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致动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DC)电子锁的省电致动器。
技术介绍
电子锁是以电力方式控制其锁舌突伸或内缩,以达其上锁或解锁的作用。现有习知关于电子锁的致动器依其作动方式大致上有两种。其一为马达传 动式,通过马达转子旋转经由齿轮带动锁舌,达到致动效果;另一种为螺线管结构 (solenoid)也称电磁阀,其是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磁力,控制一突轴带动锁舌,达到致动效^ ο然而,该些现有习知的致动器均是采用线圈原理,来产生足够的磁力,故必须 以较大的电流与电压来驱动,因而明显耗电,例如目前电子锁致动器所使用的马达或螺 线管,其耗电量 通常都超过至少IOOmA以上的电流及大于DC6V的电压来驱动线圈,以 目前家用电子锁使用1.5V电池四颗而言,可能每月即需更换一次电池,极为耗电,也不 符环保;由于现有习知致动器因不省电,所以较不适用于直流(DC)环境使用。再者, 习知致动器为维持其应有的驱动性能,其电磁线圈与整体致动结构占有极大的体积,此 亦会影响其薄形化及小型化的要求。此外,马达驱动齿轮时亦会产生噪音。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直流电子锁的致动器在结构与使用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电子锁的省电致动器,用于一电子锁,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组合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并与该第一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第二壳体的顶部具有一穿孔;一压电陶瓷钢片总成,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压电陶瓷钢片总成包括有相叠合的一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与一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该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固定于该第一壳体的内壁;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位于该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朝向该第二壳体的一面,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的第二端部接合于该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的第二端部,该第二压电陶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子锁的省电致动器,用于一电子锁,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组合固定于该第一壳体,并与该第一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 第二壳体的顶部具有一穿孔;一压电陶瓷钢片总成,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该压电陶瓷钢片总成包括有相叠合的一 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与一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该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具有相对的一第 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固定于该第一壳体的内壁;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位 于该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朝向该第二壳体的一面,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具有相对的一 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的第二端部接合于该第一压电陶瓷钢片 组的第二端部,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的第一端部与该第一压电陶瓷钢片组的第一端部 呈分离状态;一电路板,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并固定于该第二壳体的内壁,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至 该压电陶瓷钢片总成;以及一凸梢单元,包括有相套合的一凸梢与一弹簧,该凸梢位于该第二压电陶瓷钢片组 的第一端部的顶面,并朝向该穿孔,该凸梢具有一梢体与一连接于该梢体的凸梢座,该 弹簧套合于该梢体,并介于该凸梢座与该穿孔的底缘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子锁的省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壳体 与第二壳体组合后成一个半圆筒状的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子锁的省电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压电 陶瓷钢片组具有相叠合的一第一钢片、一第一陶瓷层与一第一导电金属层;该第二压电 陶瓷钢片具有相叠合的一第二钢片、一第二陶瓷层与一第二导电金属层;该电路板电性 连接至该钢片及该导电金属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