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碗碟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4915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碗碟架,包括倒V字形主支架、V字形上托架和平板式底托架,其通过合理布局和设置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使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形成环环相扣的联动组接结构,该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均可对折和打开,形成一具有折叠功能的碗碟架。打开时,该主支架作为产品的支撑骨架,该上托架中的V形容置槽可用于置放碗碟,该底托架形成的平台则可用于置放其它物品;对折后,该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被收合获得较薄小空间体积,具有便于收藏和运输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中用于存放碗碟等餐具用品的专用架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依需要而折叠以便于收藏的碗碟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厨房中厨房用具的卫生要求也愈来愈高,于是,各种设计新颖而又能保持洁净的厨房辅助用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碗碟架便是其中人们喜爱的厨房用具之一,其用于整齐地放置碗碟等餐具,同时以利于清洗后的碗碟定位置放及沥干水份,让碗碟保持洁净及快速干燥。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见的碗碟架基本都是不可收折的结构,其所产生的问题是,一方面当人们不使用时,碗碟架往往占用有限的厨房空间资源,带来人们使用上的不便;另一方面,于批量运输的过程中,其又会占用过多的运输空间资料,造成运输成本走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碗碟架,其可依需要而收折縮小体积以便于收藏和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种折叠式碗碟架,包括 —主支架,该主支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该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的上端彼此枢接形成倒V字形; —上托架,该上托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该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的下端彼此枢接形成V字形;于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上分别设置有彼此正对的多个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该上托架安装于主支架中,其中,该第一斜托盘的中下部与前述第一斜支撑脚的中上部枢接,该第二斜托盘的中下部与前述第二斜支撑脚的中上部枢接; —底托架,底托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平托盘和第二平托盘,该第一平托盘与第二平托盘横向并排设置,并它们的内侧缘彼此枢接;该底托架安装于前述主支架中,并位于前述上托架的下方,其中,该第一平托盘的外侧部与第一斜支撑脚的下部枢接,该第二平托盘的外侧部与第二斜支撑脚的下部枢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均为由金属杆一体折弯制成的U字形框体结构,该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的枢接位置为U字形框体之两延伸臂的延伸尾端;于该U字形框体的两延伸臂之间形成有一收纳区间,该上托架和底托架位于该收纳区间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斜托盘与第一斜支撑脚的枢接位置为第一斜托盘两侧端与第一斜支撑脚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所述第二斜托盘与第二斜支撑脚的枢接位置为第二斜托盘两侧端与第二斜托盘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托盘与第一斜支撑脚的枢接位置为第一平托盘两侧端与第一斜支撑脚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所述第二平托盘与第二斜支撑脚的枢接位置为第二平托盘两侧端与第二斜支撑脚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均为有由四根粗金属杆连接围合形成的方形框体结构,以及,于该方形框体中设置有多条间距排列的细金属杆,于每两条细金属杆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托盘和第二平托盘均为由四根粗金属杆连接围合形成的方形框体,以及,于该方形框体中设置有多条间距排列的细金属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托盘和第二平托盘中的细金属杆上至少向下一体折弯形成有一辅助支脚。 本技术通过通过合理布局和设置倒V字形主支架、V字形上托架和平板式底托架,使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形成环环相扣的联动组接结构,该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均可对折和打开,形成一具有折叠功能的碗碟架。打开时,该主支架作为产品的支撑骨架,该上托架中形成的V形容置槽可用于置放碗碟,该底托架形成的平台则可用于置放其它物品;对折后,该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被收合获得较薄小空间体积,以便于收藏和运输。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中碗碟架为展开状态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碗碟架处于收折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主支架11、第一斜支撑脚12、第二斜支撑脚101、收纳区间20、上托架21、第一斜托盘211、第一限位槽22、第二斜托盘221、第二限位槽30、底托架31、第一平托盘32、第二平托盘301、辅助支脚40、套件5Q、套件60、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主支架10、上托架20和底托架30,该上托架20和底托架30安装于主支架10中,并其中的上托架20和底托架30可随着主支架10的对折而对折,实现产品的折叠功能。 具体而言,该主支架10的侧面呈倒V字形,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支撑脚11和第二斜支撑脚12,第一斜支撑脚11和第二斜支撑脚12均为由金属杆一体折弯制成的U字形框体结构,该第一斜支撑脚11和第二斜支撑脚12的U字形框体之两延伸臂的延伸尾端通过一套件40枢接。以及,于该U字形框体的两延伸臂之间形成有一收纳区间101。 该上托架20安装于前述主支架10上,位于前述收纳区间101中,上托架20的侧面呈V字形,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托盘21和第二斜托盘22,该第一斜托盘21和第二斜托盘22的下端通过一套件50交叉枢接。第一斜托盘21两侧端中下部与前述第一斜支撑脚11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中上部枢接,第二斜托盘22两侧端中下部与前述第二斜支撑脚12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中上部枢接。其中,该第一斜托盘21和第二斜托盘22均为有由四根粗金属杆连接围合形成的方形框体结构,以及,于该方形框体中设置有多条间距排列的细金属杆,于每两条细金属杆之间形成有第一限位槽211和第二限位槽221。碗碟可直接竖向插置于该第一限位槽211和第二限位槽221中,使碗碟形成竖向的放置方式,竖向碗碟中的水份可在其自重下流出,有利于碗碟快速干燥,防止细菌滋生,以保证碗碟的卫生要求。 该底托架30安装于前述主支架10上,位于前述收纳区间101中上托架20的下方。底托架30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平托盘31和第二平托盘32,该第一平托盘31与第二平托盘32横向并排设置,并它们的内侧缘通过一连接块60枢接。第一平托盘31的两侧端与前述第一斜支撑脚11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下部枢接,第二平托盘32两侧端与前述第二斜支撑脚12之U字形框体两延伸臂的内侧缘下部枢接。其中,该第一平托盘31和第二平托盘32均为由四根粗金属杆连接围合形成的方形框体,以及,于该方形框体中设置有多条间距排列的细金属杆。最好于其中之中部的细金属杆上向下一体折弯出一辅助支脚301,利用该辅助支脚301以提供第一平托盘31和第二平托盘32中部的支撑力。 展开时,如图1,其利用该底托架30向内横向拉住主支架10的第一斜支撑脚11和第二斜支撑脚12,以限制住第一斜支撑脚11和第二斜支撑脚12打开的角度。该上托架20则随主支架10的打开而打开,并保持一定的打开角度,形成可用来收纳碗碟的V形容置槽。 收折时,如图3,用户通过手动向内对折该主支架IO,在主支架10的联动作用下,该上托架20和底托架30被带动同时向内对折,从而可达到折叠整个碗碟架的功效。 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通过合理布局和设置倒V字形主支架、V字形上托架和底托架,使主支架、上托架和底托架形成环环相扣的联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碗碟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支架,该主支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该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的上端彼此枢接形成倒V字形;    一上托架,该上托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该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的下端彼此枢接形成V字形;于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上分别设置有彼此正对的多个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该上托架安装于主支架中,其中,该第一斜托盘的中下部与前述第一斜支撑脚的中上部枢接,该第二斜托盘的中下部与前述第二斜支撑脚的中上部枢接;一底托架,底托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平托盘和第二平托盘,该第一平托盘与第二平托盘横向并排设置,并它们的内侧缘彼此枢接;该底托架安装于前述主支架中,并位于前述上托架的下方,其中,该第一平托盘的外侧部与第一斜支撑脚的下部枢接,该第二平托盘的外侧部与第二斜支撑脚的下部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折叠式碗碟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支架,该主支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该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的上端彼此枢接形成倒V字形;一上托架,该上托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该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的下端彼此枢接形成V字形;于第一斜托盘和第二斜托盘上分别设置有彼此正对的多个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该上托架安装于主支架中,其中,该第一斜托盘的中下部与前述第一斜支撑脚的中上部枢接,该第二斜托盘的中下部与前述第二斜支撑脚的中上部枢接;一底托架,底托架包括有可对折的第一平托盘和第二平托盘,该第一平托盘与第二平托盘横向并排设置,并它们的内侧缘彼此枢接;该底托架安装于前述主支架中,并位于前述上托架的下方,其中,该第一平托盘的外侧部与第一斜支撑脚的下部枢接,该第二平托盘的外侧部与第二斜支撑脚的下部枢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碗碟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 撑脚均为由金属杆一体折弯制成的U字形框体结构,该第一斜支撑脚和第二斜支撑脚的枢 接位置为U字形框体之两延伸臂的延伸尾端;于该U字形框体的两延伸臂之间形成有一收 纳区间,该上托架和底托架位于该收纳区间中。3. 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晖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铭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