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5325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及其方法,通过接收目的编码参数及检测输入文件的编码格式,用以载入相应的编码转换表,并且根据所载入的编码转换表,将输入文件中的第一字符编码转换为第二字符编码以产生另一编码格式的输出文件,达成提高文件转码的便利性的技术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有关于一种转换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将输入文件中的第一字符 编码转换为第二字符编码以产生输出文件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而促使纸本文件迈向电子化,一般而言,要显示内含 中文字的电子文件必须具备相应的字符编码才能够正确地显示中文字,然而,由于中文 字分为两种繁体字与简体字,因此中文的字符编码也各自发展出以繁体字为主的大 五码(Big-5),以及以简体字为主的国标码(GB),甚至更有试图包含所有语言的万国码 (Unicode),而上述字符编码亦称之为电子文件的编码格式。由于中文字具有上述多种字符编码,因此当要正确显示电子文件内的中文字时, 使用者所选择的字符编码必须与该电子文件的编码格式相对应,举例来说,假设电子文件 的编码格式为大五码,那么用以显示该电子文件的字符编码亦须同为大五码,若是使用国 标码将无法正确显示该电子文件的中文字,因此如何方便地将电子文件转换为不同的编码 格式,使该电子文件能够适用在不同的字符编码环境中,便成为各家厂商亟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便有厂商提出一种根据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照表来针对所输入的电子 文件(也就是所谓的输入文件)进行繁体字/简体字的转换。不过,由于简体字包含多种 字符编码,如GBK、GB2312...等,以上述方式将输入文件转换为简体字时,无法提供使用 者选择适合的简体字的字符编码,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具有无法便利地对输入文件进行 转码的问题。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无法便利地对输入文件进行转码的 问题,因此实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遂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该系统包含编码数据库、接收模块、检测 模块、载入模块、转换模块及输出模块。其中,编码数据库用以储存编码转换表,各该编码转 换表分别记录第一字符编码及第二字符编码的对应;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输入文件及目的编 码参数,其中,输入文件为第一字符编码所组成;检测模块用以检测输入文件的编码格式, 并且将编码格式记录于来源编码参数;载入模块用以根据来源编码参数及目的编码参数选 择载入编码转换表之一;转换模块用以根据所载入的编码转换表将输入文件中的第一字符 编码转换为相应的第二字符编码;输出模块用以根据转换后的第二字符编码产生输出文 件。至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文件编码的转换方法,其步骤包括于编码数据库建立编码 转换表,各编码转换表分别记录第一字符编码及第二字符编码的对应;接收输入文件及目 的编码参数,其中,输入文件为第一字符编码所组成;检测输入文件的编码格式,并且将编码格式记录于来源编码参数;根据来源编码参数及目的编码参数选择载入编码转换表之 一;根据所载入的编码转换表将输入文件中的第一字符转换为相应的第二字符编码;根据 转换后的第二字符编码产生输出文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系统与方法如上,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接收目 的编码参数及检测输入文件的编码格式,用以载入相应的编码转换表,并且根据所载入的 编码转换表,将输入文件中的第一字符编码转换为第二字符编码以产生另一编码格式的输 出文件。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可以达到提高文件转码的便利性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的方块图。图2A及图2B为本专利技术文件编码的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输入界面的示意图。图4为应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文件转换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应用本专利技术进行文件转换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编码数据库102接收模块103检测模块104载入模块105转换模块106输出模块110更新模块300输入界面310文件路径输入区块311浏览元件320参数输入区块330转换元件331取消元件340显示区块341提示讯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 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在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文件的编码转换系统及其方法之前,先对本专利技术所自行 定义的名词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到的编码转换表是指记录第一字符编码及第二字 符编码的对应表,举例来说假设第一字符编码为大五码(Big-5)、第二字符编码为万国码 (Unicode),此编码转换表即记录所有大五码以及各自对应的万国码,如繁体字“一的大五码为“A4400以及所对应的繁体字“一〃的万国码为“4E0000,如此一来,系统进行转 换时即可根据大五码“A4400查询到对应的万国码“4E0000。特别要说明的是,不同字 符编码的对应均具有一个相应的编码转换表,如大五码与万国码、大五码与国标码、国标 码与万国码...等等均各自有相应的编码转换表。在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前,先配合图式对本专利技术 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的方块图,包含编码 数据库101、接收模块102、检测模块103、载入模块104、转换模块105及输出模块106。其 中,编码数据库101用以储存编码转换表,而且各编码转换表分别记录第一字符编码及第 二字符编码的对应,由于所述编码转换表、第一字符编码及第二字符编码皆已于前面自行 定义的名词中作说明,故在此不再作赘述。接收模块102用以接收输入文件及目的编码参数,其中,输入文件为第一字符编 码所组成,所述接收输入文件的方式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来实现,以网络传输的方式为 例假设本专利技术的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设置于网页服务端(Web krver),且应用于客户端 /服务端(Client/Server)的网络环境中,客户端可通过浏览器(browser)连线至网页服务 端,用以浏览具有文件传送及参数设定的功能的网页,并且通过该网页将储存于客户端的 文件及使用者所设定的参数传送至网页服务端,此时接收模块102将接收客户端所传送的 文件作为输入文件,以及将接收的参数作为目的编码参数。特别要说明的是,虽然此输入文 件是由第一字符编码所组成,但是亦包含文件标头(Header)等讯息,用以记录输入文件的 相关资讯,如文件大小、编码格式、建立时间、著作权讯息...等等。检测模块103用以检测输入文件的编码格式,并且将编码格式记录于来源编码参 数,其检测方式可通过输入文件的文件标头进行判断,举例来说,假设文件标头内所记录的 编码格式为大五码,则代表此输入文件的文字编码是以大五码(即第一字符编码)为基础。 检测模块103将根据检测到的编码格式记录成来源编码参数。载入模块104用以根据来源编码参数及目的编码参数选择载入这些编码转换表 其中之一。由于编码数据库101储存各种不同字符编码的对应表(即编码转换表),每一 个对应表均记录一种字符编码与另一种字符编码的对应关系,例如大五码与国标码的对 应。因此,载入模块104需根据来源编码参数与目的编码参数来选择适合的编码转换表,举 例来说,假设检测模块103所检测到来源编码参数为大五码,且接收模块102所接收到的目 的编码参数为万国码,那么载入模块104将根据这两个参数载入记录大五码(即第一字符 编码)与万国码(即第二字符编码)的对应的编码转换表。转换模块105用以根据载入模块104所载入的编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编码数据库,用以储存至少一编码转换表,各该编码转换表分别记录至少一第一字符编码及至少一第二字符编码的对应;一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一输入文件及一目的编码参数,其中,该输入文件为该些第一字符编码所组成;一检测模块,用以检测该输入文件的一编码格式,并且将该编码格式记录于一来源编码参数;一载入模块,用以根据该来源编码参数及该目的编码参数选择载入该些编码转换表之一;一转换模块,用以根据所载入的该编码转换表将该输入文件中的该些第一字符编码转换为相应的该些第二字符编码;及一输出模块,用以根据转换后的该些第二字符编码产生一输出文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编码数据库,用以储存至少一编码转换表,各该编码转换表分别记录至少一第一字 符编码及至少一第二字符编码的对应;一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一输入文件及一目的编码参数,其中,该输入文件为该些第一字 符编码所组成;一检测模块,用以检测该输入文件的一编码格式,并且将该编码格式记录于一来源编 码参数;一载入模块,用以根据该来源编码参数及该目的编码参数选择载入该些编码转换表之一;一转换模块,用以根据所载入的该编码转换表将该输入文件中的该些第一字符编码转 换为相应的该些第二字符编码;及一输出模块,用以根据转换后的该些第二字符编码产生一输出文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更包含一更新模块, 用以接收一编码转换表,并且将该编码转换表储存至该编码数据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编码格式包含大五码、万 国码、汉字内码扩展规范及汉字编码字符集其中之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编码格式的检测方式为 通过该输入文件的一文件标头进行判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编码的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出文件为通过一显示 装置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全成翁佳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