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草食鱼类疾病用的鱼药及其生产方法。草食鱼类经常发生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鱼病,严重地威胁着水产业的发展,正如俗语说“十塘九死”。现有的鱼病防治技术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中草药直接投放水面,其缺陷是药物在水中容易漂散,难于奏效。另一种是免疫注射,该方法疗效显著可靠,但是技术难度大,工作量大,不适宜普遍提广。申请号90110237.7专利提出的“一种生产鱼药的方法”,虽然用该方法生产的鱼药可在水面漂浮数小时,克服了药物在水中容易漂散的缺点,但是由于其药物成份只含中草药,因此疗效欠佳。另外,其膨化温度高达105~140℃,易使药物有效成分分解过度而降低疗效。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做到简单易行且疗效高,既能防治鱼病,又能促进鱼的生长。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将具有强烈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草药大黄、黄岑、黄柏、地锦草和辣蓼烘干、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然后加入西药呋喃唑酮、稀土和大米,搅拌均匀,经膨化机膨化成颗粒状药饵,按每袋150克装袋即可。膨化温度为100~103℃。鱼药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是大黄5~10克黄岑2~10克黄柏2~10克地锦草10~3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膨化鱼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草药大黄、黄岑、黄柏、地锦草、辣蓼烘干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西药呋喃唑酮、稀土和大米,搅拌均匀,经膨化机膨化成颗粒状药饵,膨化温度为100~103℃。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