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4534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包括:移动端,指挥端和无线链路;所述移动端包括:音视频服务器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的信息采集单元;用户终端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第一检测转换单元;所述指挥端包括:网络终端,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进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网络终端,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种根据检测到的数据流码来切换无线信号的频率从而解决多阻碍物的场所中高频无线信息绕射难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也取得了迅猛发 展,无线视频传输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这对视频图像传输的宽带和实时性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随着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如OFDM技术、COFDM技 术,AD HOC技术等,它们的涌现给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OFDM技术(正交频 分复用技术)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而COFDM技术则为编码正交频分复用技 术。他们的优势在于抗衰落能力强,频率利用率高,适合高速数据传输,抗码间干扰(ISI) 能力强。目前大部分的无线音视频信号传输均采用2.4GHZ频段的高频微波通过 IEEE802. llb/g无线网卡和工作在5. 8GHZ的IEEE802. Ila无线网桥,以及其它标准如 802. Ilh,802. lli.802. Iln的传输协议。使用如频段为2. 4GHZ等高频微波采用OFDM技术进 行无线音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在无阻碍或阻碍物不多时,可以在很小的功率下完成长距离 的音视频数据的传输,且能获取良好的数据传输速率;然而,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救火现 场,和矿井,这些环境往往需要单独的工作人员携带视频音频传输设备进入其中,与外界指 挥中心保持视频或音频联系的,由于这些场所阻碍物较多的地方,高频无线微波信号(如 遵循802. 11协议的采用2. 4GHz或以上频率进行传输的无线信号)在这些具有较多阻碍物 的场所其绕射能力表现的较差,会使得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很大,直接影响了数据 的传输速率和效率;如果采用较大波长,传输频率较低的传输设备,虽然可以解决高频无线 微波信号绕射能力差的问题,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和传输效率,该设备 则需要较大发射功率;然而,即便采用大发射功率设备进行发送无线微波信号,也仍然会带 来一些缺陷,比如人长期携带处于工作中的大功率的无线发射设备,其过大的发射功率会 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由于大功率的无线发射设备会产生很大的热量,人长期携带或 背负会觉得不适。现有技术采用了几种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中国专利CN201063768Y公开了 一种矿用本安型应急救援无线音视频中继器,属无线信息接收、传输的综合装置。主要由接 收板和发射板构成,接收板由微控制器U1、射频接收电路U4、稳压芯片U5、U6、音频放大芯 片U2、视频放大电路U3等组成;发射板由微控制器U7、音频放大芯片U8、视频放大芯片U9、 射频发射电路UlO等组成。系统将所有的外围模块通过总线的方式与主控制器相连,实现 井下无线信息接收、放大和转发功能。能将井下采集到的音视频信息以无线的方式进行中 继接力的传输方法,转发至无线接收台,送入井下工控监控设备,或者利用井下工业以太网 延伸传送至地面工控机,它解决了煤矿井下抢险救灾通信中音视频信息的无线远距离中继 接力传输。中国专利CN10170763A —种矿山救援可视化无线指挥装置,包括前端设备、中继 设备、地面接收设备,前端设备可在非常低照度的情况下,捕获现场图像,实时地将视音频信号及井下参数数据经中继设备传送至地面接收设备,地面业务平台中心下载并存储井下 视频、音频和井下参数数据,实现对井下现场的动态监视和指挥。以上两专利采用的无线音 视频中继设备,虽然可以解决在具有较多阻碍物的情况下,采用低功率高频微波正常地进 行音视频数据的传输;然而,通过上述方式,决定数据传输的良好性的关键因素在于安装所 述中继器的位置,由于上述特殊地理环境的不确定性,无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和在很短的 时间内选择合适的地点来安装中继器,从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通信网络,另外, 即使预先在这些场所搭建好中继器,也有可能因为场所环境故障造成设备的损坏,无法保 证通信网络的畅通,再者,即便没有遭到破坏,也会因为增加了中继器,使得通信成本增加。而目前比较流行的AD HOC(点对点)网络技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 CN101174978A公开了一种无线AD HOC网络实时多媒体视频传输方法,包括,依路由请求选 取可用带宽满足多媒体视频传输质量要求的若干条由多个传输节点(即传输中继)形成的 路径作为主路或主和备用路径;利用主路径传输实时多媒体视频,同时当主路径失效的检 测结果切换到备用路径进行传输,虽然解决了高频无线信号绕射差,从而致使无线信号传 输慢的问题。但其在实现无线信号传输的过程中,采用了至少一个中继设备作为节点,这 样一来使得通信成本增加,同样地,由于上述特殊地理环境的不确定性,无法确保在紧急情 况下和在很短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地点来布置,从而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良好的通信网 络,另外,即使预先在这些场所搭建好传输节点,也有可能因为场所环境故障造成设备的损 坏,无法保证通信网络的畅通。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具有(较多)阻碍物较多的场所中,解决现有高频无线信号传输设备发送无线 信号绕射差,通信成本过高,高速所述无线链路无法正常搭建,以及高功率无线信号传输设 备给人体带来损伤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具有较多阻碍物的场所能够快 速地建立起高速所述无线链路,保证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又能减少无线信号给人体 带来损伤的,采用转频方式实现的低成本且安全性较高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因此,本技术的一种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包括移动端,指挥端和无线链路;所述移动端包括音视频服务器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视频信号处理和发送;信息采集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用于采集现场信息并转换成信号 发送给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用户终端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音视频服务器 单元的音视频信号,以模拟信号的方式输出;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外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设备进 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还包括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外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设备进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 单元以及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完成与所述音视频 服务器单元和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或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的数 字信号传输,并完成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 间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路径切换;所述指挥端包括网络终端,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发送数字信号;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 元进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并始终保持握手状态;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进 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第二检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网络终端,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以及 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连接,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完成与所述网络终端和所述第二 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或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的数字信号传输,并完成与所 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路 径切换;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包括:  移动端,指挥端;  所述移动端包括:  音视频服务器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视频信号处理和发送;  信息采集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用于采集现场信息并转换成信号发送给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用户终端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  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的音视频信号,以模拟信号的方式输出;  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无线链路与外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设备进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外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设备进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  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以及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完成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和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或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的数字信号传输,并完成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路径切换;  所述指挥端包括:  网络终端,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进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并始终保持握手状态;  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进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  第二检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网络终端,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连接,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完成与所述网络终端和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或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的数字信号传输,并完成与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路径切换;  其中,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路径切换具体为所述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和第二检测转换单元分别对两者间的传输码流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包括 移动端,指挥端;所述移动端包括音视频服务器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音视频信号处理和发送; 信息采集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用于采集现场信息并转换成信号发送 给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用户终端单元,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 的音视频信号,以模拟信号的方式输出;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无线链路与外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设备进行高频无 线信号传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外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设备进行低 频无线信号传输;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音视频服务器单元,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 以及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完成与所述音视频服务 器单元和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或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的数字信 号传输,并完成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所 述数字信号传输路径切换; 所述指挥端包括网络终端,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进 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并始终保持握手状态;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通过所述无线链路与第一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进行低 频无线信号传输;第二检测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网络终端,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以及所述 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连接,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完成与所述网络终端和所述第二高频 无线信号传输单元或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的数字信号传输,并完成与所述第 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间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路径切 换;其中,所述数字信号传输路径切换具体为所述第一检测转换单元和第二检测转换单元 分别对两者间的传输码流进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 传输单元为第一高频网桥和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为第二高频网桥,所述第一检 测转换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所述传输码流的第一检测子单元和与之连接的用于发出所述第 一切换指令和所述第三切换指令的第一转换子单元,所述二检测转换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所 述传输码流的第二检测子单元和与之连接的用于发出第二切换指令和第四切换指令的第 二转换子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 传输单元包括第一低频无线信号发射单元,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包括第二低频无线信号接收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还包括将低 频无线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的,独立的低频无线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指挥端还包括接 收模拟信号并以无线信号发出的,独立的低频无线信号发射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无线信号 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一低频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所述第二低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二 低频无线信号发射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为 无线微波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音视频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频无线信号 传输单元是传输频率为2. 4GHZ,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并且支持IEEE802. 11传输协议的 第一高频网桥,所述第二高频无线信号传输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厚瑗范建新杨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惟泰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