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朋朋专利>正文

电脑鼠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5485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脑鼠标。由拇指点击键、拇指滚轴、食指滚轴、食指点击键、中指点击键、后盖、前盖和底盖组成,其中,后盖的左前侧设有拇指点击键,右前侧设有食指点击键、中指点击键;前盖的左后侧设置拇指滚轴,相应的右后侧设置食指滚轴,所述前盖连接数据传输装置,底盖为一可使鼠标于桌面上移动的平面,底盖上设有激光扫描感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正常操作时鼠标身与操作手虎口垂直,减小了手掌对鼠标的压力,也就减少了鼠标对桌面的压力,改变鼠标操作时的受力体系,使主点击键位于侧面,改变鼠标点击操作时手指的发力位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鼠标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电脑鼠标操作部分是由食指按键(左键),中指按键(右键)和中键(滚轴)组成。通过手指完成左键单击、双击;中键滚动、按压、拖动;右键单击等动作进行对电脑的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得食指(一般情况下)要完成左键单击、左键双击;中键滚动、中键按压、拖动等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动作。尤其是左键单击与双击动作使用率极高。而一般鼠标在操作方式设计上存在缺陷,使得手指极易疲劳无法休息。这样每天成千上万次的点击,日积月累极易造成手指,手腕关节和肌肉的劳损形成 一一 鼠标手。 鼠标手通俗而狭义的讲就是腕管综合征,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以及进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主要会导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使用电脑,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合理、省力、高效、不易疲劳的电脑鼠标。 本技术提出的电脑鼠标,由拇指点击键1、拇指滚轴2、食指滚轴3、食指点击 键4、中指点击键5、后盖6、前盖7和底盖8组成,其中,后盖6的左前侧设有拇指点击键1, 右前侧设有食指点击键4、中指点击键5 ;前盖7的左后侧设置拇指滚轴2,相应的右后侧设 置食指滚轴3 ,所述前盖7连接数据传输装置,底盖8为一可使鼠标于桌面上移动的平面,底 盖8上设有激光扫描感应装置。 本技术中,该电脑鼠标与主机之间为无线传输,其传输的方式通过红外线进 行。 本技术中,该电脑鼠标与主机之间为有线传输,其接头型式为USB、 PS2或 SERIAL。 本技术提出的电脑鼠标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具体介绍如下 1 :增加操作键。 A :增加拇指点击键,使得拇指点击键单击代替一般鼠标的左键双击。 B :增加拇指滚轴2。使得拇指滚轴和一般鼠标的滚轴同时工作,使得操作者可以选择拇指或其他手指进行滚动操作。 此做法的有益效果是,操作动作分别分配到四个手指来完成,大大减轻了某一个 手指的工作负荷。2 :改变操作时操作手与鼠标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技术改变鼠标与手指平行的传统设计,使得正常操作时鼠标身与操作手虎口垂直。变手掌对鼠标的按压动作为手掌对鼠标的抓握动作。 本技术减小了手掌对鼠标的压力,也就减少了鼠标对桌面的压力,最终减小 了鼠标和桌面间的摩擦力。同时使得手可以自然的放置在鼠标后部,操作时手指、手腕、前 臂和肩膀可以完全放松。3 :改变鼠标操作时的受力体系——主点击键位于侧面。 —般鼠标的受力体系为自上而下的手指——点击键——鼠标——桌面的受力体 系,主操作键(点击键)位于上部。操作时手指对按键进行按压完成点击动作。这样做的 缺陷在于当手指不需按压时也必须放在鼠标上方,而为了克服手指自重力,手指的外张肌 肉群也必须保持紧张无法休息。 本技术的受力体系为从左至右(左手相反)拇指——点击键——鼠标—— 其他手指的内受力体系,主操作键(点击键)位于两侧。 将三个点击键(拇指键、食指键、中指键),两个滚动键(拇指滚轴、食指滚轴)分 别放置在鼠标两侧(虎口两侧)由拇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分别在两侧对应位置完成操作 动作(点击与滚动)。 使一侧手指按键的力量最终要通过另一侧手掌来平衡,使得手指不会无意识用力 过度(在特别投入时,如游戏、绘图)。充分调动手指和手掌的更多肌肉群参与操作动作中。 消除对某一个手指过度使用造成的肌肉劳损。当无需进行点击操作时手指可以完全自然轻 松的放在鼠标两侧,无需任何肌肉保持紧张以抵抗自重,从而充分休息。而点击时也无需做 出附加动作(如左右移动)。4 :改变鼠标点击操作时手指的发力位置 —般鼠标点击操作时手指的发力位置(多数情况下)为食指和中指第一节手指 肚。本技术点击操作时手指的发力位置(多数情况下)为拇指第一节手指内侧;食指和中指第一、二、三节手指肚的全部或局部(根据具体手掌大小与个人喜好而不同)。 点击操作的激发力量减小,使动作更为省力动作幅度更小。5 :改变鼠标滑动平面坐标系与电脑显示器平面坐标的对应关系 —般鼠标滑动时的平面坐标系与电脑显示器平面坐标呈现绝对的对应关系——即以鼠标本身的长轴为纵轴,短轴为横轴的坐标系对应电脑显示器的纵轴与横轴。这样鼠标的横向移动就对应其光标的横向移动。 本技术使人的手更习惯于以手腕和手肘为轴的弧线移动方式。具体做法是将鼠标的坐标系向内侧(人的身体侧)旋转一定角度(10度-45度之间,与个人的手长、臂长等生理特点和运动习惯有关)。 此做法的有益效果是,更加复合人手部的习惯运动方式,使拖动和滑动动作更加 自然、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和图4分别是图1的侧立面图。 图中标号1为拇指点击键,2为拇指滚轴,3为食指滚轴,4为食指点击键,5为中 指点击键,6为后盖,7为前盖,8为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后盖6的左前侧设有拇指点击键l,右前侧设有食指点击键 4、中指点击键5 ;前盖7的左后侧设置拇指滚轴2,相应的右后侧设置食指滚轴3,所述前盖 7连接数据传输装置,底盖8为一可使鼠标于桌面上移动的平面,底盖8上设有激光扫描感 应装置。将三个点击键(拇指点击键1、食指点击键4、中指点击键5),两个滚动键(拇指 滚轴2、食指滚轴3)分别放置在鼠标两侧(虎口两侧)由拇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分别在 对应位置完成操作动作,点击时也无需做出多余动作(如左右移动)。点击键分别位于鼠 标两侧,正常操作时手从虎口处握住鼠标身,拇指放在拇指点击键1上,食指放在食指点击 键4上,中指放在中指点击键5上,进行点击操作时手指无需左右移动直接点击,不需点击 操作时手指自然放松无需用力抵抗重力。 本技术进行操作时鼠标身与操作手虎口垂直。变手掌对鼠标的按压动作为手 掌对鼠标的抓握动作,减小了鼠标与桌面的摩擦力。 增加拇指点击键1和拇指滚轴2。使得拇指按键单击代替一般鼠标的左键双击;拇 指滚轴和一般鼠标的滚轴同时工作,使得操作者可以选择拇指或其他手指进行滚动操作。 如图2中所示,在操作时的受力体系为从左至右(左手相反)拇指——点击 键——鼠标——其他手指的内受力体系。主操作键(点击键)位于两侧。这样当无需进行 点击操作时手指可以完全自然的放在鼠标两侧,无需任何肌肉保持紧张以抵抗自重,从而 充分休息。 如图3中所示,在进行点击操作时手指的发力位置(多数情况下)为拇指第一节 手指内侧。 如图4所示,在进行点击操作时手指的发力位置(多数情况下)为食指和中指第 一、二、三节手指肚的全部或局部(根据具体手掌大小与个人喜好而不同)。依据杠杆原理, 就减小了点击所需要的力量。而不需要点击时手指可以保持在原有位置之上,不需要其他 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鼠标,其特征在于由拇指点击键(1)、拇指滚轴(2)、食指滚轴(3)、食指点击键(4)、中指点击键(5)、后盖(6)、前盖(7)和底盖(8)组成,后盖(6)的左前侧设有拇指点击键(1),右前侧设有食指点击键(4)、中指点击键(5);前盖(7)的左后侧设置拇指滚轴(2),相应的右后侧设置食指滚轴(3),所述前盖(7)连接数据传输装置,底盖(8)为一可使鼠标于桌面上移动的平面,底盖(8)上设有激光扫描感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脑鼠标,其特征在于由拇指点击键(1)、拇指滚轴(2)、食指滚轴(3)、食指点击键(4)、中指点击键(5)、后盖(6)、前盖(7)和底盖(8)组成,后盖(6)的左前侧设有拇指点击键(1),右前侧设有食指点击键(4)、中指点击键(5);前盖(7)的左后侧设置拇指滚轴(2),相应的右后侧设置食指滚轴(3),所述前盖(7)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朋朋
申请(专利权)人:邓朋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