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6308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推车,其推车车架包括第一前轮支架、沿着第一前轮支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前轮支架相滑动设置的第一推杆、上端部与第一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沿着第一后轮支架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后轮支架上的第一滑动件、下部与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一连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座杆,第一连杆的上部与第一滑动件相转动地连接,第一座杆的后端部与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时,只需将第一推杆向下压,第一连杆、第一座杆之间的转点向上移,从而使得第一前轮支架与第一后轮支架之间折叠靠拢,从而折叠,并且第一推杆的上部依然位于上方,便于使用者拿取。(*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公开号为CN1600616的专利文件所示,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第 一推把、第二推把、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上端部与所 述的第二推把的下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 接的第一前轮支架、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二前轮支架、设置于 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之间的可折叠的第一撑架、两根杆件呈十字交 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的十字撑架,所述的十字撑架位于第一后轮支架、第二后轮支架、 第一推把、第二推把之间,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 一连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 杆的前部和后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一推把、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 一连杆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二推把、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所 述的第二连杆也构成四连杆机构。婴儿推车由展开位置向折叠位置转换的过程中,所述的 第一推把、所述的第二推把必然要向前翻转从而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 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 第一推杆,所述的第一推杆沿着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相滑动地设置,第一推杆与第一前轮支架构成伸縮杆,并且所述的第一推杆可以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管腔内,也可以是第一前轮支架在第一推杆的管腔内; 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一滑动件,所述的第一滑动件能够沿着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长度方向滑动地设 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上,第一滑动件可以为套管,该套管滑动套设在所述的第一后轮 支架上,也可以是在第一后轮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滑动件滑动地插在所述的 长槽内; 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相转动地连接; 第一座杆,所述的第一座杆与所述的第一连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座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 第二前轮支架; 第二推杆,所述的第二推杆沿着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相滑动地设置,第二推杆与第二前轮支架也构成伸縮杆,并且所述的第二推杆可以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管腔内,也可以是第二前轮支架在第二推杆的管腔内; 第二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二滑动件,所述的第二滑动件能够沿着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长度方向滑动地设 置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上,第二滑动件可以为套管,该套管滑动套设在所述的第二后轮 支架上,也可以是在第二后轮支架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滑动件滑动地插在所述的 长槽内; 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相转动地连接; 第二座杆,所述的第二座杆与所述的第二连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座杆的后 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能够折叠的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底撑杆、第二底撑杆相交叉并在交叉 处相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座杆的前部相转动地设 置,所述的第一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 底撑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座杆的前部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底撑杆的后端部与所 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 能够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一滑套与所述的第二滑套之间,或者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一推杆与所述的第二推杆之间。该推车车架不仅在前后、上下方向能够折叠以减小体积,在横向也能折叠以减小体积,使得折叠后结构紧凑、体积较小。 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撑架包括 竖杆; 第一横杆,所述的第一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一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二横杆,所述的第二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二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滑块,所述的滑块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竖杆上; 第一斜杆,所述的第一斜杆一端部与所述滑块相转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斜杆另一 端部与所述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二斜杆,所述的第二斜杆一端部与所述滑块相转动连接的,所述的第二斜杆另 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三横杆,所述的第三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三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四横杆,所述的第四横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竖杆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 四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该后撑架在使得推车车架的刚性较 强的基础上,同是也是作为推车车架的锁定机构的功能,使得所述的推车车架稳定地处于 展开位置下。 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 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 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 折叠时,只需将所述的第一推杆向下压,第一连杆、第一座杆之间的转点向上移,从而使得 第一前轮支架与第一后轮支架之间折叠靠拢,从而折叠,并且第一推杆的上部依然位于上 方,便于使用者拿取。附图说明附图1为婴儿推车的立体图(处于展开状态,实施例二 ); 附图2为婴儿推车的立体图(处于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实施例 二); 附图3为婴儿推车的立体图(处于折叠状态,实施例二 ); 附图4为婴儿推车的主视图(处于展开状态,实施例二 ); 附图5为婴儿推车的主视图(处于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实施例 二); 附图6为婴儿推车的主视图(处于折叠状态,实施例二 ); 附图7为婴儿推车的左视图(处于展开状态,实施例二 ); 附图8为婴儿推车的左视图(处于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实施例 二); 附图9为婴儿推车的左视图(处于折叠状态,实施例二 ); 附图10为婴儿推车的主视图(处于展开状态,实施例一 ); 附图11为婴儿推车的主视图(处于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实施例 一); 附图12为婴儿推车的主视图(处于折叠状态,实施例一 )。 其中1、推车车架;2、第一前轮组件;3、第二前轮组件;4、第一后轮组件;5、第二 后轮组件;6、第一前轮支架;7、第二前轮支架;8、第一推杆;9、第二推杆;1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第一前轮支架(6);  第一推杆(8),所述的第一推杆(8)沿着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相滑动地设置;  第一后轮支架(12),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18),所述的第一滑动件(18)能够沿着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上;  第一连杆(16),所述的第一连杆(16)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16)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18)相转动地连接;  第一座杆(14),所述的第一座杆(14)与所述的第一连杆(16)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座杆(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相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用于将所述的推车车架(1)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第一前轮支架(6);第一推杆(8),所述的第一推杆(8)沿着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相滑动地设置;第一后轮支架(12),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杆(8)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18),所述的第一滑动件(18)能够沿着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上;第一连杆(16),所述的第一连杆(16)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16)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18)相转动地连接;第一座杆(14),所述的第一座杆(14)与所述的第一连杆(16)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座杆(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12)相转动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推车车架还包括第二前轮支架(7);第二推杆(9),所述的第二推杆(9)沿着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相滑动地设置;第二后轮支架(13),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13)的上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杆(9)的上部 相转动连接;第二滑动件(19),所述的第二滑动件(19)能够沿着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13)长度方 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13)上;第二连杆(17),所述的第二连杆(17)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相转动 地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7)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19)相转动地连接;第二座杆(15),所述的第二座杆(15)与所述的第二连杆(17)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 座杆(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13)相转动连接;能够折叠的底撑架(20),所述的底撑架(20)是由第一底撑杆(21)、第二底撑杆(22) 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转动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底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