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全英专利>正文

变音筚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9229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变音筚篥,包括有簧哨、管体、按音孔、喇叭口和螺旋管状变音器,所述管体为圆筒形,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簧哨插接扣合,所述管体侧壁上开有九个所述按音孔;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喇叭口插接扣合;在所述管体分别与所述簧哨、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插接扣合处的管体外周设有紧固圆圈。优点: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能够发音圆润、明亮、柔和、清悠的变音筚篥。(*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国古典吹奏乐器,尤其涉及一种变音筚篥。技术背景在我国的乐器分类中,管簧乐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也 最为悠久。据《通典乐考》记载,"管"亦称筚篥,也称花管,民间 俗称管子,它源于汉代西域鬼兹域国(今新疆库车一带),后成为隋 唐燕乐及唐宋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之一,至今流传于华夏大地,因其 声响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在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反映丰 富多彩的生活中,起着极其广泛的社会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能够发音 圆润、明亮、柔和、清悠的变音筚篥。本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变音筚篥,包括有簧哨、管体、按音孔、喇叭口和螺旋管状变音器,所述管体为圆筒形,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簧哨插接扣合,所述管体侧壁上开有九个所述按音孔;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喇叭口插接扣 合。在所述管体分别与所述簧哨、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插接扣合处的 管体外周设有紧固圆圈。所述紧固圆圈由银合金制成。所述管体由红木错银制成。附图说明图1为变音筚篥的主视图。图2为变音筚篥的后视图。图3为螺旋管状变音器的整体机构示意图。图4为螺旋管状变音器的俯视图。簧哨-1,管体-2,按音孔-3,喇叭口-4,螺旋管状变音器-5,管 体侧壁-6,紧固圆圈-7。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 (如图l、图2、图3、图4所述) 一种变音筚篥,包括 有簧哨l、管体2、按音孔3、喇叭口4和螺旋管状变音器5,管体2 为圆筒形,管体2 —端与簧哨1插接扣合,管体侧壁6上开有九个按 音孔3,前七后二;螺旋管状变音器5两端分别与管体2、喇叭口4 插接扣合。为了避免和防止管体2受潮,变形裂缝,影响其乐音的最佳效果, 在管体2分别与簧哨1、螺旋管状变音器5插接扣合处的管体外周设 有紧固圆圈7。为了追求美观的外形,管体2用红木错银制成,紧固 圆圈7采用银合金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变音筚篥,包括有簧哨、管体、按音孔和喇叭口,所述管体为圆筒形,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簧哨插接扣合,所述管体侧壁上开有九个所述按音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螺旋管状变音器,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喇叭口插接扣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音筚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 分别与所述簧哨、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插接扣合处的管体外周设有紧 固圆圈。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音筚篥,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圆 圈由银合金制成。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音筚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 红木错银制成。专利摘要一种变音筚篥,包括有簧哨、管体、按音孔、喇叭口和螺旋管状变音器,所述管体为圆筒形,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簧哨插接扣合,所述管体侧壁上开有九个所述按音孔;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喇叭口插接扣合;在所述管体分别与所述簧哨、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插接扣合处的管体外周设有紧固圆圈。优点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能够发音圆润、明亮、柔和、清悠的变音筚篥。文档编号G10D9/00GK201429971SQ200920153398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全英 申请人:李全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音筚篥,包括有簧哨、管体、按音孔和喇叭口,所述管体为圆筒形,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簧哨插接扣合,所述管体侧壁上开有九个所述按音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螺旋管状变音器,所述螺旋管状变音器两端分别与所述管体、所述喇叭口插接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全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