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明雄专利>正文

变天风湿清(外用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4808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及其配制方法,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主治风湿寒性病和骨伤后遗症的外用剂药物及其配制方法,药物定名为变天风湿清(外用剂),该药物由黄芪、当归、七叶一枝花、艾叶、樟树皮等十味中药配成。药物配制方法简单,通过二十余年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物尤其对因阴雨变天而引起关节部位或骨受伤部位的酸、痛、肿、麻、沉重无力等病症有特殊疗效,适用患者外敷,擦涂或熏洗使用,治愈率达90%,有效率99%。(*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及其配制方法,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主治风湿寒性病和骨伤后遗症、尤其主治因阴雨变天引起患者周身各部位关节、或骨伤部位(中后期)酸、痛、肿、麻、沉重无力等病症的外用剂药物及其配制方法。在我国近代治疗风湿寒性疾病的中草药一般使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利湿、活血化瘀等药物组方,治疗骨伤后遗症一般使用补气血、补肝肾、温经通络等药物组方,通常两症分开论治,所用药物区分较大。比如、通常所应用的风湿寒痹症熏洗药(三方)|伤科诊疗|记载有三种(1)“行痹熏洗药”(一号方剂)组方为羌活、独活、防风各18g、川芎、威灵仙、桑枝、牛夕、甘松、香通、各12g,该方主治上肢和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局部畏风,功能以祛风为主,(2)“着痹熏洗药”(一号方剂),组方为苍术、藁本、海桐皮各15g,独活、奉艽各12g防己、木通、细辛各9g、桑枝、松节、冬瓜皮各30g,该方主治湿著、下肢肿胀,功能以利湿通络为主;(3)“痛痹熏洗药”(一号方剂)组方为阵艾30g、小茴香、松节各15g,千年见、川芎、关桂各12g,藁本9g、麻黄、丁香各6g,该方主治寒积肢节、筋骨冷痛、功能温经散寒。以上三方定义明确,“风湿寒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风气胜者为行痹,以湿邪偏胜者为着痹,以寒邪偏胜为痛痹,用于临床,确有一些效果,但以上三方不足之处是过于繁琐,在临床使用时疗效一般,并且风寒湿三气邪很少单独致病,一般难于掌握辨证论治。又比如,治疗骨与关节损伤后遗症的“整骨舒筋散”,组方是当归、羌活、红花、白芷、乳香、没药、骨碎补、川断、防风各12.5g、木瓜、川椒、透骨草各12g、用法是将上药共为细末,装布袋扎口,放蒸笼蒸热后、外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每剂连用5次,该方主治骨关节损伤后期的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能达到一些效果,该方功能是活血舒筋、搜风止痛,但该方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不足是对伤后患部漫肿,尤其是下肢的虚肿、软弱无力、效果还不够理想,又比如,“归芪红花熏洗药”,其组方是当归尾、黄芪、牛夕、骨碎补,透骨消、威灵仙各14g,红花、赤芍、川芎各3g,用法是用药煎成水剂熏洗患处,该方主治骨伤后期1—2月患肢软弱无力、肌肉萎缩,药物功能是补气活血、祛痹化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效果较好,在临床应用中将黄芪剂量加重,另加五加皮、党参、会使效果更显著。由以上各例可以看出,各方在治疗风湿寒性病、骨伤后遗症方面虽都有一定疗效,各用其长,但不足之处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应用时难以掌握,用药数量多,治疗时间长,治愈率不高,尤其在阴雨变天时,风湿关节或骨伤关节常会反复犯病,而引起酸、疼、肿、麻或沉重无力等,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治风湿寒性病症、又能同时兼治骨伤后遗症、尤其主治因阴雨变天而引起患者反复发作的全身各关部位或骨伤部位痛、酸、肿、麻木、沉重无力、功能受限等病的外用药物,同时更能适合那些因某种原因不能内服风湿类药物的患者使用,本专利技术除提供该药物的配方外,还提供药物配制方法,该药物使用灵活方便,根据患者情况,可配制成熏洗剂,涂擦剂或外敷剂。本专利技术定名为“变天风湿清(外用剂)”,以便与已申请专利的申请号为93110423—8的“变天风湿清”内服剂相配套,根据患者情况,“变天风湿清”的内服剂与外用剂可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本专利技术“变天风湿清(外用剂)”的药物是由黄芪1—15g、川芎1—10g、当归1—10g、牛夕1—10g、红花1—10g、七叶一枝花1—10g、艾叶1—12g、樟树皮1—15g、枫树皮1—15g、石菖莆1—15g、共十味药材组方而成。该药物配制方法是选用干净无尘的上述十种药材,分别烘干、粉碎后、按各成份剂量要求、准确称量、混合、即可,便配成了“变天风湿清(外用剂)”,可见,配制方法十分简单,该外用剂还可再进一步配制成熏洗剂,涂擦剂或外敷剂。使用哪种剂型,可根据患者的情况或意愿决定。熏洗剂的制备方法是将配好的外用剂药物用水煎,便制成熏洗剂,使用时,可用热的熏洗剂对患部进熏洗。涂擦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外用剂药物放入白酒中浸泡数周后,过滤。弃去药渣,留酒液,便制成涂擦剂,使用时,可用药棉沾酒液于患部反复涂擦。外敷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外用剂药物入锅内,用糯米酿制的酒(或糯米酿制的甜酒也可以)炒焦存性,便制成外敷剂,使用时,将炒好的外敷剂趁热放入纱布内包扎好,趁热敷在患部上。每次敷半小时左右,下次使用时,可再加糯米酒炒热,外敷使用。可见配制方法简单而灵活。我们知道,风湿寒性病(痹症)可以侵入人体各个部位,骨伤后遗症的风湿寒性病症多由急性或慢性损伤所致,或者患者本身素有风湿寒性病,再加上损伤后,瘀血闭阻,而使病情加重,一旦遇到阴雨变天,体内风寒湿邪活动,便可致患部酸痛、麻木、沉重无力等病症出现,归其原因,就是因体内风、湿、寒邪的存在,引起经络阳闭,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按风湿寒性病及骨伤后遗症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本专利技术药方配伍的主导思想着重于补气和血,散寒积、祛风湿,解毒消肿,方中黄芪补气升阳为主药,久病必虚,用治骨伤后遗症,特别是虚肿,起着稳定长效的作用,当归、川芎、牛夕、红花、活血祛瘀,可以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目的,同黄芪配伍,可以达到补气活血之效,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消肿,该药用黄芪配合治疗虚热及漫肿有良好效果,艾叶、樟树皮,枫树皮三药散寒积、暖筋骨、祛风湿,效果十分显著,石菖莆通窍除痰,化瘀宣雍而达开窍通闭阻之功,而糯米酒功能益气,生津活血,白酒平温,宣引药势,调和气血,疏筋活血。在药方中,将黄芪、当归、川芎、牛夕、红花、七叶一枝花配伍后,治骨伤后遗症,尤其是骨与软组织的陈旧性损伤,久治不愈的虚肿、反复疼痛有十分满意的效果,艾叶、樟树皮、枫树皮、石菖莆四位配伍、治疗一切风湿寒性病症有特效,因而,全方合理配伍,对治疗缓急顽固不愈的反复发作的风湿寒性病、骨伤后遗症疗效显著,尤其对因阴雨变天而引起的关节部位或骨伤部位的酸、痛、肿、麻、沉重无力等病症有特殊疗效,适用于患者外敷,涂擦或熏洗使用,治愈率高达90%,有效率达99%,同时本专利技术药物对痿软瘫痪轻症、骨质增生、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寒型、血瘀性、无热症均有治疗作用。本专利技术药物若与申请号93110423.8专利技术“变天风湿清”内服剂配合使用,疗效会更好。本专利技术药物疗效显著,举例如下病例一何亚松,男16岁,湖南郴州市河街人,1972年4月,双膝关节肿大,疼痛难忍,无红肿,卧床半月余,经用变天风湿清外用剂二付(200克)外敷,三天后消肿,继续外敷四天,彻底痊愈,至今无复发。病例二湖南长岭炼油化工总厂汽车队李原树,长岭炼油化工总厂交警队熊菊辉以及岳阳北区、湖南耒阳等数百名患者,病症共同特点是阴雨变天疼痛加重,经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而愈,见效最快者半小时。若用熏洗剂,二天一付药(每付药108克),一般需7—20天治愈,若用酒炒的外敷剂,每付药(100克)可用10天左右,每次使用时用糯米酒炒热后包纱布内趁热外敷患处半个小时,每天治疗二至三次,疗效显著,一般一~二个月疗程可治愈。病例三长岭炼油化工总厂机械分厂郭志平之母79岁,1979年10月被自行车撞倒,送医院,经X线拍片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内收型。长岭炼油化工总厂组织部郭菩之母,右手柯雷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药物-变天风湿清(外用剂),其特征在于:(1)该药物是由黄芪1-15g、川芎1-10g、当归1-10g、牛夕1-10g、红花1-10g、七叶一枝花1-10g、艾叶1-12g、樟树皮1-15g、枫树皮1-15g、石菖莆 1-15g,共十味药材组方而成。(2)该药物配制方法是选用干净无尘的上述十种药材,分别烘干、粉碎后、按各成份剂量要求、准确称量、混合、即可,便配成了变天风湿清(外用剂),该外用剂还可再进一步配制成熏洗剂、涂擦剂或外敷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雄
申请(专利权)人:曹明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