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9787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两个安装孔内从下方分别插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防脱环;第二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第二定位部中安装有光纤头。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从交换板插入到交换孔中时,可以解决防止光纤芯链接器从交换板下方脱落的问题,对交换孔的结构要求较低,有效节省了交换板的加工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芯链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于 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 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 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 问题。针对该问题,2010年2月2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165558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 开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具有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每 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中,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 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驱动装置将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 链接器分别移到交换孔处插入其中,将未被占用的一堆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目标交换 孔处,插入其中,从而实现插入到同一个交换孔中的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光纤链接器中 的绳路光纤和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对接,达到光学连接。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实际运用中,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一个链 接器从交换板的上方插入到交换孔中,另一个链接器从交换板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这 就带来了从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的链接器的固定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固定位于交换板 下方的链接器,需要在交换孔中设置复杂的结构,以防止位于交换板下方的链接器从交换 板上脱落,而实际上当将交换孔设计成负杂的结构时,整个交换板的加工难度和成本都将 增大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在将其从下方插入到 交换孔中时不会轻易脱落,而且不需要在交换板上的交换孔中设置过于复杂的结构,有效 降低交换板的加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包括夹持部、 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设有左 右贯穿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 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所述两个安装孔内从下方分别插 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 装孔内的一端与该安装孔上方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 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防脱环;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 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 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圆柱体底部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所述小径部分为中空 圆柱体;第二定位部中安装有光纤头,所述光纤头包括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 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在第二定位部中,环形垫片和套圈置于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的 第二中空圆柱体中,并且套圈的底部与环形垫片的上表面相抵,环形垫片的下表面与插芯 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上表面与插芯的顶部在同一平 面,并且都与安装孔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面相抵,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小径 部分伸出安装孔外;所述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所述光纤 头的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圈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 的第一中空圆柱体的内径,所述环形结构的下底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 抵,所述玻璃套管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防脱环下方的一段外壁具有环形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径小于位于安装孔内的部分的外 径。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小径部分外壁具有环形凹槽。优选地,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形成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内 部瞳孔的豁口。优选地,在所述固定部的两个安装孔之间设有沿着与两个安装孔并排排列方向相 垂直的方向贯穿的定位孔,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与定位孔同一高度处并朝向所述第 一定位孔的一侧外壁设有沿定位孔的方向延伸的定位凹槽,在所述定位孔中设有定位销, 所述定位销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外壁的定位凹槽相配合,以使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 位部插入安装孔的部分固定。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空腔内壁设有对称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起部。优选地,所述夹持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在所述空腔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所述夹持部的上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夹持部的下部分的厚度,所述夹持部的下部分与所述 夹持部的上部分以及所述固定部形成凹槽状。优选地,所述光纤头伸入第二定位部的小径部分中的玻璃套管外还套设有瓷套。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从交换板插入到交换孔中时,可以解决 防止光纤芯链接器从交换板下方脱落的问题,对交换孔的结构要求较低,有效节省了交换 板的加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 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光纤芯链接器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光纤芯 链接器的主视图,图3为图1中的光纤芯链接器的侧视图,图4是图3中光纤芯链接器的 A-A向剖视图。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芯链接器包括夹持部1、固定部 2和第一定位部3a和第二定位部北。其中,夹持部1设置于固定部2的上方,固定部2的 内部设有与左右侧面贯穿的空腔,在固定部2的空腔内部可以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突起 部23,该凸起部23用于对插入该光纤芯链接器中的固定光纤的导向链起到导向作用。另外,夹持部1可以有上下两部分组成,在空腔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夹持部的 上部分Ia的厚度大于夹持部1的下部分Ib的厚度,夹持部1的下部分Ib与夹持部1的上 部分Ia以及固定部2形成凹槽状,这样可以使得机械手较方便地夹持和释放光纤芯链接ο在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并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以下分别记 为21a和21b。在安装孔21a和21b的上方分别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21al 和21bl。在安装孔21al中插入第一定位部3a,安装孔21b中插入第二定位部北。第一定位部3a为中空的筒状结构,并且朝向安装孔21a内的一端与该安装孔21a 上方的第一环形顶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设有左右贯穿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所述两个安装孔内从下方分别插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装孔内的一端与该安装孔上方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防脱环;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大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圆柱体底部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所述小径部分为中空圆柱体;第二定位部中安装有光纤头,所述光纤头包括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在第二定位部中,环形垫片和套圈置于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的第二中空圆柱体中,并且套圈的底部与环形垫片的上表面相抵,环形垫片的下表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上表面与插芯的顶部在同一平面,并且都与安装孔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面相抵,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小径部分伸出安装孔外;所述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所述光纤头的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圈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的第一中空圆柱体的内径,所述环形结构的下底面与插芯大径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所述玻璃套管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设有左右贯穿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 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 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所述两个安装孔内从下方分别插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 一定位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装孔内的一端与该安装孔上方的第一 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防脱环;所述 第二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 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大 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圆柱体底部 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所述小径部分为中空圆柱体;第二定位部中安装有光纤头,所述光纤头包括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 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在第二定位部中,环形垫片和套圈置于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的第二 中空圆柱体中,并且套圈的底部与环形垫片的上表面相抵,环形垫片的下表面与插芯大径 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上表面与插芯的顶部在同一平面, 并且都与安装孔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面相抵,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小径部 分伸出安装孔外;所述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所述光纤头的 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圈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的第 一中空圆柱体的内径,所述环形结构的下底面与插芯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贝瑞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