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的硬件结构电路,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复杂度的红 外触摸屏硬件电路结构,可适用于单点或多点红外触摸屏。
技术介绍
现有红外触摸系统中,其采样方式是通过由沿着触摸区域四周安装在X、 Y 方向排布均匀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控制和驱动电路在MCU执行代码的 控制下驱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对应扫描形成X方向和Y方向横竖交叉的 红外线矩阵。当有触摸时,手指或其它物体就会挡住经过该点的横竖红外线,由 控制系统判断出触摸点在触摸屏上的位置。如果需要识别多点则需要增加一个Z 轴,才能完成对多点中的虚假点的识别一般增加Z轴的方式有软件方式、和硬件 方式两种。软件方式具有不改变普通触摸屏硬件而达到对多点识别的优点,但是由于受 发射管发射角度和功率的限制,Z轴和X或Y轴的夹角一般较小(<20度)。使 得该处理方式在Z轴的分辨率大大降低(一般小于X或Y轴分辨率的1/3)。从 而使得对虚假点的识别效果大大降低,容易出现误判或漏判。硬件方式是在原有普通单点式触摸屏的基础上,通过硬件方式增加一个Z轴, 因为角度可以设置到与X/Y的夹角均为45度,使得在Z轴的分辨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触摸屏硬件电路结构,包括驱动部件、发送部件和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模式控制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与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控制器的段控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3和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发送部件的发射二极管的负端连接形成双向驱动部件;所述发送部件的发射二极管和接收部件的接收二极管反向并联;所述供电模式控制部件包括发送模式控制部件和接收模式控制部件,发送模式控制部件包括NPN型三极管Q1,接收模式控制部件包括PNP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1和P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触摸屏硬件电路结构,包括驱动部件、发送部件和接收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模式控制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与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与控制器的段控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3和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发送部件的发射二极管的负端连接形成双向驱动部件;所述发送部件的发射二极管和接收部件的接收二极管反向并联;所述供电模式控制部件包括发送模式控制部件和接收模式控制部件,发送模式控制部件包括NPN型三极管Q1,接收模式控制部件包括PNP型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1和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到NPN型三极管Q3和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彩林,沈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吉锐触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