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国阳专利>正文

改良结构的浮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96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结构的浮标,是针对传统浮杆插脚与本体呈固定状态结合的结构加以突破改良;主要特征在于浮标本体下端设有一中空管体延伸突出,再配合一胶套予以束结固定,使胶套与中空管体内部中孔相通,使利于浮标插脚由胶套下端嵌入于中空管体内,依中空管体导正定位,并受到胶套束结固定,达到插脚可方便拆装组合的功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浮标插脚可以视需要作适时的变换更换,以适应不同的钓况需要。(*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mproved structure buoy

An improved structure of the buoy is to pin the traditional float rod and the body is fixed with the structure state to breakthrough improvement;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uoy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a hollow tube body extending, together with a rubber sleeve to be fixed beam, which communicated with the rubber sleeve and the hollow tube body in the hole to make the buoy pin by a rubber sleeve is inserted in the lower end in the hollow pipe body with hollow tube body positioning, and by the rubber sleeve beam fixed to pins can be assembled and disassembled conveniently combined effect,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uoy pins need timely transform replacement,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fishing condi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钓鱼用具,尤指一种钓鱼用浮标。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传统浮标的外观结构图,该传统浮标10概分二种,一种是在本体11下端设有一插脚12者;另一种在本体11下端设有插脚12外,本体11上方凸设有一目视杆13。前述两种浮标,依其用途不同,而有形状的变化,其变化相当多,不及备载;但其永远不变的,是包括本体、插脚与目视杆。在此不变的基本构造中,尚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插脚12与本体11是呈固定状态结合,是不能让钓友自行拆装组合的。由于传统浮标的插脚12呈固定结合在本体11下端,因此在实际提供钓友使用时,常造成钓友在同一钓场因水流、风向变化时,需要将整个浮标更换掉,无法仅作浮标插脚变化来适应,造成钓友的不便。另外,该传统浮标在与钓线组上安装组合时,是需要藉助于浮标插座;但当浮标插脚末端为呈环状口时,则是将浮标插脚的环口供钓线穿过,来套结于钓线组上(如图2所示),如此将使浮标不能作更换。如何将传统浮标插脚呈固定状态的结构加以突破,使其插脚可以自由拆装,进而可以让钓友视需要作不同浮标本体或插脚拆装组合,来适应钓场不同状况需要,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点所在。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插脚可以与本体自由拆解组合的改良结构的浮标,使利于钓友可以视需要作不同浮标本体与插脚变换组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插脚可以直接扣结于钓线组的母线上的改良结构的浮标,使利于钓友方便更换浮标使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改良结构的浮标,主要含有一本体、一胶套与一插脚;其特征在于本体下端结合有一中空管体,使该中空管体一部份深入本体内部,一部份凸出于本体下端,胶套为一弹性体,内部设有一贯通的中孔,套结于中空管体外径上束结固定,使中孔与中空管体相对通,插脚由胶套末端向上插入,嵌结于中空管体与胶套间;胶套中孔是呈上大下小的阶形孔,以利于直杆状插脚插接组合;插脚呈一叉开状,使其末端形成一环体,以使该插脚在嵌插于胶套与本体上组合时,可以使其末端形成一环口。本技术还可于一本体上端凸设有目视杆,并由该本体上端所设的该目视杆与另一本体下端所设的胶套依序嵌插作串接组合。本技术利用上述构成,达到插脚可方便拆装组合的功效,使浮标插脚可以视需要作适时的变换更换,以适应不同钓况需要。兹配合附图,列举本技术的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结构内容如下附图简单说明图1是传统浮标的外观结构图;图2是具环口传统浮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呈串接组合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本体上下端设有中空管体与胶套示意图。主要附图标号说明10……浮标 11……本体12……插脚13……目视杆20……本体21……目视杆22……中空管体 30……胶套31……中孔40……插脚 41……环口42……环体50……母线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改良结构的浮标」的分解图,主要含有一本体20、一胶套30与一插脚40等组合而成。其中,本体20,可呈球体、梭状体,或是特殊造形略凸大杆状体,其顶端可以结合有目视杆21,亦可以不设目视杆21;下端则结合有一中空管体22,使该中空管体22一部份深入本体20内部,一部份凸出于本体20下端;胶套30,为一弹性体,内部设有一贯通的中孔31,该中孔31可以呈直孔,或是阶状孔32,都能套结于中空管体22外径上束结固定;插脚40,是呈杆状体,其外径略小于中空管体22内径,但略大于胶套30的中孔31;其末端可为尖锥状,亦可以形成环口41;上述元件的组合,是将胶套30套结于中空管体22下段间予以束紧固定成一体,再将插脚40由胶套30的中孔31下端向上插入,使插脚40上段嵌入于中空管体22内,中段受到胶套30束紧固定(配合参见图4所示),来达到一个插脚40可以自由拆解组合的浮标新构造。再如图5所示上述浮标插脚可拆解组合的浮标,其插脚40,可呈一叉开状,使其末端形成一环体42,以使该插脚40在嵌插于胶套30与本体20上组合时,可以使其末端形成一环口41。使整个浮标在实际提供钓友使用时,可以由插脚40先行提供钓线组的母线50嵌入于环体42内,再将插脚40嵌插于胶套30与本体20内予以固定组合,即可以达成浮标与钓线组的组合(如图6所示)。如此,将可利用插脚40的可拆装性,排除具环口的传统浮标不能自由在钓线组上拆装的缺点,让钓友获得较便利于钓线组上组装浮标的效果。另外,当前述浮标中的本体20上端凸设有目视杆21时,则该浮标可以依不同形状浮标体20,作串接组合,再配合插杆40插结组合(如图7所示),就可以让钓友作不同造形变化及调节不同用途的浮标组合。再如图8所示本技术的本体20,其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中空管体22,再配合胶套30予以套结组合,使胶套30的中孔31仍维持与中空管体22相对贯通,以利于浮标在实际应用上,利于目视杆21具有插结组合功能,同时也让整个浮标在变化组合上更具灵活性。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突破传统浮标的插脚呈固定状态结构,而创造出插脚与本体可以自由拆装的浮标,让钓友方便变换浮标组合,同时再配合叉形插脚,更可以达到具环口浮标在钓线组上自由拆解组合的功能,凡此种种,都是传统浮标所不及的。因此,本技术当确为一种新颖、进步并具实用性的创新设计,故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浮标,主要含有一本体、一胶套与一插脚;其特征在于:本体下端结合有一中空管体,使该中空管体一部份深入本体内部,一部份凸出于本体下端,胶套为一弹性体,内部设有一贯通的中孔,套结于中空管体外径上束结固定,使中孔与中空管体相对通,插脚由胶套末端向上插入,嵌结于中空管体与胶套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改良结构的浮标,主要含有一本体、一胶套与一插脚;其特征在于本体下端结合有一中空管体,使该中空管体一部份深入本体内部,一部份凸出于本体下端,胶套为一弹性体,内部设有一贯通的中孔,套结于中空管体外径上束结固定,使中孔与中空管体相对通,插脚由胶套末端向上插入,嵌结于中空管体与胶套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浮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阳
申请(专利权)人:林国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