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景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0327 阅读:6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景墙,由钢板构成主要框架,内侧与墙体通过连接固定,外侧挂接以大理石胶粘合的上水石墙,上水石墙外侧上端布置溢水槽,由循环水泵通过输水管将水送至溢水槽,向上水石墙喷淋水体,墙下端设置与钢板一体化的水池,水池外侧为木质挡水台,水池底部布置循环水泵,泄水管,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发挥上水石优良的吸水性,幕墙所占空间小,与空气接触面大,能维持墙体潮湿,发挥其散发湿气、自然降温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水石水景墙不必保证持续的水流,墙体不需清洁,降低了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上水石石材建造的水景墙,具体是指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旦掉 足I回o
技术介绍
水对提升居住品质作用非浅,适当的水景构造,能起到丰富空间环境和调节小气 候的作用,增强居住的舒适感。同时,水还是生态环境中最有灵性、最活跃的因素,将水、绿 色植物等有机融合,会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如专利02249860. 5 “一种景观式中央空调 冷却系统”就将假山、喷泉或水幕墙作为换热装置的组成部分。但家居水景营造中,喷泉、假山等水景,所占空间较大,而且溅水可能造成家具损 坏,在水质发生问题时也造成一定的干扰。水幕墙则被广泛运用于水景营造中。按材质分 类,目前的水幕墙主要是玻璃水幕墙和山石水幕墙,它们各自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玻璃水 幕墙的优点是剔透,加上灯光后,晚上更是流光溢彩、绚丽缤纷。但由于玻璃材质本身和地 区水质的影响,特别是一旦水质偏硬,玻璃水幕墙就容易产生水垢。即使采用了循环过滤系 统,也只能维持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几个月时间,因此维护成本较高。相比之下,山石水幕墙取材广阔,从大理石、卵石、砾石皆可采用,后期维护成本较 低。但目前的山石水幕墙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旦水流停止,单纯的石幕墙的形式显得过于单 调;目前所采用的石材也易给人较生硬、难以接近的感觉。此外,目前水幕墙制作中,防水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增添了不必要的成 本。上水石在水景营造上是一种特别优秀的材料。上水石又称吸水石,具有众多优点。 首先,石体中分布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有的互相穿连通气,小的洞穴如气孔,因此 其吸水性极。若将其底端入水,可快速吸至顶端。在上水石上的洞穴中,填上泥土可植花草。 而且吸水后的上水石可以散发湿气,有湿润环境的作用。此外,上水石易于造型,由于暄而 脆,可随意凿槽、钻洞、雕刻出心中理想的形象。而且上水石分布广泛,十分经济。目前上水石主要运用于盆景假山中。但这种形式所占空间较大,对于居住空间较 小的家庭,难以采用。此外,散发湿气、自然降温的效率取决于上水石的外露面积,而假山与 空气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效率不够高。综上所述,目前的水景营造方式中,未能充分发挥上水石的优点。盆景、假山方式 占体积过大,且效率不高;而上水石也尚未在水幕墙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利用上水石制作生态水景墙,可运用于家庭等 空间中,能充分发挥上水石的特点,营造绿色、生态、自然的水景墙景观,而且采用框架式整 体结构,从而解决了防水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3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景墙,由钢板构成主要框架,内侧与墙体通过连接固定,外侧挂 接以大理石胶粘合的上水石墙,上水石墙外侧上端布置溢水槽,由循环水泵通过输水管将 水送至溢水槽,向上水石墙喷淋水体,墙下端设置与钢板一体化的水池,水池外侧为木质挡 水台,水池底部布置循环水泵,泄水管,进水管。钢板、水池构成整体,可直接放置于地板上。钢板通过膨胀螺栓与墙体固定,焊接布置托架接预制干挂件。水池中的水经循环水泵,通过DN20输水管到达上部溢水槽,当水量超过水槽深度 后,从溢水口溢出,向上水石墙喷淋水体。上水石可切割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切割厚度为10-20厘米。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优点包括充分发挥上水石优良的吸水性,幕墙所 占空间小,与空气接触面大,能维持墙体潮湿,发挥其散发湿气、自然降温的作用;由于上水 石材质较轻,对地面增加的负荷较轻,不需要对地板进行额外的加固处理;本技术为一 个整体结构,所以地面不需做额外的防水处理;可利用上水石间空隙,以及在石体上凿孔, 种植绿色植物,上水石上也易于形成青苔,很快就能形成生态型绿色水景。而且此种上水石 水景墙不必保证持续的水流,墙体不需清洁,降低了维护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溢水槽做法详图 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详图;图4为本技术上水石拼接形式一;图5为本技术上水石拼接形式二。图号说明1墙体2溢水槽3上水石墙4钢板5循环水泵6泄水管7进水管8地板9DN20输水管10水池11挡水台12钢板内外侧13上水石上种植的绿色植物2-1溢水口2-2溢水槽2-3进水管12-1墙体12-2厚钢板12-3膨胀螺栓12-4托架12-5预制干挂件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景墙,参照图1所示,由钢板4构成主要框架,内侧与墙体连接 固定,外侧挂接上水石墙3,配合图3所示,厚钢板12-2通过膨胀螺栓12-3与墙体12-1固 定,根据石材位置,焊接布置托架12-4,接预制干挂件12-5,在其上可挂接上水石墙3。上水 石之间通过大理石胶粘合,然后挂在预制干挂件上12-5。上水石墙3的外侧上端布置溢水槽2,由循环水泵5通过输水管9将水送至溢水槽42,配合图2所示,水由DN20进水管2-3到达上部溢水槽2_2,当水量超过水槽深度后,会从 溢水口 2-1溢出,向上水石墙喷淋水体。上水石墙3下端设置与钢板4 一体化的水池10,承接上水石墙3上流下的水体。水 池10外侧为木质挡水台11,防止水花溅出。水池10内平时可储存一定量的水体,因此可种 植水生植物,还可养殖观赏鱼类。水池10底部布置循环水泵5,以向溢水槽2中输送水体。 为保证循环水体的水质,在水池10中设置泄水管6,直接连接建筑雨水管。在水质不佳时, 循环水泵5停止工作,通过泄水管6将水池10中水体全部排出,然后关闭泄水管6,通过与 家庭自来水管相连接的进水管7向水池10中注入清洁水体。钢板4、水池10等构成整体,可直接放置于地板8上,移动较方便,且水池10不需 做专门的防水处理。由于上水石墙3易于加工,可切割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图4所示的的条石形,以 及图5所示的多边形,切割厚度为10-20厘米,以保证其强度和造景效果。为形成较好的视 觉效果,可以某一形状为主,间杂某些变化。上水石墙3之间不需要拼合严密,可利用上水 石间空隙,以及在石体上凿孔,种植浅根性湿生植物13。由于上水石墙3良好的吸水性,水池10中的水体以及溢水槽2中喷淋的水体,将 使整个上水石墙3保持湿润状态,很快就能生长出绿色苔藓及其他植物,从而形成良好的 效果。不必像一般的水幕墙一样,需要维持稳定的水流。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 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景墙,其特征在于:由钢板构成主要框架,内侧与墙体通过连接固定,外侧挂接以大理石胶粘合的上水石墙,上水石墙外侧上端布置溢水槽,由循环水泵通过输水管将水送至溢水槽,向上水石墙喷淋水体,墙下端设置与钢板一体化的水池,水池外侧为木质挡水台,水池底部布置循环水泵,泄水管,进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景墙,其特征在于由钢板构成主要框架,内侧与墙体通过连接固定,外侧挂接以大理石胶粘合的上水石墙,上水石墙外侧上端布置溢水槽,由循环水泵通过输水管将水送至溢水槽,向上水石墙喷淋水体,墙下端设置与钢板一体化的水池,水池外侧为木质挡水台,水池底部布置循环水泵,泄水管,进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水石生态水景墙,其特征在于钢板、水池构成整体, 可直接放置于地板上。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孔坚宋本明孔详斌李宏丽孟亚凡孟繁鑫梁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