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414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降低产生噪音的机率的升降机构,包括外壳、齿条、内壳及定位结构。外壳具有轨道。齿条配置于轨道内而沿轨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内壳滑设于轨道且具有挡墙,从内壳的表面延伸出。定位结构配置于挡墙与齿条之间。定位结构包括主体、弹性件及滚轮。主体滑设于内壳。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且弹性件的另一端承靠于挡墙。滚轮枢设于主体且与齿条接触。内壳借由滚轮与齿条的卡合而定位于轨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升降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齿条定位的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升降机构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举例而言,其可用于相机或投影机的脚架。使用者可借由升降机构调整脚架的长度,而将相机或投影机定位于特定高度。一般而言,升降机构可包括具有轨道的外壳及滑设于轨道的内壳。当使用者将内壳沿轨道滑动至特定位置时,内壳可定位于轨道。详言之,轨道可配置有齿条且内壳可配置有定位结构,以借由定位结构与齿条的卡合而将内壳定位-F轨道。定位结构与内壳之间可配置有弹性件,当内壳相对外壳滑动时,卡合于齿条的定位结构可借由弹性件的弹性变形而顺利地相对齿条移动。然而,当定位结构相对齿条移动时,定位结构与齿条之间的磨擦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音,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可降低产生噪音的机率。本技术提出一种升降机构,包括外壳、齿条、内壳及定位结构。外壳具有轨道。齿条配置于轨道内而沿轨道的延伸方向延伸。内壳滑设于轨道。内壳具有挡墙,从内壳的表面延伸出。定位结构配置于挡墙与齿条之间。定位结构包括主体、弹性件及滚轮。主体滑设于内壳。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主体,且弹性件的另一端承靠于挡墙。滚轮枢设于主体且与齿条接触。内壳借由滚轮与齿条的卡合而定位于轨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挡墙实质上平行于齿条的延伸方向。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壳更具有两侧壁,从内壳的表面延伸出而定义出滑槽,其中挡墙位于滑槽远离齿条的一端,且主体滑设于滑槽。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侧壁实质上相互平行。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挡墙实质上垂直于两侧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侧壁实质上垂直于齿条的延伸方向。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侧壁邻近齿条的一端具有限位延伸部,与主体形成结构性干涉。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为弹簧。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体具有凸柱,且弹簧套设于凸柱。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升降机构具有配置于内壳的滚轮。当内壳在轨道内相对外壳滑动时,与齿条接触的滚轮会以滚动的方式相对齿条移动,而可降低其与齿条因磨擦而产生噪音的机率。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外壳及齿条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内壳及定位结构的立体图。图4A及图4B为图1的升降机构的作动示意图。图5为图1的升降机构应用于脚架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50:脚架60:物件100:升降机构110:外壳112:轨道120:齿条130:内壳 132:挡墙134:表面136:侧壁136a:限位延伸部138:滑槽140:定位结构 142a:凸柱 146:滚轮144:弹性件 D:延伸方向142:主体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外壳及齿 条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内壳及定位结构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 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00包括外壳110、齿条120、内壳130及定位结构140。外 壳110具有轨道112。齿条120配置于轨道112内而沿轨道112的延伸方向延 伸。内壳130滑设于轨道112且具有挡墙132。挡墙132从内壳130的表面134 延伸出。定位结构140配置于挡墙132与齿条120之间。定位结构140包括主 体142、弹性件144及滚轮146。主体142滑设于内壳130。弹性件144的一端 连接于主体142,且弹性件144的另一端承靠于挡墙132。滚轮146枢设于主 体142且与齿条120接触。内壳130借由滚轮146与齿条120的卡合而定位于 轨道112。图4A及图4B为图1的升降机构的作动示意图。图4A绘示为滚轮146卡 合于齿条120时的状态,其中弹性件144借由弹性力而将滚轮146顶向齿条120, 以维持滚轮146与齿条120之间的卡合。图4B绘示为滚轮146相对齿条120 滑动而暂时解除与齿条之间的卡合的状态,其中弹性件144因受到挤压而产生 弹性变形。图5为图1的升降机构应用于脚架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使用者可调整 脚架50的长度而将物件60定位于特定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物件60例如是 相机。内壳130与外壳110的相对滑动可改变脚架50的长度。请参考图l,当 使用者在调整图4中的脚架50的长度时,内壳130会相对外壳110滑动。由 于与齿条120接触的滚轮146会以滚动的方式相对齿条120移动,故可降低因 磨擦而产生噪音的机率。此外,相较于现有升降机构的定位结构与齿条相互磨 擦而相对移动,本实施例的滚轮"6及齿条120以滚动的方式相对移动,可使 移动过程更为顺畅。5请参考图1,详言之,内壳130更具有两侧壁136。侧壁136从内壳130 的表面134延伸出而定义出滑槽138,其中挡墙132位于滑槽138远离齿条120 的一端,且主体142滑设于滑槽138。定位结构140在图4A及图4B所绘示的 两种状态转换的过程中,主体142会在滑槽138内滑动。更详细而言,在本实 施例中,挡墙132实质上平行于齿条120的延伸方向D且实质上垂直于两恻壁 136。两侧壁136实质上相互平行且垂直于齿条120的延伸方向D。请参考图l,侧壁136邻近齿条120的一端具有限位延伸部136a。限位延 伸部136a用以与主体142形成结构性干涉,以避免主体142的晃动。此外,在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4为弹簧,且可借由套设于主体142的凸柱142a的方式 而被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升降机构具有配置于内壳的滚轮。当内壳在轨道 内相对外壳滑动时,与齿条接触的滚轮会以滚动的方式相对齿条移动,而可降 低其与齿条因磨擦而产生噪音的机率,并使内壳与外壳相对移动的过程更为顺 畅。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 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具有一轨道;一齿条,配置于该轨道内而沿该轨道的延伸方向延伸;一内壳,滑设于该轨道,其中该内壳具有一挡墙,从该内壳的一表面延伸出;一定位结构,配置于该挡墙与该齿条之间,该定位结构包括一主体,滑设于该内壳;一弹性件,其中该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该主体,且该弹性件的另一端承靠于该挡墙;以及一滚轮,枢设于该主体且与该齿条接触,其中该内壳借由该滚轮与该齿条的卡合而定位于该轨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挡墙实质上平行于该齿条的延伸方向。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内壳更具有两侧壁,从该内壳的该表面延伸出而定义出一滑槽,其中该挡墙位于该滑槽远离该齿条的一端,且该主体滑设于该滑槽。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两侧壁实质上相互平行。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挡墙实质上垂直于该两侧壁。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两侧壁实质上垂直于该齿条的延伸方向。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侧壁邻近该齿条的一端具有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具有一轨道;    一齿条,配置于该轨道内而沿该轨道的延伸方向延伸;    一内壳,滑设于该轨道,其中该内壳具有一挡墙,从该内壳的一表面延伸出;    一定位结构,配置于该挡墙与该齿条之间,该定位结构包括:    一主体,滑设于该内壳;    一弹性件,其中该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该主体,且该弹性件的另一端承靠于该挡墙;以及    一滚轮,枢设于该主体且与该齿条接触,其中该内壳借由该滚轮与该齿条的卡合而定位于该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祥黄光鹏
申请(专利权)人: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