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汉斌专利>正文

一种渔用过滤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16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用过滤设施,该设施依次由蓄水池、粗过滤池、过滤池、集水池以及阀门池组成,其过滤池中包含有多个上部开口的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在每个过滤池单元底部设有常闭的排污口,以及位于排污口上方用于密封的排污口盖板阀;在每个过滤池单元与粗过滤池之间设有浅“U”形连通管,其出水口位于每个过滤池单元正中央且开口竖直向上,而进水口端部设有盖板阀;在每个过滤池单元与集水池之间设置有“L”形连通管,其出水口开口竖直向上且出水口端部设有盖板阀。本过滤设施能够大大减轻污物的"贴网"堵塞,增大单位过滤面积、提高过滤效率,延长滤网使用寿命,其投入小、效率高、实用性强且综合效益好,能进行持续稳定供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iltering facility for fis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tration equipment of fishing, the facility consists of a reservoir, coarse filter, filter, valve and sump tank. The filt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upper openings of the filter unit is funnel shaped, in each filter unit is equipped with a normally closed drainage in the mouth, and above the sewage outfall for cover plate valve sealing; a shallow \U\ shaped connecting pipe between each filter unit and coarse filter, the water outlet of each filter un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opening and the vertical, and the water inle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valve cover; between each filter unit and the collecting tank is arranged \L\ shaped pipe,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vertical opening and the water outle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valve cover. The filtration facilities can greatly reduce dirt sticking network jam, increase unit filtering area, improve the filtering efficiency, prolong service life of the filter, small investment, high efficiency,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good comprehensive benefits, can be sustained and stable wat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渔业养殖 生产中的渔用过滤设施
技术介绍
在工业化养鱼等新技术产业中,直接分离污物是封闭循环用水最经济 有效的措施。在渔业循环用水过滤系统中,按所分离的对象(污染物)可分为液-液相、液-固相、液-气相三种。由于固体污染物所占比例大, 又是液态、气态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所以迅速分离固态污染物是水质净化 的首选措施。在液-固相分离设施中,最常用的是机械式滤器,主要利用 溶液中组成物颗粒大小不同的特点,通过强迫流体穿过一种多孔介质而使 流体中的悬浮物分离,从而达到过滤目的。过滤是一种物理方法,当流体 穿过介质时,悬浮物颗粒被截留在介质表面和或在介质内。迫使流体穿过 介质的压力可以有重力、正压力或真空产生。而过滤介质可以是一种粒状 的原阻拦层,如砂、焦煤或多孔陶瓷,或是一种细阻拦层,如过滤布或撅 网,或由一种经处置材料组成的原阻拦层,如粉状硅藻土隻。由于渔业污水的特点,采用重力和简单过滤介质更为实用。釆用滤布 过滤的优点是过水量较大,易清洗,缺点是强度较差,易堵塞损坏。目前在渔业养殖
,釆用最多的液-固相分离设施是直立式过 滤设施。其滤网釆用直立式结构(滤网面与大地呈90°夹角),实际应用 中极易出现污物贴网现象,滤水效率较差。过滤时网目逐渐堵塞,当 滤水量小于用水量时,会在网衣两侧形成明显的水位差,增大网衣受力强 度,极易发生滤网损坏事故,而且刷网清洗劳动强度大。实践证明直立 式过滤设施,虽然网高可达2米多,但是运行时真正滤水量大的部分是近水面处的网衣。虽然滤网本身面积大,但真正有效的过滤面积较小,以致 网衣的受力状况较差、易损坏。另外,由于滤网本身面积大,对其进行更 换及清洗的工作难度都较大,而且在更换及清洗的同时,必须停止所有过 滤工作,不能连续、稳定运作,因而工作效率低、综合效益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 供一种渔用过滤设施,该过滤设施中的滤网倾斜设置、过滤池单元缩小且 数量增i,实践中投资小、效率高,便于生产管理而且实用性强、综合效 益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渔用过滤设施, 依次由蓄水池1、粗过滤池2、过滤池3、集水池4以及阀门池5组成,其 中过滤池3中设置有多个上部开口的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在每个 过滤池单元6底部设有常闭的排污口 17,以及位于排污口 17上方用于密 封的排污口盖板阀18;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粗过滤池2之间设有浅U 形连通管7,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而且浅U形连通管 7的出水口 11位于每个过滤池单元6正中央且开口竖直向上,而进水口 8 端部设有盖板阀12;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集水池4之间设置有L形 连通管9,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L形连通管的出水口 IO开口竖直向上且出水口 IO端部设有盖板阀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池1与粗过滤池2之间的 墙体中分段设置有直立式粗过滤栅网13,且其数量是过滤池单元6总数量 的一半,每两个过滤单元6对应设置一个粗过滤栅网13。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阀12上均连接设置有 带螺母丝杠16。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池3包括6个呈倒漏斗 状的过滤池单元6,其底部为一个边长为1. 8-2. 5m的小方池。所述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中,用于支撑的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的底部为一边长为1.9-2.4m的正方形开口 23,顶部为由c]) 10-巾14mm钢 筋连接组成的0.4-0. 6m的正方形钢筋开口 25;且在底部正方形开口 23 与顶部正方形钢筋开口 25对应的四个顶点、四个边中点之间,用8根4> 10-cJ)隨的钢筋支撑架26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中, 用角钢制成的直角形钢筋框架27将钢筋支撑架26连接固定在过滤池单元 6的底部边沿上,首先在需要安装钢筋支撑架26的位置,先用螺栓20将 直角形钢筋框架27的水平边加紧固定过滤池单元6的底部边沿上,且该 水平边上对应设置有对应的螺栓留孔24,再在直角形钢筋框架27的竖直 边顶端焊接固定钢筋支撑架26。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所 支撑的倒漏斗状滤网14的滤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45 — 60°之间。作为本技术的再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倒漏斗状滤网14的网衣尺 寸按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尺寸缝制,网衣连接处用布料加固,网衣下端 四周边缘均用布料缝制带螺孔的垫边,其宽度大于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 的角钢宽度,垫边螺孔间距与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5对应。综上,采用本技术一种渔用过滤设施,具有以下优点1、滤网 面呈倒漏斗状倾斜设置以及进水竖直上喷具有冲洗作用,能够减轻污物的贴网堵塞,提高过滤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延长滤网使用寿命;2、 倒漏斗状滤网增大了单位过滤面积,如对于一个2. Ox 2. (W的过滤池,当 高度为1.2米时,本过滤池滤网过水面积约为直立式滤池的2. 9倍。在本 设施中滤网架高度设计为1.2米,即使按水面处滤网长度计,设计水位为 过滤池上口缘下10厘米处,经过计算得出水面处滤网最小长度仍高于直 立式滤网(滤池网长2米)。3、投入小、效率高、综合效益好、可进行 持续稳定供水,本过滤设施吸取了底部进水型滤池防堵性能好的优点,改 善了网衣受力状况,提高了设施寿命,另外过滤池体积小减轻工作难度、数量多则可分别清洗、维修,保障连续、稳定运作,同时从网架上口可方 便地清洗网衣下部,运行管理非常方便。4、该设施在去除大型浮游动物 的同时,对残饵和粪便微颗粒等悬浮物也有较好的过滤作用,尤其适用于 北方缺水地区渔业用水的循环使用及封闭式集约化养殖工程的水质处理, 在集约化渔业生产中,可作为沉淀前的浓缩处理设施。5、本设施设计虽 然产生于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它有效地实现了水资源 的循环利用,对污水中悬浮物去除具有普遍应用价值。该渔用过滤设施适 用面较广,如果滤网等釆用耐腐蚀材料,其结构可推广应用到其他过滤技 术领域。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过滤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过滤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过滤架底部钢筋固定部分沿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l一蓄水池; 4一集水池; 7 —浅U形连通管;10— L形连通管的 出水口;13—粗过滤栅网; 16 —带螺母丝杠;2—粗过滤池; 3—过滤池;5—阀门池; 6—过滤池单元; 8 —浅U形连通管的进9一 L形连通管; 水口 ;11 —浅U形连通管的12—盖板阀; 出水口;14 一倒漏斗状滤网; 15 —倒漏斗状滤网支架;17—排污口; 18—排污口盖板阀;19一排污管道;22—阀门;25 —正方形钢筋开20—螺栓; 23—正方形开口 26—钢筋支撑架21—传输管道; 24—螺栓留孔; 27—直角形钢筋框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渔用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渔用过滤设施,依次由蓄水池(1)、粗过滤池(2)、过滤池(3)、集水池(4)以及阀门池(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3)中设置有多个上部开口的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底部设有常闭的排污口(17),以及位于排污口(17)上方用于密封的排污口盖板阀(18);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粗过滤池(2)之间设有浅“U”形连通管(7),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且浅“U”形连通管的出水口(11)位于每个过滤池单元(6)正中央且开口竖直向上,其进水口(8)端部设有盖板阀(12);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集水池(4)之间设置有“L”形连通管(9),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L”形连通管的出水口(10)开口竖直向上且该出水口(10)端部设有盖板阀(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用过滤设施,依次由蓄水池(1)、粗过滤池(2)、过滤池(3)、集水池(4)以及阀门池(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3)中设置有多个上部开口的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底部设有常闭的排污口(17),以及位于排污口(17)上方用于密封的排污口盖板阀(18);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粗过滤池(2)之间设有浅“U”形连通管(7),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且浅“U”形连通管的出水口(11)位于每个过滤池单元(6)正中央且开口竖直向上,其进水口(8)端部设有盖板阀(12);在每个过滤池单元(6)与集水池(4)之间设置有“L”形连通管(9),其穿越两池之间的墙体底部水平设置,“L”形连通管的出水(10)开口竖直向上且该出水口(10)端部设有盖板阀(12)。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渔用过滤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 池(1 )与粗过滤池(2 )之间的墙体中分段设置有直立式粗过滤栅网(13 ), 且其数量是过滤池单元(6)总数量的一半,每两个过滤池单元(6)对应 设置一个粗过滤栅网(13)。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渔用过滤设施,其特征在于所 述盖板阀(12)上均连接设置有带螺母丝杠(16)。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渔用过滤设施,其特征在于所 述过滤池(3)包括6个呈倒漏斗状的过滤池单元(6),其底部为一个边 长为1. 8-2. 5m的小方池。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渔用过滤设施,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汉斌
申请(专利权)人:杜汉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