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182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由以下构成:包括外管1,内管2,外管1与内管2通过内外管间支撑3支撑连接,外管1的下端外紧配或螺纹连接有锥形头4,外管1与内管2的上端分别连接连接管件5,外管1与内管2与连接管件5的接头外分别套有套圈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套管式换热装置,其地下钻孔的孔径较小,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费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空调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 套管式地下换热器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利用地下土壤进行热量获取或释放的地源热泵用地下换 热器形式有很多,现有的U形管垂直埋管技术由于地下钻孔的口径 相对较大,对施工机械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地区,钻孔难度更大,相应施工费用较高。另外u形管垂直埋管在下管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机械下送,埋管材料容易受到损伤,质量难以保证, 施工效率不高。其它形式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由于外管大多采用口径较大的金 属管或塑料管,使材料的成本增加,且存在运输不便、安装工艺复杂、 埋管浅等不利因素,很难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使之能比现有的u形管垂直埋管和其它形式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技术施工效率更高,施工费用和相关材料成本比现有技术更低。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由以下构成包括外管l,内管2,外管1与内管2通过内外管间支撑3支撑 连接,外管1的下端外紧配或螺纹连接有锥形头4,外管1与内管2 的上端分别连接连接管件5,外管1与内管2与连接管件5的接头外 分别套有套圈7;所述的连接管件5的下部为内外管,上部为两分支管,其内外管分别与两分支管相通;所述的锥形头4底部的厚度大于侧壁的厚度;所述的外管1和内管2以及内外管间支撑3的材质为塑料;所述的塑料管管壁内夹筋;所述的塑料管为内外面喷涂隔热材料处理的塑料质盘管; 内管2的材质为塑料或采用内外面喷涂隔热材料处理的塑料质盘 管;内外管间支撑3通过是塑料扎带或螺丝固定在内管2上;锥形头4和连接管件5的材质为塑料,锥形头4与外管1的连接形式为热熔或电熔;连接管件5与外管1、内管2的连接形式为热熔或电熔;所述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为1个或多个,多个的布置形式矩形或线 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套管式换热装置,其地下钻孔 的孔径较小,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费用;下管可采用人工下 放,避免了机械下放对管材的损伤,保证了施工质量;内外管均采用 塑料材质的盘管,方便了运输和安装,降低了相关材料的成本,更容易得到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套管式换热装置连接示意图2是内外管间支撑图3是外管下端锥形头;图4是内外管上端连接管件;图5是图4的仰视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回流套管式埋地管的埋设位置与相互 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按图l所示,本技术一种竖埋式套管换热装置实施例之一, 由外管l,内管2,内外管间支撑3,锥形头4,连接管件5,套圈7 等组成的地下换热循环回路装置。载热介质6按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 向在内管2和外管1间流动。地热换热循环回路中供作热源或冷源的 载热介质6经埋地管的内管2流到外管1锥形头4底部、再经外管1 回流至内外管1上连接管件5;埋地管的内管2在外管1的固持由内 外管间支撑3固持。地埋套管可设置成由多根竖直管经打入地下组成 的矩阵埋地管矩阵。载热介质包括液体及液体中含有固态相变储能材料液态流体。所 述的载热介质的液体可能是水、或矿物质溶液、或乳化液。埋地套管 除了多根也可以是单根,其各埋地套管之间在地面上的连接可以是串 接或是形成分组串接后再并接的混合连接,除次之外也可以是并接,其埋设分布可以根据建筑的地基形状等因素任意组合进行设计。采用多根埋地套管连接时,其布置可是线型或是矩阵型参见图6,其最佳相邻间隔为4到6米,埋地套管竖直埋设时换热效果最佳。同 时本技术竖埋套管式换热装置可以免除相当一部分大中型空调 节能工程中因循环地热换热装置占取过多土地面积的应用限制,有利 于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地建筑面积,节省成本。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由以下构 成包括外管l,内管2,外管1与内管2通过内外管间支撑3支撑 连接,外管1的下端外紧配或螺纹连接有锥形头4,外管1与内管2 的上端分别连接连接管件5,外管1与内管2与连接管件5的接头外 分别套有套圈7;所述的连接管件5的下部为内外管,上部为两分支 管,其内外管分别与两分支管相通;所述的锥形头4底部的厚度大于 侧壁的厚度;所述的外管1和内管2以及内外管间支撑3的材质为塑 料;所述的塑料管管壁内夹筋;所述的塑料管为内外面喷涂隔热材料 处理的塑料质盘管,采用盘管的形式进行运输和安装;内管2的材质 为塑料或采用内外面喷涂隔热材料处理的塑料质盘管;内外管间支撑 3通过是塑料扎带或螺丝固定在内管2上;锥形头4和连接管件5的 材质为塑料,锥形头4与外管1的连接形式为热熔或电熔;连接管件 5与外管1、内管2的连接形式为热熔或电熔;所述的套管式地下换 热器为1个或多个,多个的布置形式矩形或线形。本技术与现有的U型管地下换热器相比,地下钻孔的口径可 大大减少,提高了施工效率,施工费用也随之降低;与其它形式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相比,其材质为塑料的内管、外管做成盘管的形式, 便于运输和安装,相应施工简单,成本较低,容易得到推广使用。8权利要求1、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由以下构成包括外管(1),内管(2),外管(1)与内管(2)通过内外管间支撑(3)支撑连接,外管(1)的下端外紧配或螺纹连接有锥形头(4),外管(1)与内管(2)的上端分别连接连接管件(5),外管(1)与内管(2)与连接管件(5)的接头外分别套有套圈(7)。2、 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连接管件(5)的下部为内外管,上部为两分支管,其内 外管分别与两分支管相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锥形头(4)底部的厚度大于侧壁的厚度。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外管(1)和内管(2)以及内外管间支撑(3)的材 质为塑料。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管管壁内夹筋。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管为塑料质盘管。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 征在于,内管(2)的材质为塑料或采用内外面喷涂隔热材料处理的 塑料质盘管。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内外管间支撑(3)通过是塑料扎带或螺丝固定在内管(2)上。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 征在于,锥形头(4)和连接管件(5)的材质为塑料,锥形头(4) 与外管(l)的连接形式为热熔或电熔;连接管件(5)与外管(1)、内 管(2)的连接形式为热熔或电熔。10、 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套管式地下换热器为1个或多个,多个的布置形式矩形或 线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由以下构成包括外管1,内管2,外管1与内管2通过内外管间支撑3支撑连接,外管1的下端外紧配或螺纹连接有锥形头4,外管1与内管2的上端分别连接连接管件5,外管1与内管2与连接管件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源热泵用套管式地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由以下构成:包括外管(1),内管(2),外管(1)与内管(2)通过内外管间支撑(3)支撑连接,外管(1)的下端外紧配或螺纹连接有锥形头(4),外管(1)与内管(2)的上端分别连接连接管件(5),外管(1)与内管(2)与连接管件(5)的接头外分别套有套圈(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地缘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