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肇君专利>正文

超微泡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24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超微泡增氧装置,由自吸泵、射流器、能量释放器及管路组成,其特征是设有前后两级自吸泵,前级自吸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出水管口串接射流器,射流器的出口连接后级自吸泵的进水口,后级自吸泵的出口连接能量释放器,可产生大量超微气泡适于在水产养殖、水质处理中使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Ultramicro bubble aerator

Microbubble aerator, suction pump, jet, energy release and pipeline is composed of self,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 stage self suction pump, self suction pump before the water inlet connecting water pipe, water outlet pipe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jet, jet is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of the water inlet of the pump suction after class, after class self suction pump is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of energy release, can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micro bubble is suitable for use in aquaculture, 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活鱼暂养或运输、水质处理使用的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充气增氧有多种形式,如气泵或旋涡风机、空压机通过置于水中的扩散器如气石、膜盘产生气泡而达到增加水中溶解氧的目的,但都因气泡直径比较大而导致氧吸收率低,一般在3%~8%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产生超微气泡的增氧装置,以提高水体的氧吸收率。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由自吸泵、射流器、能量释放器及管路组成,其特征是设有前后两级自吸泵,前级自吸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出水管口串接射流器,射流器的出口连接后级自吸泵的进水口,后级自吸泵的出口连接能量释放器。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前级自吸泵可保证吸水、并利用射流器保证吸气,通过射流器使部分气体在喉管中溶解,然后气、水混合进入后级自吸泵,通过水泵叶轮高速搅拌,进一步增强氧气的溶解,最后经能量释放器则产生大量的超微气泡,可使水体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示意图,附图2是射流器的结构图,附图3是能量释放器结构图。附图1中的1表示水池,2表示吸水管,3表示前级自吸泵,4表示闸阀,5表示射流器,6表示转子流量计,7表示电动机,8表示压力表,9表示能量释放器,10表示超微气泡,11表示后级自吸泵;附图2中的21是喷嘴,22是射流器体,23是吸气管,24是喷流管;附图3中的31是上接管,32是单孔板,33是多孔板,34是下接管,35是接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可采用两台相同的水泵作为前级自吸泵3与后级自吸泵11,将前级自吸泵3的进水口用吸水管2连到水池1,前级自吸泵3的出水管可接一个闸阀4再接到射流器5以便控制水的流量,射流器5的吸气管23也可以连接一个闸阀和转子流量计6以控制进气量,将射流器5的喷流管24管路连接到后级自吸泵11的进水口,后级自吸泵11的出口可经管路连接能量释放器9的上接管31。本技术产生大量超微气泡,其直径在50微米以下,在水中停留时间比较长,因而氧吸收率可达20%以上,可在水产养殖、活鱼暂养、活鱼运输、集约化或工厂化养鱼、水质处理包括增氧船对河流、湖泊进行大面积流动增氧和污水气浮处理中广泛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微泡增氧装置由自吸泵、射流器、能量释放器及管路组成,其特征是设有两级自吸泵,前级自吸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出水管口串接射流器,射流器的出口连接后级自吸泵的进水口,后级自吸泵的出口连接能量释放器。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微泡增氧装置由自吸泵、射流器、能量释放器及管路组成,其特征是设有两级自吸泵,前级自吸泵的进水口连接吸水管、出水管口串接射流器,射流器的出口连接后级自吸泵的进水口,后级自吸泵的出口连接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雄骁殷肇君
申请(专利权)人:殷肇君陈雄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