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打万花油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5991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跌打万花油的生产方法,采用传统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将配方中后下的药另放备用,其余药材加入植物油中通过保温浸渍、升温灭菌制成油浸液,再加入后下的药物混合均匀,静置,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跌打万花油的生产方法生产周期短,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跌打万花油是一种治疗跌打、刀伤、火伤、皮肤烫伤的药物,采用中草药加入植物油中浸渍而成。传统的生产方法是将配方中的药材(后下药除外)加植物油热浸23天,过滤,加入后下药混合均匀,静置5天,取澄清药油包装即得成品。这种方法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但热浸时间过长,能耗高,生产成本相应也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一种生产周期短、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的。本专利技术的,采用传统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将配方中后下的药另放备用,其余药材铡成小段与植物油同置保温锅内加热至70℃-80℃,保温浸渍14天,第15天升温至90℃-100℃保温浸渍一天,取出,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后下药混合均匀,静置,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本药检验标准按卫生部药品标准1992年版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附第一页油剂项下规定检验,应符合标准规定。选用70℃-80℃作保温浸渍温度是为了充分浸出药材的有效成分,获得质量稳定的产品。为了灭菌,第15天要升温至90℃-100℃。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方法生产出来的跌打万花油,经用薄层色谱法检验,其所含成分与用传统方法生产出来的药油成分一样,各成分在薄层上显示的斑点的大小亦基本相同。如采用其他温度浸渍,产品与传统方法生产出来的药油比较差异较大,质量也不够稳定。本专利技术的与传统方法相比,生产周期短,能耗低,生产出来的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药品质量标准。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跌打万花油生产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实施例1配方按传统配方。生产方法各药材经检验合格后,先将药材原料选洗炮制,按配方称料。除后下药外,其余药材与植物油同置保温锅内加热至70℃-75℃,保温浸渍14天,第15天升温至90℃-95℃保温浸渍一天,取出,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后下药混合均匀,静置1天,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实施例2配方同实施例1。生产方法各原料检验、处理同实施例1。浸渍温度73℃-78℃保温14天,第15天升温至93℃-98℃保温一天,取出,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后下药混合均匀,静置1天,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实施例3配方同实施例1。生产方法各原料检验、处理同实施例1。浸渍温度75℃-80℃保温14天,第15天升温至95℃-100℃保温一天,取出,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后下药混合均匀,静置1天,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权利要求一种,采用传统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将配方中后下的药另放备用,其余药材铡成小段与植物油同置保温锅内加热至70℃-80℃,保温浸渍14天,第15天升温至90℃-100℃保温浸渍一天,取出,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后下药混合均匀,静置,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全文摘要专利技术一种,采用传统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将配方中后下的药另放备用,其余药材加入植物油中通过保温浸渍、升温灭菌制成油浸液,再加入后下的药物混合均匀,静置,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周期短,能耗低,产品质量稳定。文档编号A61K9/00GK1113155SQ94118630公开日1995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勇, 陈大明, 何敏凤, 周志雄, 李永清 申请人:梧州市人民制药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跌打万花油的生产方法,采用传统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将配方中后下的药另放备用,其余药材铡成小段与植物油同置保温锅内加热至70℃-80℃,保温浸渍14天,第15天升温至90℃-100℃保温浸渍一天,取出,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后下药混合均匀,静置,过滤,包装检验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陈大明何敏凤周志雄李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市人民制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