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手机导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8160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手机导风结构,包括一导风壳体、一进风口、一出风口、一加热装置、一进风装置及一导流通道;该进风装置具有一旋转轴心,且该旋转轴心的一端设有一进风扇叶;该烘手机导风结构的特征在于,该导流通道包括一与该进风口相通的进风流道,一与该进风流道相通的弯曲流道,以及一端连通该弯曲流道而另一端与该出风口相通的出风流道,其中,该出风流道与该进风装置的旋转轴心平行并列,且设于旋转轴心的进风扇叶与该出风口在相同侧;借此减小体积而降低成本,并获得最佳的加热速率而提高烘干效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烘干设备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专为烘干 手部水分而提供的烘手才几结构。
技术介绍
烘手机常用于盥洗室中,为辅助使用者于洗手后将手部烘干的 一种用具。常见的煤手才几均具有一马达与一加热才几构,通过马达吸 耳又空气,再经由加热才几构加热后,产生一强力热风,用以4非除或烘 干残留于使用者手部的水分。然而,烘手机工作时,相对擦手纸必须耗费时间与电能,因此 如何提高烘手效率以降低能源耗损,成为业者最大的课题之一。提高烘手效率的方式,不外乎是提高启动马达的功率,以提供更强力的风压来排除使用者手部的水分;另一种方式则是提高加热机构的 功率,增高自烘手机吹出风的温度,从而更容易烘干水分。大多数 的设计不常着重于热风流道在烘手机内部的稳定性,而有出风效率 不高的问题。较佳的烘手机流道能以较高的出风效率,在较短时间内排除或 烘干4吏用者手部的水分。因此,烘手枳J吏用时间的长短,不^U'文关 4吏用者使用的方i"更性,更4文关能源利用的最大效益。进一步而言, 若能将马达抽取的空气,妥善转换成有效出风量的话,将可大幅降 低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常见的烘手机,不管是开槽型或是壁嵌型,如中 国台湾专利公告第1266629号的"手干燥装置"、中国台湾专利公告 第254101号的"多功能烘干机,,或美国专利第7,039,301号,均很 少着重于机身体积,因此大多数的烘手机体积较大。如此,会因使 用环境、空间大小而限制了供手机的应用范围与4罢^殳方式。因此, 需要一体积寿交为迷你轻巧,出风效率高的烘手才几,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该烘手才几导风结构整体的体 积而降低物料成本;而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使气流获得最 佳的加热速率而提高烘干效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烘手机导风结构,其包 括一形成有导流通道的导风壳体、设于该导风壳体且与该导流通道 相通的一进风口及一出风口、 一设于该导风壳体内的加热装置、以 及一设于该导风壳体内的进风装置,该进风装置具有一旋转轴心, 且该旋转轴心一端设有一进风扇叶,其特征在于,该导流通道包括 一容i殳该进风装置且与该进风口相通的进风流道、 一容i殳该加热装 置且与该进风流道相通的弯曲流道、以及一端连通该弯曲流道而另 一端与该出风口相通的出风流道;其中,该出风流道与该进风装置 的旋转轴心平行并列,且设于旋转轴心的进风扇叶与该出风口在相 同侧。根据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较于已知技术具有下列有益 效果一、由于该出风流道与该进风装置的旋转轴心平4亍并列,因而 降低了该导风壳体的高度,可实质减小该烘手机导风结构整体的体二、由于该出风流道与该进风装置的旋转轴心平行并列,且设 于旋转轴心的进风扇叶与该出风口在相同侧,即表该进风口与该出 风口相邻,当所述烘手才几启动时,该进风口可持续吸入该出风口排 出的热气流,可借此获得最佳的加热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烘手机导风结构的导风壳体的外观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烘手机导风结构的上一见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烘手机导风结构的下i见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烘手机导风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的烘手机导风结构的气流模拟图; 图6为本技术的烘手机导风结构的仰3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同时参阅图1~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烘手机导风 结构的导风壳体外观、上视立体分解、下视立体分解及剖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烘手才几导风结构1包括一导风壳体2、 一进 风口 3、 一出风口 4、 一加热装置5及一进风装置6。其中,该导风 壳体2内部形成有一导流通道7,且该加热装置5及该进风装置6 分别i殳置于该导风壳体2的导流通道7内;而该进风口 3及该出风口 4设置于该导风壳体2的导流通道7两端,并与该导流通道7相 连通;因此当该进风装置6启动时,外部气流可经由该进风口 3流 入该导风壳体2内的导流通道7,而流经该加热装置5后,再自该 出风口 4 5克出。如图所示,优选实施例中,该导流通道7还包括一容设该进风 装置6且与该进风口 3相通的进风流道71, 一容设该加热装置5且 与该进风流道71相连通的弯曲流道72,以及一端连通于该弯曲流 道72而另一端连通于出风口 4的出风流道73;当该进风装置6启 动时,外部气流进入该导流通道7时,可^f吏其依次流经该进风流道 71、该弯曲流道72及该出风流道73。另外,该进风装置6设置于 该进风流道71内JM立于该进风口 3的一侧,而该进风装置6具有 一旋转轴心61,且该旋:转轴心61靠近该进风口 3的一端i殳有一进 风扇叶62。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进风流道71与该出风流道 73均呈中空圓柱状为佳,且该进风装置6的旋转轴心61与该出风 流道73平行并列设置为佳;而本实施例中,该进风扇叶62设于该 S走專争轴心61的下端靠近该进风口 3处,即与该出风口 4在相同侧 为佳。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该弯曲流道72略呈U型,而该 弯曲流道72 —端连通于该进风流道71 ,另 一端则与该出风流道73 相通。另外,由于该出风流道73与该旋转轴心61平4亍并列,即如 图中所示,该进风扇叶62设置于该旋转轴心61的位置,是与该出 风口4在相同侧,即为靠近该进风口 3的一侧,4吏该出风口4与该 进风口3可较为接近;当然,该出风口 4也有可能再延伸转向来实 施,使该出风口 4与该进风口 3更为4妻近或更为偏离;也就是i兌, 该出风口 4与该进风口 3的开口方向以相同为佳,^旦不局限于此。 此外,该出风流道73与该启动马达的旋转轴心61的距离,不大于 该加热装置5与该旋转轴心61的距离为佳,即该出风流道73位于该加热装置5与该进风装置6之间,4交佳的位置为i殳置于该进风流 道71外缘旁,但也不局限于此。由于该出风流道73的长度必须足 够,才能4寻通过在该弯曲流道72内的力口热装置5力口热而造成紊流 的热气流适当地导引平顺;因此,在必须如此长的出风流道73下, 若再加上须设置进风装置6的进风流道71的长度,则该进风流道 71若在该出风流道73上方垂直设置的高度,或该进风流道71若在 该出风流道73侧边水平设置的宽度,皆比该进风流道71在该出风 流道73侧边垂直i殳置(即本技术所提出"该出风流道73与该 进风装置6的旋转轴心61平行并列"的技术手段。)的高度或宽度 还要高或宽,主要是因为该进风装置6的旋转轴心61的长度加上 进风口3的长度,大于该进风装置6的宽度所致;如此,本实用新 型可实质减小该烘手机导风结构最后在整体外观上包裹壳体的体 积,4更可排除额外的结构尺寸而有效地达到降^氐物并牛成本的目的; 另夕卜,该出风口4朝下,正符合使用者4吏用时的位置,因此不需要 再加装额外的导风组件(图中未示),便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本 技术的进风口 3另设有一导流叶片31,该导流叶片的多个外缘 呈相同f瓜状且曲f瓜方向与该进风扇叶62的曲《瓜方向坤目反,该导流 叶片31可有效降低风切所产生的噪音并提高进风量。请参阅图5,为气流流经该导流通道7的才莫拟图。当该进风装 置6开始进风时,外部的气流会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烘手机导风结构,包括一形成有导流通道(7)的导风壳体(2)、设于所述导风壳体(2)且与所述导流通道(7)相通的一进风口(3)及一出风口(4)、一设于所述导风壳体(2)内的加热装置(5)、以及一设于所述导风壳体(2)内的进风装置(6),所述进风装置(6)具有一旋转轴心(61),且所述旋转轴心(61)的一端设有一进风扇叶(6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7)包括一容设所述进风装置(6)且与所述进风口(3)相通的进风流道(71)、一容设所述加热装置(5)且与所述进风流道(71)相通的弯曲流道(72)、以及一端连通所述弯曲流道(72)而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4)相通的出风流道(73);其中,所述出风流道(73)与所述进风装置(6)的所述旋转轴心(61)平行并列,且设于所述旋转轴心(61)的所述进风扇叶(62)与所述出风口(4)在相同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甚珍
申请(专利权)人:和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