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建成专利>正文

带有自动堵排装置的地漏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3139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漏,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特设机构,在使用或不使用时,都可随时让其自动开启,或堵封落水管口,防止地面积水,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的带有自动堵、排装置的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地漏盖、内芯、浮体盖、缩径落水管。地漏盖盖在本体口上,用卡扣销固定,内芯套在缩径落水管上,可由提手做上下移动,浮体盖置放在内芯落水管上面,一经使用,即有水封、盖封双重封堵效果。清除地漏底面沉积的脏物时提起内芯水冲即可,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漏,具体的说是一种排放室内地面以及淋浴房地面积水的带有 自动堵排装置的地漏。
技术介绍
当用水冲洗地面或淋浴房洗澡时,需要有一个地漏来排放积水。但因地漏下的落 水管道终端纳入化粪池或下水道,地漏的排水口就有了来自落水管道内、化粪池、下水道中 的有害气体上泄的问题。人们目前采用的防止方法一般是地漏以下落水管设置一段U形管 坐水,或是在地漏内部设置扣碗水封来防止有害气体上泄。这些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如弯道 坐水和扣碗水封,它们都以存水来阻挡气体上泄,忽略了气体能够融进水中,几天后水体本 身就会变臭,成为污染源。也有新的方法如专利申请号99116082. 7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漏防臭方法,它是 在地漏的下方设置了一个套管,该套管由地漏盖封顶形成封碗,封碗套在地漏主体中的水 封管上方。地漏盖的漏水孔排在封碗所在区域以外位置;专利申请号200710177658. χ的发 明公开了一种防臭地漏,它包括地漏芯中的两个扣碗,变径导流管和油提形存水杯组成防 臭构件,地漏盖增设毛发过滤箅子。以上两种形式是以扣碗套住水管,形成管口平面以下的 坐水水封。地漏如不经常使用,坐水会变臭,甚至干掉,失去防臭功能。又如,专利申请号20071009 . 9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臭的地漏,它包括本体 上的支架,支架上的竖向导槽,设置在导槽内的带有导柱的闭合机构利用磁性物和弹簧,以 水作动力,自动开启或封闭出水口。这个形式结构较复杂。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1177949的 专利技术,则是利用浮球随地漏内水柱的升降作开启或闭合落水口。其主体是地漏的中心处设 一定位针,使其分别穿过浮球、地漏主体的中心,使浮球下落时始终处于盆形落水口上。其 落水口设有硅胶圈,这个形式,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以上两种形式是直接堵封落水管口,防 臭效果比前两种好。显然上述各专利装置忽略坐水会变臭、干燥,所排的水中带有脏、杂物会阻碍机构 正常运行的问题,因而都是片面的,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漏在使用前后,落水管内、化粪池、下水道中的有害气 体通过地漏口进入室内产生了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制作安装方便,在使用 或不使用地漏时,都可随时让其自动堵塞,或开启落水管口,防止室内空气污染以及地面积 水的带有自动堵封装置的地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带有自动堵排装置的 地漏,包括地漏本体,内芯,浮体盖,缩径落水管,地漏盖。所述的地漏本体,其上端口内沿设有台阶和卡扣槽,卡扣槽设在第二台阶面下,呈 L形。所述的地漏盖中部轴向设有提手孔,漏水孔槽分布在其两旁。漏盖侧沿设置成台 阶,底侧沿轴向各设一个扣销。所述的内芯,状如提桶,其上部为缩径提手,提手可在地漏盖 的提手孔中上下活动。但有上限。下部为桶状,其封底中部设有一圆孔,其孔径与缩径管外 径吻合,接合有一定紧凑度。桶体外径略小于地漏本体内径。所述的浮体盖,整体呈馒头状, 其下底面除沿圈外,中部上凹。其上凹面中部又有一奶嘴体向下突出。奶嘴体中放置一球 体。在奶嘴上部周围的凹平面设置硅胶圈。所述的缩径落水管设置在地漏本体的底封板中 间位置,管段突出于底封板上下,上突出部分口径小于下部口径,管段与底封板接合紧密无 间隙。内芯套在本体内,内芯底板圆孔套在缩径落水管上,浮体设置在缩径落水管上方, 地漏盖最后覆盖在本体端口 ;扣销与卡扣槽旋转结合,提手伸进在提手孔内。浮体底沿圈低 于缩径落水口面。上凹面盖在落水管口上,奶嘴处在落水管中。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制作简单,成本不高,无论地漏处在什么状态, 都可随时让其自动封堵落水管或开启落水管。尤其清除地漏内积存脏物,更是只要提上内 芯。简单快捷,且可在地漏排水前预先提起,不影响排水、防臭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地漏盖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内芯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卡扣槽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浮体盖的示意图图中1为地漏本体2地漏盖3内芯4缩径落水管5浮体盖6上凹平面盖 7内芯套孔8提手条9漏水孔10浮体下沿圈11扣销12卡扣销13提手孔14奶 嘴体 15球体 16硅胶圈具体实施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包括,地漏本体1,地漏盖2,内芯3,缩径落水管4,浮体盖5,(图1)。地漏 本体、地漏盖可用不锈钢、铝合金或塑料制作。内芯、缩径管可用塑料制作,浮体盖可用塑 料,或泡沫制作。球体15可用玻璃或金属制作。地漏本体1(见图1和图4)的上端口为台阶状,其下台阶面下设有卡扣槽12.卡 扣槽呈L状。下部为封底,封底板中部设有向上向下突出的缩径管水管4.内芯3(见图3) 其上部为提手8,其两柱条间距向上逐渐缩小至横提条,以便使提手能在地漏盖2的提手孔 13中上下移动。下部为桶状体,其封底板中部位置设有一圆孔7,其口径与缩径管上突部 分外径吻合,稍加力能上下移动。桶体外径略小于地漏本体1的内径。内芯3套在缩径管 4上。浮体盖5 (见图4),其主体呈馒头状,底部剩沿圈10,中间部分上凹成底面盖6,底面 盖中间部分下突呈奶嘴处在落水管口上。其沿圈比管口平面低,底面盖盖在管口上。下突 的奶嘴处在落水管口内。奶嘴内的重质圆球有下垂定位作用。另外,为了增加底面盖和落 水管口的密封度,在底面盖上加设硅胶圈。地漏盖2(见图幻上面径尺寸大于底面径尺寸, 使侧边形成台阶状。底侧面轴向各设有一个扣销11.地漏盖中部设轴向提手孔13,其孔相邻两隔栅条面部中间设有不透底凹孔,以方便提拿提手条8.漏水孔9分设在提手孔13两 旁。将提手条提起放入提手孔,然后将扣销对准扣槽,放下地漏盖,旋转一下,盖与本体即连在一起。当水流进图1状态时的地漏,水位先在上突的缩径落水管口平面下存积,形成坐 水。此时,因水的浮力不足以浮起整个浮球盖5,所以浮体盖的沿圈10浸在水中,底面盖6 盖在管口上,水位继续上升,水浮力使浮体盖上浮,底面盖开启落水管口,水流开始向下排 出。当地漏口停止进水时,本体内水位下降,浮体盖也随之下降,到最后,浮体盖的上凹底面 盖受阻于落水管口,而浮体盖底沿圈则部分浸入坐水中。形成水封和盖封双重封堵。当要清 除内芯底部积存的毛发或尘土等污物时,将地漏盖2上提手孔13中的提手8提起,使内芯 桶底面与缩径落水管4相平或略上。从提手孔或落水孔往下冲水即可使污物随水流进入落 水管中。也可在使用地漏时,预先将内芯提起,使一切易存积的杂物都直接落入落水管中。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的简单变换 后的结构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自动堵排装置的地漏,包括地漏本体(1),地漏盖O),内芯(3),缩径落水 管G),浮体盖(5)。其特征在于地漏盖底两侧沿轴向设有扣销(11),与地漏本体口沿的卡 扣槽(1 配合,下落后旋转固定。内芯C3)套在缩径管(4)上,浮体盖( 放置在缩径管 口上方,其底面朝向落水管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本体(1)与地漏盖O)的接合包括 本体上端口设成台阶面、下台阶面向下轴向两侧开有L形卡扣槽(1 。地漏盖( 设成上 大下小台阶状,底面轴向两侧设有扣销(11),扣销长度不超过地漏盖面。扣销自上而下放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自动堵排装置的地漏,包括地漏本体(1),地漏盖(2),内芯(3),缩径落水管(4),浮体盖(5)。其特征在于地漏盖底两侧沿轴向设有扣销(11),与地漏本体口沿的卡扣槽(12)配合,下落后旋转固定。内芯(3)套在缩径管(4)上,浮体盖(5)放置在缩径管口上方,其底面朝向落水管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章建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