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一擎专利>正文

胡琴或三弦或琵琶或柳琴或小提琴的变径琴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9017 阅读:291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胡琴或三弦或琵琶或柳琴或小提琴的变径琴轴。由手柄部分、插入琴体部分和绕弦部分构成,主要特征在于:绕弦部分的截面直径小于插入琴体部分的截面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琴轴的琴弦音高和稳定性,使琴弦调音容易精准,使琴的音调调试省时省心,调好的弦也不易跑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胡琴或三弦或琵琶或柳琴或小提琴的琴轴,特别是一种胡琴 或三弦或琵琶或柳琴或小提琴的变径琴轴。
技术介绍
琴轴是各种弦乐器中调整音调高低的主要配件。现有的琴轴由手柄部分,插入琴 体部分和绕弦部分构成,琴轴利用插入琴体部分与琴体孔的摩擦力固定在琴体上,调音时 转动手柄部分,使绕弦部分也同轴旋转,从而改变琴弦的张力,用来调节琴弦的音高,并在 琴轴静止时使琴弦不松动。由于现有的琴轴的绕弦部分和插入琴体部分基本上是等径的圆柱体,因而有如下毛病①调音精准较难,虽然有些琴使用了微调,但胡琴的微调易损琴弦,而且有些乐器还不好装微调,有些琴用蜗轮蜗杆组合的金属琴轴,调音虽方便了,但也有跑音现象;(I)琴轴容易突然松弦,偶尔碰一下就松了弦,又要重新调音,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音精准、不容易松弦的用于胡琴或三弦或琵琶 或柳琴或小提琴的变径琴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胡琴或三弦或琵琶或柳琴或小提琴的变径琴轴, 由手柄部分、插入琴体部分和绕弦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绕弦部分的截面直径小于插入琴 体部分的截面直径。所述的绕弦部分与插入琴体部分的截面直径比为0. 8 — 0. 5。由于绕弦部分的截面直径小于插入琴体部分的截面直径,调弦时,绕弦部分外圆 的变化相对插入琴体部分外圆的变化要小,因而容易调准,同时,插入琴体部分的摩擦力大 于琴弦的拉力,琴弦不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中1、手柄部分;2、插入琴体部分;3、绕弦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手柄部分1,插入琴体部分2,绕弦部分3构成,插入 琴体部分2的截面直径为10mm,绕弦部分3的截面直径为8mm,其绕弦部分与插入琴体部分 的截面直径比为0.8。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手柄部分1,插入琴体部分2,绕弦部分3构成,插入 琴体部分2的截面直径为12mm,绕弦部分3的截面直径为6mm,其绕弦部分与插入琴体部分的截面直径比为0.5。 从以上实 施例可知,由于插入琴体部分的截面直径大于绕弦部分的截面直径,当 转动琴轴时,插入琴体部分的外圆所转动的距离要比绕弦部分外圆所转动的距离要大,即 琴弦的转动长度要小,这样琴弦就易调谁了。同理,当琴轴静止时,小直径的绕弦部分外切 线受琴弦拉力要小于插入琴体部分外切线的摩擦力,因而琴弦不易松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胡琴或三弦或琵琶或柳琴或小提琴的变径琴轴,由手柄部分、插入琴体部分和绕弦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绕弦部分的截面直径小于插入琴体部分的截面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一擎
申请(专利权)人:谢一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4年12月12日 22:18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汉族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