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文礼专利>正文

日光监测地球极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34208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日光监测地球极移系统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利用日光照射物体投影规律和望远镜聚焦太阳光束会随着地球自转、摆动在坐标靶图上移动的规律。在地球南北极地竖立标杆,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阴影和聚焦光点移动变化过程。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计算机进行存储,建立监测地球极移系统。然后按时段,找出任意两个标杆同时段阴影弧线段的起止位置。通过弧线段找出圆心,即新极移点。将一天中的极移点,按出现的先后秩序连接起来,绘制出一天的极移图。通过望远镜聚焦光点在坐标靶图上的晃动,可以知道地球的瞬间摆动。日光监测地球极移系统对于我们了解因极移引起地球各地的经纬度变化和离心力作用发生颤动式变化,影响地球运动,甚至于发生地震。了解星球间的引力作用,都有重要意义,与地学学科也有密切联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监测地球极移的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旱期人们先是根据纬度变化来研究极移变化的。现在监测地球极移 方法多采用激光技术和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技术。以及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建立日光监测地球极移系统,它的意义何 在?从近期利益看主要是探索引发地震的根本原因,从长远利益看主要是分析了解地 球过去演化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从我们掌握的资料分析判断,地球自诞生以来,曾经有过多次大极移。地球各地都 经历过冰川与赤道的交替变换。而且每次大极移都是太阳、月亮、地球引力与地球自转的离 心力相互作用,使地壳破裂造成的。地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重新整合复圆。自转重心发 生新的变化出现大极移。以南极为例,科考发现南极大陆有煤炭,且储量丰富。这是不争的 事实。按现实气候条件,南极绝对不可能生长出茂盛的森林,也没条件形成煤炭。而煤炭的 存在,说明南极自地球有绿色生命以来,至少有过一次植物繁盛时期。曾经是赤道热带地区 或温带地区。据此,我们可以有两种假设,第一,假设南极先处于热带气候,这里森林茂盛。 其它地区处于极地冰川气候。经过一次大的地质变化后,出现大范围极移。随后,原先本是 极地冰川现在变成赤道热带地区,或是温带地区。冰雪开始消融气温变暧,植物从别的地方 迁移漫延过来。而原先的热带地区气候突然变冷,茂密的森林植物死亡,被泥土或冰雪掩 埋。长时间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形成煤炭,形成今天的地球状况。第二种假设,南极先处于极地冰川气候,其它地区是赤道热带气候。突然遭遇大的 地质变迁,出现大极移,冰川区和热带地区相互交替,南极变成赤道热带地区或温带地区。 植物开始繁盛。后来又突然出大极移。南极又重新变为极地冰川地区,植物突然死亡,被泥 土冰雪掩埋变成煤炭。其它地区又恢复到热带地区,冰雪融化,动植物又开始繁衍。直到地 球现状。如果第一种假设成立则南极在有绿色生命的年代里,至少有过一次大范围极移。 第二种假设成立,南极至少有过两次大范围极移。我们还可以通过地质资料“冰白”来说明地球发生过多次大范围极移。全世界各地有过冰白的报道不少,北美、北欧、南极等地也有一些报道。在我们中 华大地上报道更多,更详细。自高纬度区的北方到低纬度低海拔的海南岛,广东、福建、湖 南、黄山、庐山、西藏、内蒙都发现有许多冰臼。冰臼是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和古冰川作用的重要遗迹和证据。也是古冰川运动 存在的有力见证。冰臼的确是冰川消融时,冰块、碎石、水居高临下,强烈冲击,濺射研磨而形成的深 坑。但是它必须是在大范围极移的情况下,极地冰川突然变成赤道热带地区或温带地区。那 些低海拔、雪线以下冰川遇到高温,由表层开始急剧融化,因冰层很厚,落差很大,冰块、碎 石、冰水居高临下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冲击冰层下的基岩,冲击和研磨形成深坑,即冰臼。雪线以上的冰川,既或是处在热带地区也不会快速融化。不能形成强大的水流,也不会在基岩生成冰臼。不经历大范围极移的极地冰川也因为融化速度慢不会形成激流,也不会生成冰 臼。这就是我们今天能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海南岛、广东等地区找到冰白的原因。 也说明这些地区曾经是极地冰)I丨地区。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来看,全世界冰白煤炭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有冰臼的 地方证明它曾经是冰川地区。有煤炭的埋藏,证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植物茂盛的热带或温带 地区。冰川区不可能长有茂盛的绿色植物,反过来有森林的地方不可能是冰川地区。而现 在我们发现的冰白和煤炭在同一个地区都存在。这些证据充分说明在地球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经历过极地冰川与赤道热带和温带的交替变迁。大范围的极移发 生过多次。南、北极地和赤道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地球的大地质构造变化,以及自转 轴心线随重心变化而随时调整变化的。为什么会产生大范围极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太阳系和太 空。我们会发现太阳和所有恒星、各大行星、大的卫星,都是圆形球体。为什么不是其它形 状呢?是谁把它们雕凿成如此规则的圆球呢?为什么要不停地自转而又互相吸引,无一例 外呢?万有引力是宇宙物质的共性。星球靠自身引力把周边物质吸引到自已周围。引力方 向是指向球心的,而且半径相同的球面,引力处处相等。但星球自转产生离心力的大小却是 与自转轴心线垂直半径长短来确定的。半径越长离心力越大。南北极地引力和离心力不在 一条直线上。极地轴心线附近没有足够引力吸引更多物质,由于引力和自转离心力规律,两 方面因素决定了星球在宇宙中运行只能是以圆形球体存在,而不能是其它形状。星球间的引力作用加上自转时离心力差异这两个因素,又是打破星球维持圆球形 状的元凶,使得星球外壳破裂,形成地震和大范围极移。我们以地球为例来分析大极移的形 成过程,地质研究显示,喜玛拉雅运动发生在距今0. 8-0. 03亿年,喜玛拉雅是年轻的山脉。 可是如今它却变成世界屋脊。是什么力量把它抬升这么快?原因是它地处赤道附近,地球 自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最大,加上周边的地质环境,使得它不断上升,地球将会由圆变得不圆 了,变成严重的椭球体了。当地球的引力承受不了强大的离心力时,加上星球间的引力作 用,就会打破平衡,出现山崩地裂,大地震,喜玛拉雅山脉会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陷进熔融的 岩浆之中。在一场大的地质构造运动过后,地球重新恢复到圆形球体。新面貌的地球重心 会发生巨大调整。出现大范围极移。那时候,南北极和赤道都不会是现在的地方。下面说 说地震的成因。探索引发地震的根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星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引发地震的根本原因。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大家庭,八大行星依离太阳距离由近及远的次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绝大多数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 椭圆轨道上,组成一个小行星带。它们每个的体积并不大,但数目很多,已能确定其运行轨 道的有近2000颗。地球作为太阳系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除了一刻不停地自转外,还要绕太阳公转, 并随太阳一起在银河系中运动。地球在太阳系运行的过程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作用力有 三个方面。一、地球本身的引力。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三、太阳的引力和星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地球自身的引力。在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引力起着主导作用;在广袤的宇宙中,在天体之间, 引力相互作用占据着主宰地位。由于地球自身的引力作用,地球上所有物质都有重量,重力方向垂直指向地心。地 球是一个球形天体,地球半径六千三百七十八千米,岩石从地表堆积到地心,层层挤压。在 这么厚的巨大物质重量的重压下,越是接近地心的物质,承受的压力越大,密度越大,温度 越高。相反,越是远离地心的物质承受的压力越小,密度越小,温度越低。由于压力的作用, 地球的核心深处物质平均密度为10. 72克/立方厘米,质量为188 X IO24克,温度在6800°C 以上,物质呈液体状态。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它的平均厚度达2900千米,体积约有 898000 X IO6立方千米,平均密度为4. 53克/立方厘米。总质量为4068 X IO24克,可以说 是地球的主体。这里温度和压力都比地壳部分显著增高。压强有100多万大气压,温度大 约有1200⑴2000°C。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增大,地幔也可分为上、下两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日光监测地球极移系统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利用日光照射物体投影规律和望远镜聚焦太阳光束会随着地球自转,摆动在坐标靶图上移动的规律。在地球南北极地竖立标杆,建立监测地球极移系统。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些阴影和聚焦光点移动变化过程。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计算机进行存储,然后按时段,找出任意两个标杆同时段阴影弧线段的起止位置。再依据垂径定理,通过弧线段找出圆心,即新极移点。将一天中的极移点,按出现的先后秩序连接起来,绘制出一天的极移图。通过望远镜聚焦光点在坐标靶图上的晃动,可以知道地球的瞬间摆动。有了一天的极移资料,我们还需要模拟出太阳系的环境,把太阳,月球某时段所处的位置和地球一一对应起来,再把地球上的因素如海水潮汐,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地震等因素联系起来,结合极移偏离方位,综合分析得出极移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日光监测地球极移系统对于我们了解因极移引起地球各地的经纬度变化和离心力作用发生颤动式变化,影响地球运动,甚至于发生地震。了解星球间的引力作用,都有重要意义,与地学学科也有密切联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文礼
申请(专利权)人:宁文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