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红专利>正文

禽病一粒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717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禽病一粒丸,由中西药复方制剂制成,一粒丸的内层主药丸体二层为碳粉保护层、外层冰片银白粉。其中内层主药丸体含主药0. 1-0. 8克,最好0. 3克。一粒丸达到高效低剂量,疗效快、成本低,喂药方便。用药量一粒丸治疗禽出败病和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9. 4%以上。(*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禽病丸,特别是用量一粒即可治好禽出败病的一粒丸。通常禽药是粉药或液药,也有压片的,这些都存在有药易挥发、变质,影响保存期,用药量不易掌握,药效不全面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药复方制剂,用药量一粒丸即能治愈禽出败病和白痢病。达到高效低剂量,疗效快、药效延长,喂服方便,成本低。本技术的解决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粒丸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制剂泛丸后并逐层包药。一粒丸包含有内层主药、保护层、外层。把剂药的穿心莲、马樱丹、旱莲草、木香、藿香、路边青、防己、过坛克、黑面叶、蒲公英、枳实、制南星、雄黄、喹乙醇粉碎混合后按家禽大小用量比例不同,用药液相应泛成不同大小的内层丸药,丸药是圆形、扁圆形或其它形状,泛丸后用碳粉包衣作为保护层,其目的是保护内层的主药不易挥发,延长药效和保存期,第三层外层用冰片和银白粉包衣,冰片经肠系膜吸收迅速,具有芳香和通窍气味。让药从喂进鸡口至喉咙;到鸡体内都有药味吸闻。经过试验证明,本技术的效果是,一粒丸治疗禽出败病和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9.4%以上。一粒丸具有高效、低剂量,疗效快,成本低、喂药方便等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主视图。附图中,内层主药丸体(1)、碳粉保护层(2)、冰片银白粉外层(3)。本技术的实施例,把制南星、枳实、蒲公英、黑面叶、过坛龙、防己、路边青、藿香、木香、旱莲草、马樱丹、穿心莲等按各种药的重量称量后,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加入研成粉末的喹乙醇、雄黄搅抖均匀。另取山豆根、苦参、虎杖、甘草、十大功劳、刺苋、酸果藤按各重量称量好后加水煎煮二次,再把二次的药液合并浓缩为11浓度,用泛丸锅把浓缩药液泛成丸坯即是一粒丸的内层主药丸体(1)直径1-10毫米,呈淡黄色,内层主药丸体(1)按每粒重量为0.1至0.8,最好是0.3克,用烘干机调至50-70℃烘干,在泛丸坯时泛成内层主药丸体(1)后,泛锅边转动边加进川蜡,川蜡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提高抗病力。之后用碳粉泛一层厚0.1-1毫米的保护层(2),是黑色,用50-70℃温度烘干。然后用冰片粉末和银白粉泛外层(3)厚0.1-0.1毫米,烘干后用打光机打光,包装成品。禽病一粒丸用量范围每公斤体重用0.1克-5.1克,安全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禽病一粒丸,由中西药复方制剂制成,其特征在于禽病一粒丸是圆形也可是扁形或其它形状,丸体中内层主药丸体(1)、二层为碳粉保护层(2)、三层为冰片银白粉外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禽病一粒丸,其特征在于内层主药丸体(1)直径1-10毫米,保护层(2)厚0.1-1毫米,外层(3)厚0.1-1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禽病一粒丸,其特征在于一粒丸内层主药丸体(1)含主药0.1-0.8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禽病一粒丸,其特征在于一粒丸内层主药丸体(1)含主药0.3克。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禽病一粒丸,由中西药复方制剂制成,一粒丸的内层主药丸体二层为碳粉保护层、外层冰片银白粉。其中内层主药丸体含主药0.1—0.8克,最好0.3克。一粒丸达到高效低剂量,疗效快、成本低,喂药方便。用药量一粒丸治疗禽出败病和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9.4%以上。文档编号A61K9/20GK2181935SQ93242678公开日1994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7日专利技术者黎红 申请人:黎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禽病一粒丸,由中西药复方制剂制成,其特征在于禽病一粒丸是圆形也可是扁形或其它形状,丸体中内层主药丸体(1)、二层为碳粉保护层(2)、三层为冰片银白粉外层(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红
申请(专利权)人:黎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