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蚯蚓粉和含有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抗高血压和抗低血压的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470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干蚯蚓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略带酸性的水溶液中,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将活蚯蚓湿磨,冻干,然后在10mmHg或低于10mmHg的真空下,将所得悬浮体真空干燥10至100小时,同时使温度由-60℃逐渐升至80℃。可将该干蚯蚓粉与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结合,制成药物组合物,用来治疗或预防人类的高脂血、糖尿病、高血压和低血压。(*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产干蚯蚓粉和以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和血压调节剂(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的制剂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颖的改良方法,该方法用于生产药物上可接受的干蚯蚓粉和以干蚯蚓粉作为活性成分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和血压调节剂(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制剂。所述的干蚯蚓粉不仅具有优异的抗高脂血、抗糖尿病(或低血糖)、抗高血压和/或抗低血压作用,而且具有高度安全性。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干蚯蚓粉可以与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结合,形成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的高脂血、糖尿病、高血压和低血压。一般认为,高脂血(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是引起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人们已经研制出各种含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抗高脂血药物,用来治疗和预防高脂血。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冠心平和烟酸环己醇酯。然而,众所周知,冠心平及其衍生物常常会引起肌肉疼痛、肝功能紊乱和胆石形成。烟酸环己醇酯同样具有副作用,例如面溢血和胃肠紊乱。另据报道,冠心平可能在动物中引起肝细胞瘤〔D.J.Svobodaetal,CancerRes.,Vol.39,P.3419(1979)〕。除上述安全性问题外,还必须特别注意抗高脂血药的作用和药理性质。具体地说,随着对脂类代谢、尤其是对作为血清脂质载体的血清脂蛋白的研究的最新进展,人们已经不仅重视药物降低血清中脂浓度的能力,而且也重视药物对脂蛋白的作用。血清胆固醇与甘油三酸酯(下文称之为TG)、磷脂(下文称之为PL)和脱辅基蛋白一起构成脂蛋白。按照密度的不同,将这些脂蛋白分成最低密度脂蛋白(下文称之为VLDL)、低密度脂蛋白(下文称之为LDL)和高密度脂蛋白(下文称之为HDL)。在这些脂蛋白中,据认为VLDL和LDL能引起动脉硬化,相反,HDL参于胆固醇由周围血管到肝的转移,胆固醇酯的形成以及TG的分解代谢,因此具有预防和使动脉硬化消退的作用。因此,今后在研制抗高脂血药时,不仅应重视其降低总胆固醇(下文称之为TC)水平的作用,而且也应注意其中胆固醇起作用的脂蛋白的类型。特别理想的是,应研制这样的药,即它不仅具有降低LDL中胆固醇(下文称之为LDL-C)水平和升高HDL中胆固醇(下文称之为HDL-C)水平的作用,而且应具有降低动脉硬化指数(下文称为为AI)的作用。所述动脉硬化指数由式(TC-HDL-C)/HDL-C计算。按惯例,普遍将有机合成化合物如磺酰脲类化合物和双胍化合物用作口服抗糖尿病药。一般而言,抗糖尿病药是用于使病态代谢恢复正常的药品,而它本身并不是能治愈糖尿病的药物。就糖尿病性昏迷或青少年糖尿病而言,口服抗糖尿病药是无效的,只有胰岛素是有效的。而对于能用胰岛素治愈的几种糖尿病(例如,酮酸中毒或严重感染型糖尿病)而言,口服抗糖尿病药不起作用。口服抗糖尿病药主要适应症是早期糖尿病,该病不能通过营养疗法得到完全控制。在上述情况中,这类口服抗糖尿病药还往往会产生副作用,如低血糖、肝功能紊乱和厌食,并且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控制下使用。因而,迫切需要一种不带副作用的抗糖尿病药。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患有高血压或低血压的病人(与年龄无关)。为治疗这些病人,通常将降压药施用于高血压患者,将增压剂(或前体药物)施用于低血压患者,虽然疗效不大。特别是随着近来高血压患者数量的增加,人们一直在研制和采用种类繁多的治疗高血压药(或降压药)。一旦高血压患者开始服用降压药,若停止服用,则可能使症状比服用前更重。因此,通常需要连续服药很长一段时间。同样,对低血压患者的用药来说,通常也必须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没有副作用的药。例如,已知降压药肼苯哒嗪具有使周围血管扩张的作用,显示出优异的降压活性。然而,它可能导致心动过速的副作用,因此要将它与β-阻断剂配伍使用。由于降压药和增压药的使用时间较长,因此,非常希望提供没有副作用的此类药物。尤其在东方国家,从上古时代起蚯蚓就被用作药物。文献上已报道过蚯蚓的以下药理学作用。(1)ShinryuOfuchi〔“Mimizu-to-Jinsei(EarthwormsandHumanLife)”,MakiShobo,October30,1947,PP.223~226〕和NikijiHatai〔“Mimizu(Earthworms),ReprintedEdition”,ScientistCo.,April30,1980,PP.160~163)已报道,蚯蚓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即能有效地减小膀胱结石的体积,并使其从体内消除,治疗黄疸,以及用作催产剂、恢复药、毛发生长剂、补药和退热药。另一方面,他们也报道了蚯蚓的某些毒性作用。也就是说,蚯蚓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造成溶血(或者破坏红血细胞)。(2)下面的描述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编辑委员会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第一部分,197~198页)。习惯上一般将蚯蚓分成两类。一类是wide蚯蚓(Lumbricuskwangtungesis)。这类蚯蚓的制制备如下将每条蚯蚓的躯体切开,洗掉内脏和污物,在太阳处、阴凉处或室温下脱水。另一类是soil蚯蚓(Lumbricusnativus),其制备方法如下在植物灰粉中处死蚯蚓,将其从灰粉中取出,在太阳下、阴凉处或室温下脱水。由此制得的脱水蚯蚓体内带有污物。据文献中记载,这两类蚯蚓以4.5至9克的日剂量使用,作为退热药、抗惊厥药、循环促催化剂、治疗半身不遂的药、关节止痛药、利尿药、止喘药和抗高血压药。(3)据文献“OurChineseMedicineSeries3DilongandCuttlebone-ScientificResearchinChina”(Ma-tsuuraYakugyoK.K.,P.7)介绍,蚯蚓酊剂(即蚯蚓的乙醇提取物)具有降压效果。(4)据TakuoOkuda报道(“EncyclopediaofNaturalMedicines”,HirokawaShoten,April15,1986,P.215),蚯蚓用作退热药、止痛药、利尿药和解毒药。(5)MamotuTanaka报导了用蚯蚓作试验的结果〔HokkaidoMedicalJournal,Vol.24,PP.18-24(1949)〕。具体做法是从小段脱水蚯蚓中除去污物,然后用沸水提取。将得到的提取物浓缩后,向其加入乙醇,将沉淀物(蚯蚓退热碱)溶解于林格氏溶液。当将该溶液由静脉内注射入被麻醉的猫时,造成血压突然下降。此外,观察到的血凝固加速程度与休克成正比。(6)KenjiroIkawa〔YamaguchiIgaku,Vol.9,PP.571-576(1960)〕报道,试验溶液的制备如下用生理盐水提取蚯蚓,或者用乙醇或丙酮提取蚯蚓,将提取物蒸干,将残留物溶解于生理盐水。将这些试验溶液的每一种由静脉内注射入成年兔子,观察到血压下降。(7)据KosoNewMedicalInstitute编的“中国医药百科全书第二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版,第2112页)中记载,当将wide蚯蚓酊剂、干蚯蚓粉悬浮液、蚯蚓热水浸液或蚯蚓汤药施用于经过麻醉的狗、大鼠、猫或患慢性肾性高血压的鼠时,记录到缓慢而持久的降压效果。当将蚯蚓提取物由静脉内注射进被麻醉的狗或猫时,出现快速的降压效果。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干蚯蚓粉的方法包括:(a)将活蚯蚓洗净,即: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含不超过0.3%(重量)的至少选自下述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清洗,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所述化合物选自有机酸、无机酸、有机酸的钠盐、无机酸的钠盐、有机酸的钾盐和 无机酸的钾盐,然后用水对活蚯蚓洗涤,以除去其表面躯体上的所有污物,或者用水清洗活蚯蚓,以除去其躯体表面上的所有污物,然后将活蚯蚓置于新鲜水或所述水溶液中,直至其消化道内的污物被清除;(b)将活蚯蚓湿磨;(c)在-60℃至-10℃的温 度下,将得到的悬浮液冷冻;(d)在10mmHg或10mmHg以下的真空下,将悬浮液冻干,然后真空干燥10至100小时,同时使温度由-60℃逐渐升至80℃,最后,在0.01mmHg至0.5mmHg的真空下,于70℃至80℃,将得到的粉状物 真空干燥5至10小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一美原恒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艾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