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向荣专利>正文

一种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85089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框体、多个光源板、一导光组件、多个反光装置和一驱动电源,所述光源板、导光组件和反光装置均固定在所述框体内,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各光源侧面或各侧面的光源区域,反光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且位于导光组件各侧部,光源板上的LED灯发出的直射光线到达反光装置后,被反光装置反射再次进入导光体,经导光体中的纳米材料折射、散射后从正面导出,避免了对射光的损失,提高了LED灯出光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电
,尤其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用于室内常规照明或其他商业用途的照明单元,大多为单支或多支管状 荧光灯组成的照明单元,近年市场上推出的一类"胶片灯盘"产品,在2至4支灯管的灯盘 出光方向上增加一块半透明胶片,意图形成平面光源减少灯光直射产生的眩光以及外观整 洁的效果,但由于不能大密度排列多支灯管,如果使用胶片的透明度低可减少灯管的亮点 区但会大幅度降低光效,如果使用的胶片透明度高,则能清晰看到荧光灯管形成的亮区,这 类产品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光效果。另外,荧光灯需要更多的荧光灯来实现均匀一致 的面光效果,耗能比较高;荧光灯的使用寿命也只有3000-5000小时,需要经常更换。 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的亮度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已能够满 足常规照明的要求。但LED是一种点光源,通常具有一定的发光角,其中心亮度很高,因 此,其作为常规照明产品首先要解决的是LED光线太剌眼的难题。中国技术专利ZL 200520024202. 6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侧背光源,其设计目的是将侧面放置的LED光线从 导光板的两侧面射入,并经导光板后面的反光膜,反射导出产生平面光源。该专利虽然揭示 了一种将两侧LED光线转换为面光源的方法,但LED光线的利用效率不高,在对侧LED光线 进入导光板后, 一部分光线直接射出到出光面, 一部分射光线向底面被反射出来,而LED主 要光线(LED中心的直射光线)是在导光板内继续前进并射向对面,导致的对射光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框体、多个光源板、一导光组件、多个反光装置和一驱动电源,其中 所述框体将所述多个光源板、一导光组件和多个反光装置固定在框体内; 所述导光组件位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包括光源区域和非光源区域,任一导光组件侧面的光源区域所对应的正对侧面区域为所述任一导光组件侧面所正对应的导光组件侧面的非光源区域; 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光源区域,所述光源板上设置有多个LED 灯; 所述多个反光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且所述反光装置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 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多个光源板连接,用于给所述光源板上设置的LED灯供电。 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框体、多个光源板、一 导光组件、多个反光装置和一驱动电源,其中 所述框体将所述多个光源板、一导光组件和多个反光装置固定在框体内; 所述导光组件位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为光源侧面或非光源侧面,所述任一光源侧面所正对的侧面为非光源侧面,所述任一非光源侧面所正对的侧面为光源侧面; 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导光组件的各光源侧面,所述光源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 所述多个反光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且所述反光装置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 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多个光源板连接,用于给所述光源板上设置的LED灯供电。 实施本技术实施例,采用LED光源板非对射性设置,且在导光组件的侧部设 置反光装置,将LED光源板发出的光线全部反射到导光体内,不仅实现了将LED点光源转换 成面光源,而且充分利用了 LED光线,提高了出光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照明装置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照明装置实施例一的光线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照明装置实施例二的光源板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分别为本技术照明装置实施例一的分解图和光线分布示意 图,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照明装置包括框体1、光源板21、光源板22、光源板23、光源板 24、导光组件、反光装置41、反光装置42、反光装置43、反光装置44和驱动电源5,其中 所述框体1为中空结构,具体实施时可采用中空的铝型材结构,其有容纳LED光源 板的卡槽及容纳导光组件的内侧开口,所述框体1将所述光源板21、光源板22、光源板23、 光源板24、导光组件、反光装置41、反光装置42、反光装置43、反光装置44固定在框体内。 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体31、匀光层32及反光层33,所述导光体31包括出光 面、底面和侧面,所述反光层33位于所述导光体31底面,所述匀光层32位于所述导光体31 的出光面。所述导光组件设位于所述框体1内,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包括光源区域和非光 源区域,任一导光组件侧面的光源区域所对应的正对侧面区域为所述任一导光组件侧面所 正对应的导光组件侧面的非光源区域。所述光源板21、光源板22、光源板23、光源板24分 别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的光源区域,由于光源板安装在所述的光源区域,使得光源板 的设置成非对射关系,所述非对射关系为与一光源板光直射方向相对的侧面部分不安装相 对射的光源板,如图2所示,在光源板21直射方向上的相对侧面部分没有安装相对射的光 源板,而是在所述光源板21直射方向上的相对侧面部分的邻近部分安装了另一光源板23, 所述光源板21与光源板23不形成对射。所述光源板21、光源板22、光源板23、光源板24 上设置有多个LED灯,所述LED灯多串串联或多串串联与并联混合连接设置在所述光源板 上,所述LED灯为插脚型LED灯或表面贴装型LED灯,在实际应用本技术时,光源板上 的LED灯一般优选采用0. 2W的LED,其发光角度(指其亮度中心至半亮度之间的夹角,左右夹角之和)行业通用规格为120度。 所述导光组件用于将所述光源板上设置的LED灯的点光源形成均匀面光源并导 出。所述导光体31由塑料板材制成,所述塑料板材为在透明基材中添加具有折射及散射作 用的纳米级微粉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PMMA塑料板材,所述纳米级微粉为超细硫酸钡或钛 白粉或类似材料;所述匀光层32可以由在透明基材中添加具有折射及散射作用的纳米级 微粉形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乳色塑料板材制成,所述纳米级微粉为超细硫酸钡或钛白粉或 类似材料,也可以由透明且带有凹凸花纹表面的塑料板材制成。所述反光层33可以为直接 在导光体31底面通过贴或涂反光材料而形成,也可以是在导光体31底部放置反光材料片 形成,其反光表面可以是光滑表面也可以是粗糙表面。 所述反光装置41、反光装置42、反光装置43和反光装置44位于所述框体1内,且 位于导光组件各侧部,用于将所述各光源板发出的光线全部反射到所述导光体31内;所述 反光装置41、反光装置42、反光装置43和反光装置44可以为直接在导光体31各侧部通过 贴或涂反光材料而形成,也可以是在导光体31各侧部放置反光板,所述反光板可以为反光 材料片,其反光表面可以是光滑表面也可以是粗糙表面。在实施本实施例的时候,可以将侧 部反光装置设计为U型,如图l、图2、图3中的各侧部反光装置,将导光体31的侧部和侧部 相邻的小部分上下面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体、多个光源板、一导光组件、多个反光装置和一驱动电源,其中:所述框体将所述多个光源板、一导光组件和多个反光装置固定在框体内;所述导光组件位于所述框体内,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包括光源区域和非光源区域,任一导光组件侧面的光源区域所对应的正对侧面区域为所述任一导光组件侧面所正对应的导光组件侧面的非光源区域;所述光源板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光源区域,所述光源板上设置有多个LED灯;所述多个反光装置位于所述框体内,且所述反光装置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各侧面;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多个光源板连接,用于给所述光源板上设置的LED灯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陈向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