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芯链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于 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 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 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 问题。针对该问题,2010年2月2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165558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 开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具有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每 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中,每根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分别固定 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驱动装置将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 链接器分别移到交换孔处插入其中,将未被占用的一堆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目标交换 孔处,插入其中,从而实现插入到同一个交换孔中的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光纤链接器中 的绳路光纤和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对接,达到光学连接。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实际运用中,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设有左右贯穿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所述两个安装孔内从下方分别插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装孔内的一端与该安装孔上方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防脱环;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芯链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夹持部设置在固定部的上方,所述固定部设有左右贯穿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底部设 有两个左右并排设置的沿上下方向通透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的上方带有沿径向向内延 伸的第一环形顶部,所述两个安装孔内从下方分别插入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 一定位部为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装孔内的一端与该安装孔上方的第一 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出安装孔的部分的外壁设有环形防脱环;所述 第二定位部包括套圈、环形垫片和插芯,所述套圈包括第一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 中空圆柱体顶端并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环形顶部;所述插芯包括上下连接并且共轴的大 径部分和小径部分,所述大径部分包括第二中空圆柱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中空圆柱体底部 并沿着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底部,所述小径部分为中空圆柱体;第二定位部中安装有光纤头,所述光纤头包括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 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在第二定位部中,环形垫片和套圈置于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的第二 中空圆柱体中,并且套圈的底部与环形垫片的上表面相抵,环形垫片的下表面与插芯大径 部分的环形底部的上表面相抵,套圈的第二环形顶部的上表面与插芯的顶部在同一平面, 并且都与安装孔的第一环形顶部的下面相抵,所述插芯的大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小径部 分伸出安装孔外;所述光纤头从上至下穿过套圈和环形垫片,并伸入插芯的小径部分中;所述光纤头的 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圈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套圈的第 一中空圆柱体的内径,所述环形结构的下底面与插芯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莉,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贝瑞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