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正荣专利>正文

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8137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由高速曳引机、驱动曳引机、软配重、智能平衡控制器、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左对重箱、右对重箱、限位理带机构、左轿厢、右轿厢、钢丝绳、左称重信号电缆、右称重信号电缆、电机电缆、电源电缆、高速曳引轮电动机和驱动电动机组成,由于电梯轿厢与对重是智能自动补偿平衡,使得双轿厢双配重的设计成为可能,在一套轿厢上行时另一套下行顺向带客,实现了一机双用,运载效率提高一倍,通过控制作为单、双设定灵活使用,达到高效与节能的目标,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通过结构形式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安全更可靠、多功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控制灵活等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属于起重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业内公知的节能电梯,包括无机房电梯和节能型小机房电梯。所谓节能的主 要特征就是电梯采用节能型电梯的主机(永磁同步)与技术(变频调速、空载上行再生发 电反馈)以及采用节能型井道设计。 目前节能电梯基本结构曳引机牵引曳引轮上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 轿厢(载客或载货)和对重,在各自的轨道上升降运行。 一套固定重量的对重与轿厢的平 衡系数40% -50% 。因此,只有轿厢的载重是额定载重量的50% (轿厢的总重量与对重相 等时),电梯曳引机的电机功耗最低,实际应用中这种机率几乎没有。如配用安装14人的 电梯,平常载客0-6人或8-14人都属于偏载,上上下下中不知不觉浪费了可观电费。 我们知道升降机的主要能耗的多少,来源于电梯装载(乘客或货物)后的轿厢与 对重重量之比。因此,打破轿厢与对重现有的固定模式这一瓶颈,就会实现节能。结构节能 在电梯行业一直是一个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可构成快速、节能的平衡 方式,可移动的软配重,双曳机、双对重、双轿厢和双称重装置建立的智能全平衡系统,以解 决现有电梯节能技术的不足。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由高速曳引机、驱动曳引机、软配重、智能平衡控制器、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左对重箱、右对重箱、限位理带机构、左轿厢、右轿厢、钢丝绳、左称重信号电缆、右称重信号电缆、电机电缆、电源电缆、高速曳引轮电动机和驱动电动机组成,软配重是一种额定重量(长度)额定节距的软带或软绳,它的左端通过限位理带机构以叠加的形式堆放在左对重箱内,右端与左端相同的形式堆放于右对重箱内,中间部分悬挂于高速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左轿厢和右轿厢的顶端与钢丝绳的结合处,分别安装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钢丝绳中间部分悬挂在驱动曳引轮上,左称重信号电缆和右称重信号电缆与智能平衡控制器连接,电源电缆经过智能平衡控制器控制后与高速曳引轮电动机连接,可安装任意位置的设定开关与智能平衡控制器连接,补偿带的两端分别与左对重箱、右对重箱底部连接,中间部分兜挂涨紧轮,涨紧轮安装于电梯井道壁底部,左轿厢与左对重箱并接,右轿厢与右对重箱并接,软配重的节距连接处是铰链结构。 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通过结构形式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安全更可靠、多功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控制灵活等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中1、高速曳引机或高速巻扬机;2、软配重;3、左对重箱;4、右对重箱;5、限位 理带机构;6、左称重装置;7、右称重装置;8、右称重信号电缆;9、左称重信号电缆;10、智能 平衡控制器;11、设定开关、12、电机电缆;13、电源电缆;14、补偿带;15、涨紧轮、16、高速曳 引轮电动机;17、驱动曳引轮;18、钢丝绳;19、驱动电动机;20、右轿厢;21、左轿厢;22、铰链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从图可以看出软配重2是一种额定重量(长度)额定节距的软带或软绳,它的左 端通过限位理带机构5以叠加的形式堆放在左对重箱3内,右端与左端相同的形式堆放于 右对重箱4内,中间部分悬挂于高速曳引机1的曳引轮上,左轿厢21和右轿厢20的顶端与 钢丝绳18的结合处,分别安装左称重装置6、右称重装置7,钢丝绳18中间部分悬挂在驱动 曳引轮17上,左称重信号电缆9和右称重信号电缆8与智能平衡控制器IO连接,电源电缆 13经过智能平衡控制器10控制后与高速曳引轮电动机16连接,可安装任意位置的设定开 关11与智能平衡控制器10连接,补偿带14的两端分别与左对重箱3、右对重箱4底部连 接,中间部分兜挂涨紧轮15,涨紧轮15安装于电梯井道壁底部,左轿厢21与左对重箱3并 接,右轿厢20与右对重箱4并接,软配重2的节距连接处是铰链结构22。 先由客户对智能平衡升降电梯系统的设定开关11设定人工还是智能;节能、高 效,节能的等级;单轿厢还是双轿厢;当某一侧为载重轿厢,并在另一侧轿厢的底部时, 另一侧作为该轿厢的对重,此对重配重为大于或等于载重轿厢重量;当某一侧为载重轿 厢,并在另一侧轿厢的上部时,另一侧作为该轿厢的对重,此对重的配重为小于或等于载 重轿厢重量,使电梯上下行偏置自行,通过这样的运行方式,电梯所用的功率就会降低 60 % -80 % ,实现节能节电的目的。 由于电梯轿厢与对重是智能自动补偿平衡,使得双轿厢双配重的设计成为可能。 在一套轿厢上行时另一套下行顺向带客。实现了一机双用,运载效率提高一倍,而且还减少 了智能平衡补偿系统的运行能耗。通过控制作为单、双设定灵活使用,达到高效与节能的目 标; 又因为电梯轿厢与对重是平衡的,曳引机做驱动时力矩会很小、电梯额定载重量、 运行速度的设计范围就会扩大达100%、安全系数得到更大的提升达100%。 设计一套计算机软件与小功率高速曳引机、称重装置、节能设定开关和平衡控制 器软件实现智能化管理,始终自动追踪设定的效率和节能目标。 本专利技术具有节能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多功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控制灵 活。生产电梯的厂家都可以实现,投产成本低。权利要求一种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由高速曳引机、驱动曳引机、软配重、智能平衡控制器、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左对重箱、右对重箱、限位理带机构、左轿厢、右轿厢、钢丝绳、左称重信号电缆、右称重信号电缆、电机电缆、电源电缆、高速曳引轮电动机和驱动电动机组成,其特征在于软配重的左端通过限位理带机构以叠加的形式堆放在左对重箱内,右端与左端相同的形式堆放于右对重箱内,中间部分悬挂于高速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左轿厢和右轿厢的顶端与钢丝绳的结合处,分别安装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钢丝绳中间部分悬挂在驱动曳引轮上,左称重信号电缆和右称重信号电缆与智能平衡控制器连接,电源电缆经过智能平衡控制器控制后与高速曳引轮电动机连接,可安装任意位置的设定开关与智能平衡控制器连接,补偿带的两端分别与左对重箱、右对重箱底部连接,中间兜挂涨紧轮,涨紧轮安装于电梯井道壁底部,左轿厢与左对重箱并接,右轿厢与右对重箱并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软配重的节距连接处是 铰链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由高速曳引机、驱动曳引机、软配重、智能平衡控制器、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左对重箱、右对重箱、限位理带机构、左轿厢、右轿厢、钢丝绳、左称重信号电缆、右称重信号电缆、电机电缆、电源电缆、高速曳引轮电动机和驱动电动机组成,由于电梯轿厢与对重是智能自动补偿平衡,使得双轿厢双配重的设计成为可能,在一套轿厢上行时另一套下行顺向带客,实现了一机双用,运载效率提高一倍,通过控制作为单、双设定灵活使用,达到高效与节能的目标,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通过结构形式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安全更可靠、多功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控制灵活等特点。文档编号B66B11/00GK201494986SQ20092015367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平衡节能电梯系统,由高速曳引机、驱动曳引机、软配重、智能平衡控制器、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左对重箱、右对重箱、限位理带机构、左轿厢、右轿厢、钢丝绳、左称重信号电缆、右称重信号电缆、电机电缆、电源电缆、高速曳引轮电动机和驱动电动机组成,其特征在于软配重的左端通过限位理带机构以叠加的形式堆放在左对重箱内,右端与左端相同的形式堆放于右对重箱内,中间部分悬挂于高速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左轿厢和右轿厢的顶端与钢丝绳的结合处,分别安装左称重装置、右称重装置,钢丝绳中间部分悬挂在驱动曳引轮上,左称重信号电缆和右称重信号电缆与智能平衡控制器连接,电源电缆经过智能平衡控制器控制后与高速曳引轮电动机连接,可安装任意位置的设定开关与智能平衡控制器连接,补偿带的两端分别与左对重箱、右对重箱底部连接,中间兜挂涨紧轮,涨紧轮安装于电梯井道壁底部,左轿厢与左对重箱并接,右轿厢与右对重箱并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正荣
申请(专利权)人:肖正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