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翔专利>正文

一种无绳垂直提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8980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绳垂直提升机构,其特点在于:包括数个均匀地竖直设置的筒状体、靠螺纹旋接于筒状体内部的提升柱、设置于筒状体之间的顶板、固定于顶板中部下方的电机、固设于电机输出轴上的斜齿轮,其中所述筒状体之间相对的一侧各自开有一侧槽,顶板的边角上设置有延伸部穿过侧槽并连接于提升柱的上端,提升柱下端设有斜齿轮,并在其与电机输出轴上的斜齿轮之间设置传动杆,传动杆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齿面并分别与两端处的斜齿轮相啮合,传动杆中部靠轴承连接于固定在顶板下端的连接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绳垂直提升机构,使得使用本无绳垂直提升机构的电梯不会出现因绳索断裂而导致乘客死亡的事故,大大增大了电梯安全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机构,具体说是一种无绳垂直提升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电梯中需要使用垂直提升机构对电梯进行提升,在现有的提升机构中,通常是采用 钢丝绳和巻扬机的结构形式对电梯进行提升。比如公开号CN1444538的一种电梯装置,公 开号CN101143676的一种电梯装置,以及公开号CN2103542的一种电梯式提升机,等等现 有专利其均是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具有提升方便的特点。但是这种结构形式的提升方式, 在电梯提升的过程中,当出现钢丝绳断裂的突发事故时,电梯会顺着电梯通道高速下落, 进而危机电梯内乘坐人员的生命安全。国内外也常常出现相关电梯由于绳索断裂而坠落, 导致乘客死亡的事故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绳垂直 提升机构,使得使用本无绳垂直提升机构的电梯不会出现因绳索断裂而导致乘客死亡的事 故,大大增大了电梯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绳垂直提升机构,其特点在于包括数个均匀地竖直设置的筒状体、靠螺纹旋 接于筒状体内部的提升柱、设置于筒状体之间的顶板、固定于顶板中部下方的电机、固设 于电机输出轴上的斜齿轮,其中所述筒状体之间相对的一侧各自开有一侧槽,所述顶板的 边角上设置有延伸部穿过所述筒状体的侧槽并连接于提升柱的上端,所述提升柱的下端固 设有一斜齿轮,所述电机输出轴上斜齿轮与各提升柱下端斜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杆,所述 传动杆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齿面并分别与电机输出轴上斜齿轮和各提升柱下端斜齿轮相啮 合,传动杆中部靠轴承连接于固定在顶板下端的连接件上。使用时,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旋转,带动电机输出轴上的斜齿轮旋转,进而通过传动杆带动提升柱下端的斜齿轮旋转,从而使得提升柱转动,由于提升柱为螺纹旋接于筒状 体的内部,故提升柱转动时会顺着螺纹旋转上升,从而使靠延伸部连接于提升柱顶部的顶 板随提升柱一起上升,这样就实现了无绳提升的功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柱为带内腔的上下两个半筒体组合构成,其 组合面为凹凸结构配合,其内腔中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内腔的上下两 端,所述提升柱上的螺纹设置于上半筒体的外表面。这样,当齿轮传动机构由于磨损等原 因导致各提升柱的行程出现偏差时,行程较前的提升柱中的上下两个半筒体可在弹簧的作 用下少许分离,从而保证个提升柱之间的行程一致,保证提升机构的正常提升。其中下半 筒体高度可设置小于上半筒体,同时下半筒体外径也略小于上半筒体,这样可保证上半筒 体与筒状体之间的螺纹配合不受下半筒体的影响。当然,作为本改进方案的一种变形,也 可以是将与筒状体配合的螺纹设置在下半筒体,此种情况下,上半筒体的高度和外径设置 为小于下半筒体,以保证下半筒体与筒状体之间的螺纹配合不受影响,从而起到自动校正 提升柱行程偏差的功能。再进一步地,可将所述的组合面凹凸结构配合的凸起部分和凹进部分中分别设置相匹 配的斜面,具体地说其组合面可以是上下两端为尖角的曲折形,也还可以是上下两端为平 形或圆角的曲折形。这样,当出现各提升柱行程不一致导致速度较快的提升柱的上下半筒 之间分离时,上下半筒组合面之间会出现周向间隙,这样下半筒需旋转过一定角度才会使 上下半筒之间的组合面再次贴紧,从而使得上半筒能再次受力旋转。这样产生的时间间隙 即可让行程较落后的提升柱有时间能上升至与行程较前的提升柱同一水平,从而进一步地 起到自动校正提升柱行程偏差的功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轴承与提升柱的上端相连接,在 轴承与延伸部之间还设置有减振件。所述减振件可以是弹性橡胶圈,也可以是弹簧减振圈 等公知技术,只须其起到减振的功能即可。这样能有效缓解提升柱上升时顶板延伸部所受 到的冲力,使提升柱上端与顶板延伸部之间的连接更加合理,能增加顶板延伸部的使用寿 命。作为本技术再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所述连接件与顶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件,这样当 四个提升柱出现行程偏差时,弹簧件可起到缓冲、调整的作用,可以进一步保证提升机构 的平稳运行。作为本技术再一步优化还设置有用于电机保护的检漏器,所述检漏器与顶板相 对固定。具体使用时,可使电机的接入电线通过提升柱上端的减振件外壁安装位置处,再将检漏器接入电机电路中,这样,当各提升柱之间出现较大偏差时,提升柱会在偏差压力 作用下发生倾斜和扭曲,提升柱上方减振件强行挤压此处的电机线路使其损坏,进而导致 电机电路漏电,检漏器检测到后即可立即将电机断电,从而对电机实现保护。当将本技术使用于电梯运行时,可分别设置四个筒状体于电梯井的四个角落,筒 状体与电梯井等高,载人的电梯即可挂接于顶板的下方或者设置与顶板的上方,电机的电 池可以使用蓄电池,也可以使用在电梯井侧壁设置导电刷的方式接入交流电,这样,只需 控制电机的开关,即可控制电梯的升降。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用绳索和巻扬机的垂直提升 方式,采用无绳垂直提升,即不会出现提升物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2、本技术非常 适合电梯中采用,使得使用本无绳垂直提升机的电梯不会出现因绳索断裂而导致乘客死亡 的事故,大大增大了电梯安全性。3、本技术提升柱结构的独特设置,使得本实用新 型在运行时具有自动纠正提升柱行程偏差的功能,其运行效果优良。4、本技术所需 构件均为寻常的电机、齿轮等构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5、本技术 具体使用时,可在筒状体所构成的行程内,上下设置多个提升机构,可以实现不同高度的 同时提升,这样即克服了绳索提升时, 一个提升通道只能设置一个载物装置进行提升的缺 陷,同理,当本技术使用于电梯中时,即可采用在同一电梯井内设置多组电梯的形式,大大提高了电梯运行效率和楼房空间使用效率。6、本技术可适用于电梯、矿井垂直提升、建筑工地垂直提升等,具有用途广泛的优点。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图1的俯视图3为本技术中提升柱的上下半筒组合面的凹凸结构改进后的几种结构形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无绳垂直提升机构,包括四个均匀地竖直设置的筒状体1、 靠螺纹旋接于筒状体1内部的提升柱2、设置于筒状体1之间的顶板3、固定于顶板3中部下方的电机4、固设于电机4输出轴上的斜齿轮5,其中所述筒状体1之间相对的一侧 各自开有一侧槽6,所述顶板3的边角上设置有延伸部7穿过所述筒状体1的侧槽6并连 接于提升柱2的上端,所述提升柱2的下端固设有一斜齿轮8,所述斜齿轮5与各斜齿轮 8之间设置有传动杆9,所述传动杆9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齿面并分别与斜齿轮5和斜齿轮8 相啮合,传动杆9中部靠轴承10连接于固定在顶板3下端的连接件11上。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地,将所述提升柱2设置为带内腔12的上下两个半筒体组 合构成,其组合面17为凹凸结构配合,其内腔12中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的两端分别 固定连接于内腔12的上下两端,所述提升柱2上的螺纹设置于上半筒体的外表面。这样, 当由于齿轮传动机构由于磨损等原因导致各提升柱2的行程出现偏差时,行程较前的提升 柱2中的上下两个半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绳垂直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均匀地竖直设置的筒状体(1)、靠螺纹旋接于筒状体(1)内部的提升柱(2)、设置于筒状体(1)之间的顶板(3)、固定于顶板(3)中部下方的电机(4)、固设于电机(4)输出轴上的斜齿轮(5),其中所述筒状体(1)之间相对的一侧各自开有一侧槽(6),所述顶板(3)的边角上设置有延伸部(7)穿过所述筒状体(1)的侧槽(6)并连接于提升柱(2)的上端,所述提升柱(2)的下端固设有一斜齿轮(8),所述斜齿轮(5)与各斜齿轮(8)之间设置有传动杆(9),所述传动杆(9)的两端均设置为斜齿面并分别与斜齿轮(5)和斜齿轮(8)相啮合,传动杆(9)中部靠轴承(10)连接于固定在顶板(3)下端的连接件(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纯明刘翔
申请(专利权)人:刘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