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靠架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44763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管子或其它工件上形成凹口的装置和方法,包括沿着非直线路径行进的辊子。所述辊子包括离开所述工件的运动分量,以减少在所述工件外表面中否则会由直线辊子路径产生的瓢曲或其它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主 张于2008年3月21日递交的题为“”的美国临时专利 申请US 61/038,490的权益,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而合并于此。
技术介绍
管状件可用于支撑车辆座椅的头靠、扶手或其它构件,而且这样的管状件可包 括凹口,所述凹口被一装置来接合,以防止或者另外地控制头靠或其它座椅构件相对于 另外座椅构件的运动。在这种和其它应用场合中,已开发了各种用于在金属条和管子上 形成凹口的机器和方法。然而,公知的用于形成凹口的工具和工艺会具有各种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座椅及头靠的部分片断的轴侧图,包括支撑头靠的带凹口管状件;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与座椅结构结合的带凹口管状件的剖视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用于在管子或类似物品上形成凹口的机器的部分 示意图;图3A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摆动机构的部分示意剖视图;图4是示出成型加工的第一道次(pass)中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示出成型加工的第二道次中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示出成型加工的第三道次中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示出成型加工的第四道次中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示出刚好在成型加工结束之前的末道次中辊子运动的局部示意图;图13是示出在成型加工结束时在末道次中辊子运动的局部示意图;图14为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替代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15为示出另一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16为示出替代的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17为示出替代的辊子路径的局部示意图;图18为双向锁定凹口的部分片断的剖视图;图19为单向锁定凹口的部分片断的剖视图;图20为示出可用于形成凹槽的替代辊子路径的剖视图,所述凹槽在横截面上具 有凸形顶部;以及图21为示出可用于形成凹槽的替代辊子路径的剖视图,所述凹槽在横截面上具 有凸形顶部。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在此说明的意图,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涉及如图1定向的本专利技术。然而,将理解的 是,本专利技术可假设任意替代定向以及步骤顺序,除非明确说明与此不同。而且将理解的 是,示出在附图中且在下面说明书中说明的具体装置和工序仅为随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 专利技术构思的示范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权利要求明确另有说明,否则与在此给出的实施 例相关的具体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将不视为是限制性的。车辆座椅1包括椅背2、头靠3、以及管状支撑件4和5。管状支撑件4和5中 的多个凹口 6经由与所述凹口 6接合的装置7 (也参照图2)来提供头靠3相对于椅背2的 高度调整。一般而言,装置7允许头靠3沿箭头“A”(图2)方向竖直运动,并选择性 地在所需竖直位置保持在头靠3上。已开发了各种用于与所述凹口6接合的装置,从而 装置7将不在此详细予以说明。再次参照图2,管子4和5具有侧壁8,侧壁8具有针对特定应用场合所需要的 厚度“T”。在所示出的实例中,管子4和5由具有所需强度和其它工程性能的钢或其它 金属材料制成。然而,对于管子4和5而言,也可采用其它可变形材料。管子4和5典 型地具有约10-14mm外径和且处于约0.75mm至约2.60mm范围内的壁厚。然而,将认 识到的是,供其它应用场合(例如隔板货架等)使用的管子依据本专利技术来成型,且用于这 些应用场合的管子可具有比上述典型范围更大或更小的直径和壁厚。此外,依据本专利技术 的另一方面,凹口可形成在具有卵形、方形或其它非圆形横截面形状的管子上。还有,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管子可具有不均勻壁厚,或者成型材料可包括实心条或类似东 西,而不是管子。在图2示出的实例中,管子4和5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的棘爪成型(detent-forming) 的凹槽或V型凹口 6、一个或多个的U形双向锁定凹口 15 (也参照图18)、以及一个或多 个的单向锁定凹口 20(也参照图19)。在所示出的实例中,管子4和5包括多个单向凹 口 20。管子4包括单个U形双向锁定凹口 15,而管子5包括单个V形制动凹口(detent notch)6。凹口 6为基本V形,且带有大体平的表面9和10,表面9和10相交形成根部 11。依赖于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根部11可以为尖角或者它可具有倒圆。凹口 15为基 本U型,带有大体平行侧壁16和17以及光滑切出圆角的底表面18。单向锁定凹槽或凹 口 20具有第一表面21,第一表面21与管子4和5的中心线“C”大体横交或垂直。凹 口 20还包括斜面22,斜面22相对于管子4和5的中心线C成锐角地延伸。下面将更详 细说明的机器和方法可用于形成具有各种形状及尺寸并同时带有平和/或弯曲面的凹口 或凹槽。将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各种凹口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可形成的凹口的实例,但是依 据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可形成范围广的凹口尺寸和形状。凹口 15包括锁定凹口,所述锁定凹口与第一装置7A接合,以在头靠3处于最 上位置时防止管子4竖向运动,除非使用者手动将装置7A脱开。当第一装置7A锁定在 凹口 15中时,第二装置7B与V形凹口 6接合,以提供制动(detent)。凹口 20提供了防 止头靠3沿着第一方向(例如向下)运动,除非使用者手动将装置7A和7B脱开,但是 允许头靠3沿着相对方向(例如向上)运动,而不管装置7A和7B是否被手动脱开。因为凹口 6、15和20的各种形状和尺寸在本领域中为公知,所以在此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凹口 6、15和20。此外,各式各样的装置7A、7B也是公知的,且凹口 6、15和/或20 的具体形状、尺寸和位置可构造成与具体的装置7匹配。管子4和5可包括仅V形凹口 6、仅U形凹口 15、或者仅单向锁定凹口 20。可替代地,依赖于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 管子4和5可包括凹口 6、15和/或20的组合。进一步参照图3,用于形成凹口 6、15和/或20的机器或设备30包括支撑结构31和第一构件32,第一构件32可在采用轴承和其它合适结构的轴或枢轴33处枢转地安 装于支撑结构31、并相对于支撑件31如箭头“R”所示地枢转。支撑结构31可包括一 个或多个的板、管子或其它合适结构。成型元件(例如辊子35)可旋转地安装于板或其 它合适结构36上。成型元件或辊子35可由硬质工具钢、陶瓷或其它合适的耐磨材料制 成。辊子35的尺寸和形状选择成提供所需凹口形状,且辊子35的外周部29 (图4) 具有与辊子35形成的凹口的形状相对应的横截面轮廓。例如,辊子35的外周部29可具 有形成凹口 6(图2)的对称V形、形成双向锁定凹口 15(还参照图18)的U形、或者它 可具有形成单向锁定凹口 20 (还参照图19)的不对称V形。辊子35的直径可依据特定应 用场合的要求来变化。一般而言,辊子35典型地具有与要成型的管子的外径大约相同的 外径,或者比要成型的管子的直径稍大。然而,辊子35可具有比管子直径小的直径。再次参照图3,板36通过直线引导装置37而安装于第一构件32,从而辊子35 和板36被约束成相对于第一构件32沿箭头“B”所示的直线路径运动。直线引导装置 37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的市场可购买的这样的组件,所述组件具有一个或多个的杆、轨道 或类似东西且带有与所述杆或轨道接合的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工件上形成凹口的方法,包括:  提供一工件,所述工件限定外表面,其中所述工件包括能塑性变形的材料;  提供具有成型元件的机器,所述成型元件构造成沿多个成型道次运动;  将所述工件固定在所述机器中;  利用所述多个成型道次,通过使所述成型元件与所述工件辊压接触而使所述外表面向内塑性变形,以在所述工件上形成凹口;在所述成型道次的至少一个道次中,所述成型元件相对于所述正在成型的所述工件沿非直线路径行进,在所述成型元件与所述工件接触的同时所述非直线路径由所述成型元件的运动来限定,所述成型元件的运动包括相对于所述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和相对于所述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8-3-21 61/038,4901.一种在工件上形成凹口的方法,包括提供一工件,所述工件限定外表面,其中所述工件包括能塑性变形的材料;提供具有成型元件的机器,所述成型元件构造成沿多个成型道次运动;将所述工件固定在所述机器中;利用所述多个成型道次,通过使所述成型元件与所述工件辊压接触而使所述外表面 向内塑性变形,以在所述工件上形成凹口;在所述成型道次的至少一个道次中,所述成 型元件相对于所述正在成型的所述工件沿非直线路径行进,在所述成型元件与所述工件 接触的同时所述非直线路径由所述成型元件的运动来限定,所述成型元件的运动包括相 对于所述工件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和相对于所述工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分量,其 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直线路径包括由所述成型元件和所述工件之间的初始接触来限定的第一端部 和由所述成型元件和所述工件之间失去接触限定的端部;以及,由于在所述非直线路径的所述端部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分量,所以所述成型 元件以增加的速率运动离开所述工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型元件在与所述工件接触时初始进行直线 运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型元件包括辊子,所述辊子在与所述工件 接触时初始沿所述第一方向进行直线运动,随后沿第三方向直线运动,所述沿第三方向 直线运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运动分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三方向相对彼此限定一锐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锐角处于约O度至约90度的范围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锐角处于约70度至约90度的范围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锐角为约90度。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辊子以非直线方式运动,以从沿所述第一方 向的运动过渡到沿所述第三方向的运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辊子的运动限定弯曲路径部分。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型元件包括辊子;形成凹口包括通过连续成型道次形成扩大的凹槽,以形成所述凹口;并且包括使所述辊子沿非直线路径运动,以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具有收敛成限定顶部的侧 壁,所述顶部由于所述辊子的非直线运动而具有非直线形状。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辊子包括横截面为V形的外周边缘表面; 并且所述凹槽的侧壁具有与所述辊子的外周边缘表面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的大体平的部 分。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凹槽的顶部包括大体直线的第一部分和与 所述工件的外表面相邻的弯曲的第二部分。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工件包括在成型前具有大体柱形内表面和 外表面的管子;并且,当所述成型元件接触所述管子的外表面时,所述内表面的一部分向内变形。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辊子在一对顺序成型道次中沿第一非直线路径和第二非直线路径运动;在所述一对顺序成型道次的第一成型道次中,所述辊子在与所述工件接触时初始沿 所述第一方向运动,随后沿第三方向运动,所述沿第三方向运动包含沿与所述第一方向 垂直的第二方向的运动分量;以及在所述一对顺序成型道次的第二成型道次中,所述辊子在与所述工件接触时初始沿 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随后沿第四方向运动,所述沿第四方向运动包括沿所 述第二方向的运动分量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分量。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对于如果所述辊子相对所述工件沿直线路径 行进所述凹槽将会具有的深度,所述辊子运动成使所述凹槽在与所述工件的外表面相邻 处具有减少的深度。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对顺序成型道次中的第一成型道次包括 使所述工件变形的第一成型道次。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一对顺序成型道次中的所述第二成型道 次之后发生的成型道次中,所述辊子沿基本直线路径运动。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辊子沿所述直线路径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直线路径包括第一直线路径;以及在后续成型道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WA佩施RL迪安MR兰德曼BE希雷斯MS哈尔姆森
申请(专利权)人:宜诺泰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