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节渗灌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890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调节渗灌管,包括一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设有一开缝处,所述管状体开缝处的一侧设有小弧形拐端,开缝处的另一侧具有包在小弧形拐端外围的弧形包覆段,管状体内腔还设有与小弧形拐端相对的另一大弧形拐端,所述弧形包覆段伸入管状体内腔的弧形延伸部的拐端位于小弧形拐端与大弧形拐端之间,所述弧形包覆段与小弧形拐端之间的间隙充满吸水膨胀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自动调节,在干旱时渗水灌溉,在湿润时不灌溉,可以节约用水、合理灌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调节渗灌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灌溉设施一般采用普通的输送水管连接喷洒装置,有人为控制灌溉,比 较费力且可能灌溉不合理,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枯死或根腐烂而死,也有 使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来控制灌溉,该灌溉设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结构简单且能自 动调节的渗灌管,该渗灌管有利于节约用水、合理灌溉,进而有利于作物生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调节渗灌管,包括一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 管状体ι设有一开缝处,所述开缝处填充有吸水膨胀材料2。所述管状体1开缝处的一侧设有小弧形拐端1-1,开缝处的另一侧具有包在小弧 形拐端1-1外围的弧形包覆段1-2,管状体1内腔还设有与小弧形拐端1-1相对的另一大 弧形拐端1-3,所述弧形包覆段1-2伸入管状体1内腔的弧形延伸部1-2-1的拐端1-2-1-1 位于小弧形拐端1-1与大弧形拐端1-3之间,所述弧形包覆段1-2与小弧形拐端1-1之间 的间隙充满吸水膨胀材料2。所述拐端1-2-1-1与大弧形拐端1-3相互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 低;本专利技术可以自动调节灌溉,节省人力、物力,节约用水,合理灌溉,保持土壤一定 的湿度,有利于农作物等成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 2,一种自调节渗灌管,包括一管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1 设有一开缝处,所述开缝处填充有吸水膨胀材料2,所述管状体1开缝处的一侧设有小弧 形拐端1-1,开缝处的另一侧具有包在小弧形拐端1-1外围的弧形包覆段1-2,管状体1 内腔还设有与小弧形拐端1-1相对的另一大弧形拐端1-3,所述弧形包覆段1-2伸入管状 体1内腔的弧形延伸部1-2-1的拐端1-2-1-1位于小弧形拐端1-1与大弧形拐端1-3之 间,所述弧形包覆段1-2与小弧形拐端1-1之间的间隙充满吸水膨胀材料2。为了自动调节灌溉,所述拐端1-2-1-1与大弧形拐端1-3相互配合,当土壤比较 干燥时,埋在土壤表层的渗灌管中的拐端1-2-1-1与大弧形拐端1-3相分离,管状体1内腔中的水流出来;当土壤比较潮湿时,吸水膨胀材料2吸水膨胀使得拐端1-2-1-1与大弧 形拐端1-3相闭合,管状体1内腔的水流不出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 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调节渗灌管,包括一管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1)设有一开缝处,所述开缝处填充有吸水膨胀材料(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渗灌管,包括一管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1)设有一开缝 处,所述开缝处填充有吸水膨胀材料(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节渗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1)开缝处的一 侧设有小弧形拐端(1-1),开缝处的另一侧具有包在小弧形拐端(1-1)外围的弧形包覆段 (1-2),管状体(1)内腔还设有与小弧形拐端(1-1)相对的另一大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鑫威扬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