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6811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包括灯座和设在灯管上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下表面与灯管端部的管面连接,连接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导电的金属针,灯座的下表面中设有定位连接体的定位槽,定位槽中设有连接电源的导电体与金属针接触连接,在定位槽与连接体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将连接体卡定在定位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变荧光灯管的安装方式,在保证灯管固定和电路导通的同时,简化固定结构,使安装更方便,而且不阻挡灯管发光源,不会形成暗区,提高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灯配件,特别是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
技术介绍
一般荧光灯管的安装方式大都采用灯管两端的金属针分别轴向插入灯座的安装 孔中来实现固定并通过金属针与灯座中的导电片接通电源,这样的安装结构在安装时需要 将金属针对准安装孔,而灯管一般都在使用过程中烧坏,即在夜晚或阴天光线昏暗时,这时 采用这种结构的灯管在更换时更加麻烦。另外由于荧光灯管的两端都被包裹,两端光源被 阻挡,造成荧光灯管的光线照射出来后产生投影,所以感觉灯光中会有阴影,这样不仅影响 用户的视觉感受,时间久了还可能影响用户的视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无暗区灯管接头,改 变荧光灯管的安装方式,在保证灯管固定和电路导通的同时,简化固定结构,使安装更方 便,而且不阻挡灯管发光源,不会形成暗区,提高照明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包括灯 座和设在灯管上的连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下表面与灯管端部的管面连接,连接 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导电的金属针,灯座的下表面中设有定位连接体的定位槽,定位槽中设 有连接电源的导电体与金属针接触连接,在定位槽与连接体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将连接体卡 定在定位槽中。进一步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在定位槽两侧的弹性卡位片和设在连接体侧面的 卡位槽,弹性卡位片与卡位槽卡接并将连接体夹紧卡定。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位片的截面形状为齿形I,卡位槽的截面形状为与齿形I配 合的齿形II。制作简单,卡接可靠。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槽的长度不小于弹性卡位片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的前部设有嵌槽,所述导电体设在嵌槽中,金属针嵌入嵌槽 中与导电体接触。不用在更换灯管时进行对准,直接将灯管上连接体按入定位槽后,金属针 就与导电体良好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体为设在嵌槽两侧面上的金属片。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的中部向外凸出。加强金属片与金属针之间的接触效果,保 证接触良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根据荧光灯管的安装习惯,安装好的 灯管的背面发出的光利用率不高,因此将连接体接在灯管端部的管面上,在安装时连接体 所在的位置自然成了灯管的背面,这样不阻挡灯管正面的光线,不会形成暗区;利用弹性卡 位片将连接体卡定在灯座中,安装方式简单,固定效果可靠,省去在更换灯管时去对准金属 针与灯座上的安装孔的时间和精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仰视图(连接体未接灯管);图2为灯座的仰视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连接体的右视图;图5为图4中B向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包括灯座 1和设在灯管3上的连接体2,连接体的下表面与灯管端部的管面连接,连接体的前端面上 设有两根导电的金属针21,灯座的下表面中设有定位连接体的定位槽11,定位槽中设有连 接电源的两片导电体12与金属针接触连接,在定位槽与连接体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将连接 体卡定在定位槽中。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在定位槽两侧的弹性卡位片13和设在连接体侧 面的卡位槽22,弹性卡位片与卡位槽卡接并将连接体夹紧卡定。定位槽的前部设有两个嵌 槽14,两片导电体分别设在嵌槽中,两根金属针分别嵌入嵌槽中与导电体接触。上述实施例中,弹性卡位片的截面形状为齿形I,卡位槽的截面形状为与齿形I配 合的齿形II,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其他配合的形状,卡位槽的长度不小于弹性卡位片的宽度, 这是在生产过程要保证的工艺,避免安装时出现位置干涉。另外导电体为设在嵌槽两侧面上的金属片,金属片的中部向外凸出,由于金属片 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在同一嵌槽中的两片金属片中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金属针的直径,这样 在连接体装入定位槽后,金属针被金属片夹住从而能与金属片保持良好接触。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 专利技术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定 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包括灯座⑴和设在灯管⑶上的连接体O),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体的下表面与灯管端部的管面连接,连接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导电的金属针(21), 灯座的下表面中设有定位连接体的定位槽(11),定位槽中设有连接电源的导电体(12)与 金属针接触连接,在定位槽与连接体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将连接体卡定在定位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在 定位槽两侧的弹性卡位片(1 和设在连接体侧面的卡位槽(22),弹性卡位片与卡位槽卡 接并将连接体夹紧卡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位片的截面 形状为齿形I,卡位槽的截面形状为与齿形I配合的齿形II。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槽的长度 不小于弹性卡位片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前部设有 嵌槽(14),所述导电体设在嵌槽中,金属针嵌入嵌槽中与导电体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设在嵌槽 两侧面上的金属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中部向外 凸出。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包括灯座和设在灯管上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下表面与灯管端部的管面连接,连接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导电的金属针,灯座的下表面中设有定位连接体的定位槽,定位槽中设有连接电源的导电体与金属针接触连接,在定位槽与连接体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将连接体卡定在定位槽中。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变荧光灯管的安装方式,在保证灯管固定和电路导通的同时,简化固定结构,使安装更方便,而且不阻挡灯管发光源,不会形成暗区,提高照明效果。文档编号F21V21/002GK102042569SQ20101050256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朱建斌 申请人:浙江三晶照明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暗区灯管接头,包括灯座(1)和设在灯管(3)上的连接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下表面与灯管端部的管面连接,连接体的前端面上设有导电的金属针(21),灯座的下表面中设有定位连接体的定位槽(11),定位槽中设有连接电源的导电体(12)与金属针接触连接,在定位槽与连接体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将连接体卡定在定位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晶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