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31960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先对邻区原因进行分类,并确定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所述邻区原因为将一个小区归为本小区的邻区的原因;该方法还包括:A.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并按照所述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将各邻区的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原因确定为该邻区的主邻区原因;B.计算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C.根据各邻区的主邻区原因、以及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计算各邻区的重要性。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合理的邻区优先级排序,并提高无线通信网络中邻区截取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的邻区规划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确定邻区 优先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无线通信系统中,邻区列表是每个小区最基本的配置之一,它是无线通 信系统进行快速切换的基本条件。好的邻区列表可理解为邻区的选择合理、 且邻区优先级的配置合理。好的邻区列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空闲切换失败 率,还可以减少导频扫描时重新初始化的次数,有利于快速选择目标小区。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采用邻区M^'j方法自动进行邻区 规划成为必要的选择。邻区规划中,确定邻区优先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有确定邻区优先级 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 )将与本小区地理相邻的小区归类为本小区优先级最高的邻区;2) 将地理上不完全相邻,但距离较相近,且天线方向与本小区相对的 小区归类为本小区优先级次之的邻区;3) 设置导频门限,将邻区覆盖强度高于该导频门限的区域作为该邻区 在本小区的重叠覆盖区域,如果邻区在本小区的重叠覆盖区域的比例达到预 设的门限,则将该邻区归类为本小区优先级最弱的邻区。对于以上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认为至少存在以下缺 点邻区的优先级排序完全基于关系的划分,把每个小区定义为非此即彼的 关系,没有基于每个小区的特性进行量化研究,这样, 一旦小区被归为某类 关系的邻区中,它的优先级也就确定了,从而忽略了小区属于其它关系的特性,导致在邻区个数较多,需要截取邻区时可能存在偏差。而且这种方法只 能提供粗略的优先级排序结果,无法提供针对每个小区的量化的优先级级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以 实现合理的邻区优先级排序,提高无线通信网络中邻区截取的准确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预先对邻区原因进行分类,并确定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所述邻区原因为将一个小区归为本小区的邻区的原因;该方法还包括A、 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并按照所述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将各 邻区的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原因确定为该邻区的主邻区原因;B、 计算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C、 根据各邻区的主邻区原因、以及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 子,计算各邻区的重要性。较佳地,所述邻区原因的类型可以包括共站邻区、邻近邻区和共覆盖 邻区;所述邻区原因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可以为'.共站邻区、邻近邻区、共 覆盖邻区。进一步地,所述邻区原因可以包括原有配置邻区;所述原有配置邻区 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共站邻区;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可以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指定 保留原有邻区配置,若指定,则将原有邻区列表中所包含的邻区的邻区原因 置为原有配置邻区。进一步地,所述邻区原因可以包括强制配置邻区;所述强制配置邻区 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共站邻区;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可以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指定需要进行强制配置的邻区,若指定,则将所述指定需要进行强制配置的邻区 的邻区原因置为强制配置邻区。进一步地,所述邻区原因可以包括强制不配邻区;所述强制不配邻区 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共站邻区;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可以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指定 需要强制不进行配置的邻区,若指定,则将所述指定需要强制不进行配置的 邻区强制不配置为本小区的邻区。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预先设置最大允许邻区距离门限和共覆盖区域 门限;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可以为针对各尚未确定邻区 原因的邻区执行如下操作若邻区与本小区的共覆盖区域大于等于所述共覆盖区域门限,则将共覆 盖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A2、若邻区与本小区共站,则将共站 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若邻区与本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 最大允许邻区距离门限,则将邻近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 。较佳地,所述权重因子可以包括对应于共站邻区的共站因子、对应于 邻近邻区的邻近因子和对应于共覆盖邻区的共覆盖因子;步骤B中计算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的方法可以为针 对各已确定邻区原因的邻区执行如下操作B1 、若邻区的邻区原因中包含共站邻区,则将该邻区的共站因子置为1, 否则,将该邻区的共站因子置为0;B2、将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除以所述最大允许邻区距离门限得到的比 值取补,并将所述取补得到的结果作为该邻区的邻近因子,所述邻近因子的 取值范围为0至1之间的实数;B3、计算邻区与本小区的共覆盖比例,将所述共覆盖比例作为该邻区 的共覆盖因子。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C之后可以包括Cl 、判断本小区的已确定邻区原因的邻区中是否存在与本小区之间的 距离大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距离门限的邻区,若存在,则将符合所述判断条 件的邻区删除。进一步地,所述邻区原因可以包括强制互配邻区;所述强制互配邻区 的优先级高于所述共站邻区、且低于优先级高于共站邻区的邻区原因;在所述步骤C1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C2、判断用户是否指定需要相互 进行配置的邻区对,若指定,则进一步判断所述邻区对中的双方是否均已确 定另一方的重要性,若是,则将强制互配邻区作为所述邻区对中双方针对另 一方的邻区原因之一,若否,则进一步判断所述邻区对中是否存在一方已确 定另一方的重要性,若存在,则将强制互配邻区作为所述邻区对中双方针对 另一方的邻区原因之一,并根据所述已确定对方重要性的一方所确定的重要 性和权重因子,为所述另一方确定所述一方的重要性和权重因子,若不存在, 则将强制互配邻区作为所述邻区对中双方针对另 一 方的邻区原因之一 ,并分 别计算所述双方相对于另一方的重要性和权重因子。进一步地,该方法可以包括预先设置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在所述步骤C1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C3、判断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是 否大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若大于,则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 删除本小区的邻区,直至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等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 限。进一步地,该方法可以包括预先设置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 在所述步骤C2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C4、判断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是 否大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若大于,则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 删除本小区的邻区,直至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等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 限;并在所述删除本小区的邻区的过程中,判断所述邻区的邻区原因是否包 含强制互配邻区,若包含,则进一步删除在所述邻区中作为邻区的本小区。 进一步地,该方法可以包括预先设置计算区域,并将所述计算区域内的所有小区依次作为所述本小区,执行本方法流程。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可以为共覆盖面积门限,步骤A中 所述共覆盖区域以共覆盖面积衡量;或者,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为共覆盖比例门限,步骤A 中所述共覆盖区域以共覆盖比例衡量;或者,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为共覆盖面积门限和共覆盖比 例门限,步骤A中所述共覆盖区域以共覆盖面积或共覆盖比例衡量,在共 覆盖面积大于等于共覆盖面积门限、或共覆盖比例大于等于共覆盖比例门限 时,将共覆盖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或者,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为共覆盖面积门限和共覆盖比 例门限,步骤A中所述共覆盖区域以共覆盖面积和共覆盖比例共同衡量, 在共覆盖面积大于等于共覆盖面积门限、且共覆盖比例大于等于共覆盖比例 门限时,将共覆盖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较佳地,计算各邻区与本小区的共覆盖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先对邻区原因进行分类,并确定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所述邻区原因为将一个小区归为本小区的邻区的原因;该方法还包括: A、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并按照所述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将各邻区的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原因确定为该邻区的主邻区原因; B、计算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 C、根据各邻区的主邻区原因、以及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计算各邻区的重要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确定邻区优先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先对邻区原因进行分类,并确定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所述邻区原因为将一个小区归为本小区的邻区的原因;该方法还包括A、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并按照所述各类邻区原因的优先级,将各邻区的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原因确定为该邻区的主邻区原因;B、计算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C、根据各邻区的主邻区原因、以及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计算各邻区的重要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邻区原因的类型包括共站邻区、邻近邻区和共覆盖邻区; 所述邻区原因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共站邻区、邻近邻区、共覆盖邻区。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原因进一步包括原有配置邻区;所述原有配置邻区的优先级高 于所述共站邻区;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指定保留原有 邻区配置,若指定,则将原有邻区列表中所包含的邻区的邻区原因置为原有配置邻区。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原因进一步包括强制配置邻区;所述强制配置邻区的优先级高 于所述共站邻区;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指定需要进行 强制配置的邻区,若指定,则将所述指定需要进行强制配置的邻区的邻区原因 置为强制配置邻区。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原因进一步包括强制不配邻区;所述强制不配邻区的优先级高 于所述共站邻区;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指定需要强制 不进行配置的邻区,若指定,则将所述指定需要强制不进行配置的邻区强制不 配置为本小区的邻区。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 括预先设置最大允许邻区距离门限和共覆盖区域门限;步骤A中确定各邻区的邻区原因的方法为针对各尚未确定邻区原因的邻 区执行如下操作若邻区与本小区的共覆盖区域大于等于所述共覆盖区域门限,则将共覆盖 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若邻区与本小区共站,则将共站邻区作为该 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若邻区与本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 距离门限,则将邻近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权重因子包括对应于共站邻区的共站因子、对应于邻近邻区的邻近 因子和对应于共覆盖邻区的共覆盖因子;步骤B中计算各邻区对应于各邻区原因的权重因子的方法为针对各已确 定邻区原因的邻区执行如下操作Bl、若邻区的邻区原因中包含共站邻区,则将该邻区的共站因子置为1, 否则,将该邻区的共站因子置为0;B2、将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除以所述最大允许邻区距离门限得到的比值取 补,并将所述取补得到的结果作为该邻区的邻近因子,所述邻近因子的取值范 围为0至1之间的实数;B3、计算邻区与本小区的共覆盖比例,将所述共覆盖比例作为该邻区的共 覆盖因子。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之后进一步 包括Cl 、判断本小区的已确定邻区原因的邻区中是否存在与本小区之间的距离 大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距离门限的邻区,若存在,则将符合所述判断条件的邻 区删除。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邻区原因进一步包括强制互配邻区;所述强制互配邻区的优先级高 于所述共站邻区、且低于优先级高于共站邻区的邻区原因;在所述步骤Cl之后进一步包括C2、判断用户是否指定需要相互进行配 置的邻区对,若指定,则进一步判断所述邻区对中的双方是否均已确定另一方 的重要性,若是,则将强制互配邻区作为所述邻区对中双方针对另一方的邻区 原因之一,若否,则进一步判断所述邻区对中是否存在一方已确定另一方的重 要性,若存在,则将强制互配邻区作为所述邻区对中双方针对另一方的邻区原 因之一,并根据所述已确定对方重要性的一方所确定的重要性和权重因子,为 所述另一方确定所述一方的重要性和权重因子,若不存在,则将强制互配邻区 作为所述邻区对中双方针对另 一方的邻区原因之一,并分别计算所述双方相对 于另 一方的重要性和权重因子。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 设置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在所述步骤Cl之后进一步包括C3、判断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是否大于 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若大于,则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删除本小 区的邻区,直至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等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 设置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在所述步骤C2之后进一步包括C4、判断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是否大于 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若大于,则按照重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删除本小 区的邻区,直至本小区的总邻区数目等于所述最大允许邻区数目门限;并在所 述删除本小区的邻区的过程中,判断所述邻区的邻区原因是否包含强制互配邻 区,若包含,则进一步删除在所述邻区中作为邻区的本小区。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预先设置计算区域,并将所述计算区域内的所有小区 依次作为所述本小区,执行本方法流程。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为共覆盖面积门限,步骤A中所述共覆 盖区域以共覆盖面积衡量;或者,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为共覆盖比例门限,步骤A中所 述共覆盖区域以共覆盖比例衡量;或者,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为共覆盖面积门限和共覆盖比例 门限,步骤A中所述共覆盖区域以共覆盖面积或共覆盖比例衡量,在共覆盖面 积大于等于共覆盖面积门限、或共覆盖比例大于等于共覆盖比例门限时,将共 覆盖邻区作为该邻区的邻区原因之一;或者,所述预先设置的共覆盖区域门限为共覆盖面积门限和共覆盖比例 门限,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尧
申请(专利权)人: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