴线与园孔轴线垂直的长园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福玉,可大年,林佩芬,贾世俊,杨柳,赵军,王勃生,李晓光,陈远书,
申请(专利权)人: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