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珠链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498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珠链的制备工艺。属骨、外科使用的外用药品的制备方法。采用中药黄连素粉剂作为有效药物成份,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及其单体作为固化基质。并把珠链中珠子的形状根据创面需要加工成球形、椭圆形或带孔的。因而,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制备的珠链经应用证明适用于慢性骨髓炎、外伤性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瘘管、窦道及开放骨折的预防感染,生物活性稳定,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便于拨出并能根据病情制成缓释或局部块释型。(*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珠链的制备工艺,属骨、外科使用的外用药品的制备工艺。目前,在骨、外科的临床上,用于慢性骨髓炎、外伤感染、脓肿切排后的瘘管、窦道,开放骨折预防感染等病例治疗的珠链均由抗菌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作为原料而制成。例如,庆大珠链,用庆大霉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和单体作为原料。搅拌后倒入一定模具,经固化,制成由不锈钢丝串起球状珠子的一串珠链。把它们安放到病灶区,则珠链中的抗菌素,例如庆大霉素,得到释放,形成局部高浓度以杀死病灶周围的细菌,并能起到引流作用。但现有制备珠链的工艺中,所用的有效药物成份的抗菌素都为西药,都有一定毒付作用,例如庆大霉素对肝、肾及第八对脑神经有损害,人体易过敏,生物活性不稳定。且用现有工艺制备的原料成本高,造成珠链价格昂贵,例如庆大珠链11元左右/每串。本专利技术目的是研制出一种制备无毒付作用,无过敏反应,价格低廉适于临床应用的缓释型珠链的新工艺。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黄连素粉剂作为有效药物成份,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及其单体作为固化基质。因为黄连素是一种已知的、经临床应用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肝菌、绿浓肝菌等均有杀菌和抑菌作用的中药,生物活性稳定,对人体无毒付反应,无过敏反应。具体制备是把黄连素粉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混合,调至面团期未,倒入按珠链形状要求设计、制备好的予埋有对人体不发生反应的金属丝的模具中,固化、脱模而成。另外,为了保证珠链中的黄连素有一定浓度,同时又必须使黄连素粉剂能与固化基质很好的结合,配制时,黄连素粉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的配比为0.5∶2-5∶1(重量比)为了适署人体多种特殊形状创面,以便在手术后拔出,珠链中每个珠子的形状可按球状或椭园状加工。为了适应伤口的不同需要,可在珠链中的每个珠子上进行不同的钻孔处理,可钻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孔,孔越多,在短时间内释放的药星越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首先,按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要求设计并予制模具,模具为两半合拢的,共有形状与珠链中珠子2相吻合的坑21个,并在模具中安放直径为0.6mm的不锈钢丝1壹根。再把100目的精制黄连素粉剂5g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10g混合均匀,量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10ml,加入上述混合的粉中,边加边调,搅拌至呈面团期未,再倒入上述制备好的模具的模腔中,两半合拢,于模外加压,模腔内混合物经固化4~6小时后脱模,去掉多余毛刺,即成例图2实物照所示的一串珠链,共有21个直径为7mm的球状珠子。实施例2模具的设计制备过程和珠链中含有的药物、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1.黄连素粉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的配合比为0.5∶2。2.模腔中的坑为椭园形。使制成的珠链的珠子2呈图3所示的椭园形,其长轴7mm,短轴为5mm,共26个。实施例3模具的设计制备过程和珠链中含有的药物、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均与实施例1相同,珠子形状与实施例1或2相同,所不同的是1.如图4所示在珠子2的短轴方向钻有数个孔3。2.黄连素粉剂与聚甲基丙烯甲酯的配合比为5∶1。本专利技术制备珠链的工艺由于使用了黄连素作为有效药物,因而生物活性稳定,对人体无毒付作用和过敏反应。并且由于黄连素粉均匀地分散于固体基质的珊瑚状微孔之中所以黄连素能缓慢释放出来。用上述实例1的工艺所制的产品,经测放度测定证明在体外37℃±0.5℃的生理盐水介质中50天以后仍有药物释放;经动物(家兔)试验证明,对心、肺、肝、肾及局部均无毒性、过敏等不良反应,也无炎性细胞浸润;经抑菌试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绿浓肝菌、乙型链珠菌等均有较长时间的明显的抑菌作用。从88年10月起,经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瘘管、窦道、深部软组织感染、外伤性感染及开放性骨折感染的预防都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实施例2工艺中的珠子呈椭园状,所以用于瘘管或窦道或部分骨髓炎的死腔呈狭长形状时,便于拔出。由于实施例3工艺中的珠链的珠子上开有几个孔可用于急性感染的伤口,例脓肿切排术后软组织急性感染等,以利于药物快速释放形成局部高浓度。又由于本专利技术中原料价格低,制备工艺简单,因而每串(26个珠子)的成本价为0.20~0.30元/串。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外伤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及骨、外科手术后治疗用的珠链的制备工艺,用有效药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为原料混合,调至面团期未,倒入按珠链形状要求设计制备好的予埋有对人体不发生反应的金属丝的模具中,固化,脱模而成,其特征在于用黄连素粉剂作为有效药物成份。2.根据权项1所述的医用珠链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黄连素粉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的配比为0.5∶2-5∶1(重量比)。全文摘要一种医用珠链的制备工艺。属骨、外科使用的外用药品的制备方法。采用中药黄连素粉剂作为有效药物成份,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及其单体作为固化基质。并把珠链中珠子的形状根据创面需要加工成球形、椭圆形或带孔的。因而,用本专利技术工艺制备的珠链经应用证明适用于慢性骨髓炎、外伤性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瘘管、窦道及开放骨折的预防感染,生物活性稳定,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便于拨出并能根据病情制成缓释或局部块释型。文档编号A61K9/00GK1048157SQ8910430公开日1991年1月2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郑正洪, 陈训武, 刘锦堂 申请人:大冶钢厂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外伤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及骨、外科手术后治疗用的珠链的制备工艺,用有效药物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为原料混合,调至面团期末,倒入按珠链形状要求设计制备好的予埋有对人体不发生反应的金属丝的模具中,固化,脱模而成,其特征在于:用黄连素粉剂作为有效药物成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正洪陈训武刘锦堂
申请(专利权)人:大冶钢厂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