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07899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熨台,它包括底板、垫层和覆罩。要提供这样一种熨台,它具有改善的衬垫,结构简单并且能经济地制造。为此提出,垫层包括立体编织物,该立体编织物具有允许水蒸汽和空气透过的编织的覆层、允许水蒸汽和空气透过的编织的基层和将覆层和基层相互连接的多根间隔丝线,其中,所述多根间隔丝线为拱形,所述多根间隔丝线弯曲延伸入覆层和基层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熨台,它包括底板、垫层和覆罩。
技术介绍
熨台尤其被用在服装加工中。在加工的中间步骤,单独的部分或裁剪片以及接缝 和镶边均被熨平。所出现的最终产品被熨烫成型。这种熨台一般包括通风机和工作台面。服装件或裁剪片安放到工作台面上并用熨 斗(大多是蒸汽熨斗)被熨平。空气通过通风机从工作台面被抽走或被吹送至工作台面。 通过抽吸,经熨斗被输入待熨衣料中的水蒸汽被抽吸走,织物纤维将冷却并由此定形。经过 工作台面的蒙覆体系抽吸走水蒸汽将避免水蒸汽凝结在覆罩中。因此,在覆罩中没有出现 湿气形成,或少量出现湿气形成。而且,服装件通过在抽吸时出现的负压被吸附在工作台面 上。通过吹风,服装件可被轻易地安放到工作台面上和从工作台面上被取下。将会避免在 把服装件安放到工作台面上时的皱折形成。工作台面通常由许多层构成,一般包括底板、至少一个垫层和一个覆罩。但根据要 求,也可以设置其它层。作为底板,一般采用孔板,在孔板上设置所述其它层。在简单的蒙 覆体系中,在孔板上设置由泡沫材料构成的垫层,通过该垫层避免在熨烫时在熨烫衣料中 出现钮扣压痕和亮光点。该垫层将用覆罩被固定在孔板上。例如在国际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W02007/121758A1中描述了该熨台。在这里,如 此构成熨台的底板,即,孔板的一个缺口或孔的面积小于15平方毫米,底板中的所有缺口 的面积最大为整个底板面积的7%。由此一来,熨台在整个工作台面上有均勻一致的抽吸/ 吹送性能。在对熨平效果有严格要求时,采用另一种蒙覆体系。在这里,有一定厚度的带孔硅 树脂衬垫设置在底板上。在带孔硅树脂衬垫上安置塑料织物,用于过滤经蒙覆体系抽排的 空气,进而保护硅树脂衬垫和或许通风单元不变脏。塑料织物上设有由泡沫材料构成的垫 层,借此又将避免在熨烫衣料中形成钮扣压痕和亮光点。在该蒙覆体系中也设置一个覆罩, 借此将其它层固定在底板上。在所有蒙覆体系中,覆罩非常耐热,因为它直接接触熨斗。德国技术专利公告号DE202005008325U1描述一种用于轧液机的辊套。该辊 套包括具有两个间隔层的间隔织物,这两个间隔层通过多根间隔丝线相连。在间隔织物的 两层之间设有弹性垫层。垫层提供在厚度方向上的辊套胶弹性。可是,已知的蒙覆体系有一系列缺点。在垫层仅由泡沫材料层构成的简单的蒙覆 体系中,泡沫材料层在熨烫过程中因热和压力作用而被压缩,可能粘合并无法再完全减压 缓冲,结果,衬垫缓冲性能减弱。此外,湿气可能汇集在泡沫材料中。包括硅树脂衬垫的多层蒙覆体系的缺点是,蒙覆体系的结构复杂,因此不易更换, 而且成本相对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覆罩的熨台,它具有良好的衬垫缓冲性能、较 长的使用期限、更强的承载能力以及回弹性能。熨台还应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该熨台能经 济地制造。为此,本专利技术规定,该垫层包括立体编织物,该立体编织物具有允许水蒸汽和空气 透过的编织的覆层、允许水蒸汽和空气透过的编织的基层、和将该覆层和该基层相互连接 的多根间隔丝线,其中,所述多根间隔丝线为拱形并且不仅弯曲延伸入覆层,而且弯曲延伸 入基层,并且以承受弯曲应力的弹簧的形式构成。在这里,编织物是指所有类型的织造产物,该织造产物中的丝线通过机器相互连 接,例如被结扎、交织、编织或针织。在熨烫时被输入的水蒸汽和热可以通过立体编织物经底板被向下排走或抽吸走。 在施压的熨烫过程中,立体编织物衬垫于底板上,因此在熨烫衣料中没有呈现由钮扣等引 起的压痕和亮光点。取决于拱形形状,所述多根间隔丝线具有回弹性能。在立体编织物卸 载时,即在取下熨斗时,这些间隔丝线回弹,垫层可以相应减压。就是说,立体编织物没有长 期受压。在熨烫时通过熨斗施加的力将会压缩该弹簧或者说间隔丝线,因而使其弯曲。弹 簧或者说间隔丝线的弹簧特性最好为线性的或渐进的,就是说,压缩间隔丝线和进而立体 编织物所需要的力越增大,弹簧或者说间隔丝线被压缩得越厉害。由此将做到,立体编织物 在熨烫时确实略微变形并因而具有所期望的衬垫缓冲效果。但是,在一定压陷后,熨斗被停 止住,无法贯穿到或穿透到底板。也由此避免立体编织物在熨烫时被强烈压缩至覆层接触 到底板并使熨烫衣料回潮的程度。一个合适的实施方式规定,间隔丝线被编织入该编织的覆层和该编织的基层中。 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况下,术语“编织物”以及“编织”或“编织的”是指相互连接的丝线、纱 或纤维,或者说丝线、纱、纤维等连接成织造产物。覆层和基层因此也可以是织造的、针织的 或以其它方式制造的。通过将间隔丝线编织入覆层和基层,获得间隔丝线与覆层和基层的 牢固连接,该立体编织物牢固接合,不能轻易松解开。间隔丝线最好可以至少在立体编织物的一个方向上相互交叉地延伸并形成格网。 通过格网,获得立体编织物的附加稳定化,促成立体编织物在熨烫后回弹至初始状态。该立体编织物适当地具有至少180°C的耐热性。立体编织物尤其是间隔丝线应该 不会因熨烫时所施加的热而变形、熔化和叠合。研究表明,180°C的耐热性就足够了。因此,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立体编织物含有聚酯。聚酯具有高的耐热性 和良好的弹性性能。此外,聚酯是耐水蒸汽的。不过也可以规定,覆层、基层和间隔丝线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因此,覆层、基层和间 隔丝线可以最佳地满足不同要求。覆层必须具有比间隔丝线和基层更高的耐热性。此外, 覆层应具有一定的衬垫缓冲性能且是平滑的,以避免在熨烫衣料上形成亮光点或压痕。对于 间隔丝线,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基层最好由坚固材料构成。通过这种结构,还可以节约成本。一个变型方案规定,立体编织物具有至少4毫米且优选为6毫米至15毫米的厚 度。研究表明,将会在这样厚度条件下获得良好的衬垫缓冲性能。此外,将避免在熨烫过程 中压瘪覆层到达底板。因此,熨烫衣料上没有出现压痕,而且覆层没有接触或许凝结在底板上的、否则会导致熨烫衣料回潮的水蒸汽。为了在整个熨台面上获得均勻的衬垫缓冲性,可以规定,立体编织物中的间隔丝 线的密度为至少30根/平方厘米,最好为50根/平方厘米至500根/平方厘米。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间隔丝线与覆层或基层相交形成15°至90°且优 选为30°至60°的入口角度。该入口角度此时是在覆层平面或基层平面和在间隔丝线进 入各平面的入口点的间隔丝线上的切线之间的两个角度中的较小角度。在入口角度下,间 隔丝线的自由长度即在基层和覆层之间自由延伸的丝线段如此短,从而能避免间隔丝线的 折断,但保留获得回弹性。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垫层是单层的并仅包括立体编织物。因为在熨台的 垫层中不需要其它的层或中间层,因而获得成本有利的结构。当垫层直接安置在底板上时,熨台结构还可以被进一步简化。在此情况下被证明非常有利的是,立体编织物是疏水的。如果水蒸汽会凝结在立 体编织物中,则冷凝水在立体编织物上滴落并且可容易地通过底板被抽排走。熨烫衣料的 回潮由此得以避免。还可以适当地规定,覆层和基层具有不同的编织物。因此,例如覆层可以具有光滑 表面,用于避免在熨烫衣料上形成压痕。基层最好具有粗网孔型编织物,其保证良好的稳固 性和高的透气性。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其中图1表示熨台的立体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于熨烫工作台面的沿线II-II的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熨台(1),包括底板(14)、垫层(15)和覆罩(16),其特征是,该垫层(15)包括立体编织物,该立体编织物具有允许水蒸汽和空气透过的编织的覆层(18)、允许水蒸汽和空气透过的编织的基层(17)和将该覆层(18)和该基层(17)相互连接的多根间隔丝线(19),其中,所述多根间隔丝线(19)为拱形并且不仅弯曲延伸入该覆层(18),而且弯曲延伸入该基层(17),而且以承受弯曲应力的弹簧的形式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詹克伯A内德莱
申请(专利权)人:威捷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